一种电机壳自动输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2254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壳自动输送结构,它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组支撑架、可升降地设置在两组所述支撑架之间的托板、固定在所述托板顶部的支撑块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顶部的多块叉板,所述机壳箱放置在所述叉板上;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设置在两组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它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架相向一侧的输送架、转动安装在所述输送架两侧的同步轮以及绕设在所述同步轮上的传送带;夹取组件,所述夹取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且架设在所述输送组件的上方,它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架相背一侧的夹取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机壳自动输送结构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电机壳夹取效率快,不需要人工的介入,节省成本。节省成本。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壳自动输送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自动化输送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壳自动输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壳固定在电机的外侧,电机壳有以下几点作用:
[0003]1、电机壳可以为内部的电机提供安装固定构件;
[0004]2、电机壳可以安全地隔离这些内部部件,使其不受人类干扰或潜在的破坏环境的影响;
[0005]3、电机壳可以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带走内部损耗产生的热量,使绕组在其额定温度范围内运行。
[0006]而在现有的机壳装配领域内,需要操作工从机壳箱内将电机壳挨个取出,然后放置在电机装配线上,整个过程机壳输送效率慢,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浪费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机壳自动输送结构。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壳自动输送结构,它包括:
[0009]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组支撑架、可升降地设置在两组所述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壳自动输送结构,所述电机壳摆放在机壳箱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撑组件(1),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组支撑架(101)、可升降地设置在两组所述支撑架(101)之间的托板(108)、固定在所述托板(108)顶部的支撑块(109)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1)顶部的多块叉板(103),所述机壳箱放置在所述叉板(103)上;输送组件(2),所述输送组件(2)设置在两组所述支撑架(101)的内侧,它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01)相向一侧的输送架(201)、转动安装在所述输送架(201)两侧的同步轮(202)以及绕设在所述同步轮(202)上的传送带(204);夹取组件(3),所述夹取组件(3)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1)的一侧,且架设在所述输送组件(2)的上方,它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架(201)相背一侧的夹取架(301)、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夹取架(301)顶部的X轴移动板(304)、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X轴移动板(304)上的Y轴移动板(309)、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Y轴移动板(309)一侧的升降板(312)以及固定在所述升降板(312)底部的气动夹爪(3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自动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输送架(201)底部的固定板(105)、嵌设在所述固定板(105)上的导向套(106)、贯穿所述导向套(106)且固定在所述托板(108)底部的导向柱(107)、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01)顶部的第一固定块(102)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块(102)上且用于带动所述叉板(103)移动的第一移动气缸(104),所述叉板(103)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块(1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自动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2)还包括连接两组所述同步轮(202)的连接轴(203)、固定在所述输送架(201)相向一侧且用于支撑所述传送带(204)的斜撑(206)、可移动地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吴敦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