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盖生物实验废弃物干湿分离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1642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0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盖生物实验废弃物干湿分离收集装置,包括:外桶、内桶和桶盖,所述内桶设置于所述外桶内,所述桶盖与所述外桶扣合;其中:所述桶盖的中央固定有第一转轴且所述第一转轴的上方连接有摇柄,所述桶盖上还开设有废弃物入口,所述废弃物入口通过第二转轴安装有废弃物入口盖;所述内桶的底面具有筛孔且向内凹进,所述内桶的中央设有内柱,所述内柱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连接以通过所述摇柄带动所述内桶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同时收纳固体废弃物和废液,能够进行固液分离且防止气味外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废料盒不能进行干湿分离及盒盖影响实验操作的问题。进行干湿分离及盒盖影响实验操作的问题。进行干湿分离及盒盖影响实验操作的问题。

A dry and wet separation and collection device for biological experiment waste with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盖生物实验废弃物干湿分离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实验器材
,涉及一种带盖生物实验废弃物干湿分离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实验室经常会产生废液和废弃耗材需要处理。特别是某些有机溶剂需要集中回收处理以防污染环境,而用于吸取这些有机溶剂的移液头则需要作为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
[0003]目前大部分实验室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收集实验废弃物:1.在实验过程中把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分开存放,即先把移液头中的废液收集在废液缸里,再把移液头收集到废料盒里,废液缸带盖或不带盖;2.把废液保留在移液头中一起扔进废料盒中,废料盒带盖或者不带盖。
[0004]CN201721852411.9是一种用于盛装实验废弃物的装置,里面对实验废弃物的盖子进行了优化设计,但是在使用中并不能有效分离液体和固体废弃物。实验中使用带盖废料盒和废液收集盒,实验人员需要在每次丢弃废弃物时进行开盖操作,无论开盖是否方便,都会使实验流程延长,效率降低。如果废物收集盒都不带盖,则可能会出现废液的挥发导致实验人员吸入有机溶剂气体或其它污染物从而损害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带盖生物实验废弃物干湿分离收集装置,本技术可以同时收纳固体废弃物和废液,能够进行固液分离且防止气味外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废料盒不能进行干湿分离及盒盖影响实验操作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带盖生物实验废弃物干湿分离收集装置,包括:外桶、内桶和桶盖,所述内桶设置于所述外桶内,所述桶盖与所述外桶扣合;其中:
[0008]所述桶盖的中央固定有第一转轴且所述第一转轴的上方连接有摇柄,所述桶盖上还开设有废弃物入口,所述废弃物入口通过第二转轴安装有废弃物入口盖;
[0009]所述内桶的底面具有筛孔且向内凹进,所述内桶的中央设有内柱,所述内柱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连接以通过所述摇柄带动所述内桶转动。
[0010]优选地,所述外桶的底面中央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采用弧形表面;所述内柱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弧形表面相契合的内凹面。
[0011]更优选地,所述支架的顶端为圆球形。
[0012]优选地,所述桶盖的四周设有定位销,所述外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定位销适配的定位孔。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设有齿状突起,所述内柱的顶端设有与所述齿状突起相适配的孔槽。
[0014]更优选地,所述齿状突起与所述孔槽的横截面均为十字型。
[0015]优选地,所述桶盖、外桶及内桶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0016]优选地,所述废弃物入口为矩形,所述废弃物入口的宽边中心位置设有第二转轴,所述废弃物入口盖的尺寸与所述废弃物入口的尺寸相匹配,且所述废弃物入口盖的宽边中点分别设有两个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转轴的安装孔。
[0017]优选地,所述废弃物入口的尺寸与12道移液器的尺寸相匹配。该尺寸可以保证使用12道及12道以下移液器时该装置都可正常使用。
[0018]更优选地,所述筛孔包括位于内桶底面边缘处的通孔,所述筛孔的最大尺寸小于固体废弃物的最小尺寸。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废弃物入口盖在正常情况下是闭合状态,当用外力推动废弃物入口盖时,废弃物入口盖打开,废弃物扔进去之后撤除外力,废弃物入口盖依靠重力作用恢复闭合状态。只有收集过程中开盖,开盖时间短暂,极大程度降低了废液挥发到废料盒外的量,既能保证实验流程顺畅进行又可保护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
[0021]用带有液体的移液器吸头推开废弃物入口的盖子,并将其打入内桶中,由于本装置的内桶底为斜坡,便于投入其中的移液器吸头或eppendorf管处于倾斜位置,进而便于内部的废液流出,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处理。固体和液体废弃物可同时收集,使实验人员的工作流程更为快速及流畅。
[0022]当一天的实验结束,需要将固体废弃物(移液器吸头及eppendorf管)和废液分开存放处理,可以摇动摇柄,使内桶快速旋转,从而使移液器吸头和eppendorf 管中残留的液体及内桶中残留的液体尽可能多的被收集到外桶中,后面再将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分开存放。
[0023]内外桶可分开清洗,清洗后组装好第二天继续使用,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一种带盖生物实验废弃物干湿分离收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桶盖上面的俯视图。
[0026]图3是本技术桶盖上面的侧视图。
[0027]图4是本技术桶盖下面的仰视图。
[0028]图5是本技术桶盖下面的侧视图。
[0029]图6是本技术外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技术内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是本技术内桶底面的俯视图。
[0032]图9是本技术内桶底面的仰视图。
[0033]1、桶盖;2、摇柄;3、废弃物入口;4、废弃物入口盖;5、定位销;6、定位孔;7、外桶;8、支架;9、球体;10、内桶;11、内柱;12、筛板;13、孔槽;14、内凹面;15、齿状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端”、“底端”、“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6]实施例
[0037]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盖生物实验废弃物干湿分离收集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三部分:外桶7、内桶10和桶盖1,内桶10设置于外桶7内,桶盖1 与外桶7扣合。
[0038]结合图2

5,桶盖1为圆形,边缘设有四个定位销5。桶盖1中间固定有转轴装置(公知零部件及安装方式)并连接一个摇柄2,转轴装置下部非圆柱形,其轮廓上有齿状突起15,其横截面可以是十字型。桶盖1上有一矩形开口为废弃物入口3,废弃物入口3的尺寸与十二道移液器的宽度相匹配,可以保证使用十二道及十二道以下移液器时该装置都可正常使用。废弃物入口3的宽边中心位置设有转轴(公知零部件及安装方式)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盖生物实验废弃物干湿分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桶、内桶和桶盖,所述内桶设置于所述外桶内,所述桶盖与所述外桶扣合;其中:所述桶盖的中央固定有第一转轴且所述第一转轴的上方连接有摇柄,所述桶盖上还开设有废弃物入口,所述废弃物入口通过第二转轴安装有废弃物入口盖;所述内桶的底面具有筛孔且向内凹进,所述内桶的中央设有内柱,所述内柱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连接以通过所述摇柄带动所述内桶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盖生物实验废弃物干湿分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的底面中央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采用弧形表面;所述内柱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弧形表面相契合的内凹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盖生物实验废弃物干湿分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顶端为圆球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盖生物实验废弃物干湿分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的四周设有定位销,所述外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定位销适配的定位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盖生物实验废弃物干湿分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仕兰李晖肖云平林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欧易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