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模拟纳米颗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1711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0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纳米颗粒,其包含纳米材料和栓系于所述纳米颗粒的至少第一配体和第二配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作药物或诊断剂的纳米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预防或治疗选自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肾小球VEGF A失调、内皮VEGF A失调、糖尿病视网膜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癌症(例如乳腺癌)的疾病的方法中的纳米颗粒。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纳米颗粒的方法。米颗粒的方法。米颗粒的方法。

Virus simulated nanopart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病毒模拟纳米颗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纳米材料和至少第一配体和第二配体的纳米颗粒。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作药物或诊断剂的纳米颗粒。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预防或治疗选自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肾小球VEGF A失调、内皮VEGF A失调、糖尿病视网膜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癌症(例如乳腺癌)的疾病的方法中的纳米颗粒。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纳米颗粒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已经开发出无数的纳米材料作为药物治疗或诊断的载体。为了使它们能够在体内以足够的特异性识别靶细胞,与细胞受体结合的配体已被束缚在它们的表面。然而,简单地遵循这种旧范式增加了纳米材料的亲和力,但结果证明不足以进行明确的细胞识别。目前,即使具有用于异多价结合的多个不同配体的纳米材料也不能区分不同的细胞类型。
[0003]相比之下,病毒是具有最终靶细胞特异性的纳米颗粒(NP)。与合成生物医学纳米材料相比,病毒利用连续的多步识别过程进行细胞识别。由于当前许多基于纳米颗粒的方法缺乏足够的特异性,因此利用病毒靶向策略可能是克服这一限制的可行选择。因此,用纳米材料模拟病毒(例如甲型流感病毒)的顺序识别策略可能允许特异性靶向细胞。特别是,病毒靶细胞识别在体内可能是有利的,其中颗粒由于蛋白质吸附而受到表面修饰。
[0004]尤其是病毒附着在细胞膜上的初始步骤(其不会导致颗粒吸收,但会增加细胞表面的病毒颗粒密度)在目前的纳米颗粒设计策略中是缺失的。发现这种对糖脂和糖蛋白或特定受体的初始粘附对于病毒感染性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如果颗粒一旦到达靶组织就被清除,它们就不足以用于药物递送目的。在系膜的情况下,早期报告显示直径为70
±
25nm或更小的小颗粒正在穿透直径约80

100nm的肾小球内皮窗孔(endothelial fenestration)。然而,这些颗粒已被系膜清除。如果纳米颗粒被靶组织中的靶细胞内化,则可以克服已知纳米颗粒常被从组织中快速清除的问题。
[0005]Maslanka Figueroa等[1]涉及包含为血管紧张素

I的配体的聚合物纳米颗粒。
[0006]Sah等[2]涉及包含嵌段共聚物和药物的纳米颗粒。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配备用于在体外和体内寻址细胞的病毒模拟细胞识别机制的纳米材料。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允许所述纳米颗粒在体内靶组织中有效积累的纳米颗粒。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允许将药物或诊断剂递送至靶组织的药物递送系统。
[0008]下面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元素。这些元素与特定实施方案一起列出,然而,应该理解它们可以以任何方式和任何数量组合以产生另外的实施方案。各种描述的实例和优选实施方案不应被解释为将本专利技术仅限于明确描述的实施方案。该描述应被理解为支持和涵盖将两
个或更多个明确描述的实施方案组合或将一个或多个明确描述的实施方案与任何数量的公开和/或优选元素组合的实施方案。此外,除非上下文另有说明,否则本申请中所有描述的元素的任何排列和组合都应该被认为由本申请的描述所公开。
[0009]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纳米颗粒,其包含纳米材料和至少第一配体和第二配体,
[0010]‑
其中所述第一配体能够介导所述纳米颗粒附着于靶细胞,并且
[0011]‑
其中所述第二配体能够介导所述纳米颗粒内化到所述靶细胞中,并且
[0012]‑
其中,优选地,所述纳米材料包含以下中的任意:聚乙二醇(PEG)、聚乳酸(PLA)、聚(乳酸



乙醇酸)(PLGA)、恶唑啉衍生聚合物、聚(氨基酸)、多糖、磷脂、鞘脂、胆固醇、PEG

脂质、嵌段共聚物如PEG

PLA或PEG

聚己内酯、无机物质如金或量子点材料,及其组合。
[0013]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配体是与GPCR(例如血管紧张素II受体1型(AT1r)、人神经肽Y1受体和C

X

C趋化因子受体4型结合的非激动剂,和/或与靶细胞表面上的糖蛋白和/或糖脂例如硫酸乙酰肝素、唾液酸糖蛋白、神经节苷脂和甘露糖受体结合的试剂,优选为EXP3174或替米沙坦。
[001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配体是以下中的任意:i)与整合素例如αVβ3整合素或αVβ5整合素结合的试剂,优选选自RGD、具有SEQ ID NO.1的序列的环状RGD肽及其衍生物,ii)与GPCR例如AT1r结合的激动剂,优选活化的血管紧张素

II,iii)与胞外酶例如天冬氨酸内肽酶(legumain)、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结合的试剂,优选血管紧张素

I,和/或iv)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的试剂。
[001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纳米颗粒还包含治疗剂,优选吡非尼酮(pirfenidone)和西那西呱(cinaciguat)中的任意。
[0016]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配体和所述第二配体各自与所述纳米材料偶联,优选各自与所述纳米材料的嵌段共聚物链偶联。
[0017]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纳米材料包含多于一个嵌段共聚物链,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配体与所述纳米材料的第一嵌段共聚物链偶联并且所述第二配体与所述纳米材料的第二嵌段共聚物链偶联,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嵌段共聚物链比所述第二嵌段共聚物链长,优选比所述第二嵌段共聚物链长至少1.5倍,更优选比所述第二嵌段共聚物链长至少3倍。
[001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嵌段共聚物链包含1k至20k、优选1k至10k范围内的PEG,和/或包含5k至40k、优选10k至20k范围内的PLA,任选地所述第一嵌段共聚物链是PEG
5k

PLA
10k
并且所述第二嵌段共聚物链是PEG
2k

PLA
10k

[0019]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配体在所述纳米颗粒内化到所述靶细胞中之前被酶促活化。
[002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靶细胞选自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如视网膜内皮细胞、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和肿瘤细胞。
[0021]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纳米颗粒具有5nm至1000nm、优选10nm至150nm、更优选20nm至100nm的尺寸。
[002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配体与所述第二配体的比率在2:1至1:2的范围内,优选为1:1。
[0023]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纳米颗粒对靶向受体的颗粒亲和力为1pM至100nM,优选
50pM至1nM。
[002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纳米材料包含PEG,并且其中所述颗粒具有至少5%、优选至少15%、更优选至少25%的配体/PEG的配体密度。
[0025]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如以上任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纳米颗粒,包含纳米材料和至少第一配体和第二配体,

其中所述第一配体能够介导所述纳米颗粒附着于靶细胞,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配体能够介导所述纳米颗粒内化到所述靶细胞中,并且

其中,优选地,所述纳米材料包含以下中的任意:聚乙二醇(PEG)、聚乳酸(PLA)、聚(乳酸



乙醇酸)(PLGA)、恶唑啉衍生聚合物、聚(氨基酸)、多糖、磷脂、鞘脂、胆固醇、PEG

脂质、嵌段共聚物如PEG

PLA或PEG

聚己内酯、无机物质如金或量子点材料,及其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颗粒,其中所述第一配体是与GPCR例如血管紧张素II受体1型(AT1r)、人神经肽Y1受体和C

X

C趋化因子受体4型结合的非激动剂,和/或与靶细胞表面上的糖蛋白和/或糖脂例如硫酸乙酰肝素、唾液酸糖蛋白、神经节苷脂和甘露糖受体结合的试剂,优选为EXP3174或替米沙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颗粒,其中所述第二配体是以下中的任意:i)与整合素例如αVβ3整合素或αVβ5整合素结合的试剂,优选选自RGD、具有SEQ ID NO.1的序列的环状RGD肽及其衍生物,ii)与GPCR例如AT1r结合的激动剂,优选活化的血管紧张素

II,iii)与胞外酶例如天冬氨酸内肽酶、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结合的试剂,优选血管紧张素

I,和/或iv)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的试剂。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还包含治疗剂,优选吡非尼酮和西那西呱中的任意。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中所述第一配体和所述第二配体各自与所述纳米材料偶联,优选各自与所述纳米材料的嵌段共聚物链偶联。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中所述纳米材料包含多于一个嵌段共聚物链,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配体与所述纳米材料的第一嵌段共聚物链偶联并且所述第二配体与所述纳米材料的第二嵌段共聚物链偶联,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嵌段共聚物链比所述第二嵌段共聚物链长,优选比所述第二嵌段共聚物链长至少1.5倍,更优选比所述第二嵌段共聚物链长至少3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纳米颗粒,其中所述第一嵌段共聚物链包含1k至20k、优选1k至10k范围内的PEG,和/或包含5k至40k、优选10k至20k范围内的PLA,任选地其中所述第一嵌段共聚物链是PEG
5k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
申请(专利权)人:雷根斯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