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琨专利>正文

一种电梯桥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1791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0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桥厢,包括厢体,厢体内壁左右两侧面下端均开设有限位槽,且厢体内下端设有底板,底板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于两道限位槽内;厢体内底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底转轴,底板底面左右两侧均固定有顶转轴,左右同侧的底转轴和顶转轴之间内侧设有活动转轴,左右同侧底转轴和活动转轴之间铰接有下连接杆,左右同侧顶转轴和活动转轴之间铰接有上连接杆,两个活动转轴之间上端设有横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正常使用时保持桥厢内底板的稳定性,而在电梯发生坠落时能够自动激活电梯的支撑弹簧,起到提高桥厢安全性和实用性的效果,且能够通过换气组件起到便捷更换除尘筒保持厢体内换气效果的作用。便捷更换除尘筒保持厢体内换气效果的作用。便捷更换除尘筒保持厢体内换气效果的作用。

An elevator Bridge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桥厢


[0001]本技术涉及桥厢
,更具体的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桥厢。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是现代建筑中的常见工具,多使用于高层建筑中,便于用户使用电梯登上较高的楼层,能够节约用户的体力,使生活和工作更加便捷。
[0003]电梯桥厢是用于搭乘用户的工具,电梯桥厢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空气流动性较低,因此需要换气设备,现有的桥厢换气设备结构复杂,同时难以便捷的更换滤网结构,会影响桥厢内空气质量,同时现有的电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发生钢丝绳松动或断裂等情况,电梯会出现坠落的情况,因此电梯桥厢需要相对的避震结构以保护用户安全,但现有的桥厢避震结构具有缺陷,乘客踩在底板会出现底板震动不稳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桥厢,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一种电梯桥厢,包括厢体,所述厢体内壁左右两侧面下端均开设有限位槽,且所述厢体内下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于两道所述限位槽内;
[0006]所述厢体内底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底转轴,所述底板底面左右两侧均固定有顶转轴,左右同侧的所述底转轴和顶转轴之间内侧设有活动转轴,左右同侧所述底转轴和活动转轴之间铰接有下连接杆,左右同侧所述顶转轴和活动转轴之间铰接有上连接杆,两个所述活动转轴之间上端设有横杆二,所述横杆二左右两端均固定有插块,两个所述活动转轴内侧面均固定有活动套筒,所述横杆二顶面与所述底板之间固定有一对限位弹簧;
[0007]所述厢体左右两侧面均固定有风扇,两个所述风扇内端均固定有连接筒,两个所述连接筒内端均螺纹连接有除尘筒,所述除尘筒内由内而外固定有第一滤网、活性炭层、海绵层和第二滤网。
[0008]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一对所述底转轴、下连接杆、顶转轴、上连接杆、活动转轴、活动套筒和限位弹簧与所述横杆二和两块插块组成激活组件,所述激活组件设有两个且前后排列。
[0009]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风扇、连接筒、除尘筒、第一滤网、活性炭层、海绵层、第二滤网组成换气组件,所述换气组件设有两个并分别设置于所述厢体左右两侧。
[0010]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厢体内底面和所述底板底面左右两侧之间均固定有连接有若干根伸缩筒,每根所述伸缩筒外侧面均套接有支撑弹簧。
[0011]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四个所述插块分别插入相近的活动套筒内,且四根所述限位弹簧均呈未受力状态,且四根所述支撑弹簧均呈未受力状态。
[0012]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厢体顶面开设有安全出口,且所述安全出口铰接有盖板,所述厢体内后侧面自上而下等距离固定有若干根横杆一。
[0013]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两个所述风扇均外接电源,且两个所述风扇转动方向相同。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换气组件在提高桥厢内空气流动性的同时,能够便捷的更换滤网结构,厢体运行期间,开启两个风扇,两个风扇转动方向相同,外界空气经一端换气组件进入并经另一端换气组件排出,促进厢体内空气的流动,并通过第一滤网、活性炭层、海绵层和第二滤网能够将循环的空气进行过滤,提高厢体内空气质量,换气组件长期使用后,转动除尘筒即可将除尘筒从连接筒上取下,起到便捷更换除尘筒保持换气效果的作用;
[0015]通过激活组件能够在日常使用时保证底板稳定性,同时在电梯坠落时自动激活厢体的避震结构,电梯在静止时,四块插块分别插入四个活动套筒内,两根横杆二能够分别将前后同侧的两个活动转轴进行限位,此时四根限位弹簧均为未受力状态,且每根支撑弹簧同样处于未受理状态,电梯启动或运行期间,四根限位弹簧会根据厢体运行方向轻微拉伸或压缩,此时四块插块未能脱离四个活动套筒,底板与厢体能够保持相对静止,当用户站在厢体内时能够保持底板的稳定性,当电梯发生坠落事故时,两根横杆二在惯性状态下保持静止,四根限位弹簧快速压缩,四块插块均在惯性作用下脱离四个活动套筒,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相对转动,底板与厢体发生相对运动,此时每根支撑弹簧均受压形变,在厢体停止坠落时降低用户受到的冲击,起到保护用户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静止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坠落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激活组件和支撑弹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换气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记:厢体1、安全出口101、横杆一2、盖板3、底板4、限位槽5、伸缩筒6、支撑弹簧7、底转轴8、下连接杆9、顶转轴10、上连接杆11、活动转轴12、活动套筒1201、限位弹簧13、横杆二14、插块15、风扇16、连接筒17、除尘筒18、第一滤网1801、活性炭层1802、海绵层1803、第二滤网1804。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

4,一种电梯桥厢,包括厢体1,所述厢体1内壁左右两侧面下端均开设有限位槽5,且所述厢体1内下端设有底板4,所述底板4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于两道所述限位槽5内;
[0022]所述厢体1内底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底转轴8,所述底板4底面左右两侧均固定有顶转轴10,左右同侧的所述底转轴8和顶转轴10之间内侧设有活动转轴12,左右同侧所述底转轴8和活动转轴12之间铰接有下连接杆9,左右同侧所述顶转轴10和活动转轴12之间铰接有上连接杆11,两个所述活动转轴12之间上端设有横杆二14,所述横杆二14左右两端均固定有插块15,两个所述活动转轴12内侧面均固定有活动套筒1201,所述横杆二14顶面与所述底板4之间固定有一对限位弹簧13;
[0023]具体的,一对所述底转轴8、下连接杆9、顶转轴10、上连接杆11、活动转轴12、活动套筒1201和限位弹簧13与所述横杆二14和两块插块15组成激活组件,所述激活组件设有两个且前后排列;
[0024]所述厢体1内底面和所述底板4底面左右两侧之间均固定有连接有若干根伸缩筒6,每根所述伸缩筒6外侧面均套接有支撑弹簧7;
[0025]四个所述插块15分别插入相近的活动套筒1201内,且四根所述限位弹簧13均呈未受力状态,且四根所述支撑弹簧7均呈未受力状态;
[0026]根据以上所述,电梯在静止时,四块插块15分别插入四个活动套筒1201 内,两根横杆二14能够分别将前后同侧的两个活动转轴12进行限位,乘客踩在底板4上时,底板4受到的向下的力由上连接杆11和下连接杆9承担并传递至厢体1内底面,并由横杆二14支撑左右两块活动转轴12,受到方向相对的挤压力,此时四根限位弹簧13均为未受力状态,且每根支撑弹簧7同样处于未受理状态,电梯启动或运行期间,四根限位弹簧13会根据厢体1运行方向轻微拉伸或压缩,此时四块插块15未能脱离四个活动套筒1201,底板4 与厢体1能够保持相对静止,当用户站在厢体1内时能够保持底板4的稳定性,底板4不会随着用户走动而发生震动或晃动,当电梯发生坠落事故时,两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桥厢,包括厢体(1),所述厢体(1)内壁左右两侧面下端均开设有限位槽(5),且所述厢体(1)内下端设有底板(4),所述底板(4)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于两道所述限位槽(5)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1)内底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底转轴(8),所述底板(4)底面左右两侧均固定有顶转轴(10),左右同侧的所述底转轴(8)和顶转轴(10)之间内侧设有活动转轴(12),左右同侧所述底转轴(8)和活动转轴(12)之间铰接有下连接杆(9),左右同侧所述顶转轴(10)和活动转轴(12)之间铰接有上连接杆(11),两个所述活动转轴(12)之间上端设有横杆二(14),所述横杆二(14)左右两端均固定有插块(15),两个所述活动转轴(12)内侧面均固定有活动套筒(1201),所述横杆二(14)顶面与所述底板(4)之间固定有一对限位弹簧(13);所述厢体(1)左右两侧面均固定有风扇(16),两个所述风扇(16)内端均固定有连接筒(17),两个所述连接筒(17)内端均螺纹连接有除尘筒(18),所述除尘筒(18)内由内而外固定有第一滤网(1801)、活性炭层(1802)、海绵层(1803)和第二滤网(18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桥厢,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底转轴(8)、下连接杆(9)、顶转轴(10)、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琨
申请(专利权)人:郭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