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网联路侧单元的PCB布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147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网联路侧单元的PCB布局结构,包含PCB板、V2X通信模块、5G通信模块、供电模块、电压转换模块、控制器模块、收发器模块和接口模块。其中,PCB板包含PCB板正面和PCB板背面,V2X通信模块布置在所述PCB板背面中心;5G通信模块布置在PCB板正面左上方;供电模块布置在所述PCB板正面右下方;电压转换模块布置在PCB板正面右上方;电压转换模块布局形状为爪形,爪形包含顶点、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控制器模块布置在PCB板正面左下方;收发器模块呈7字形地布置在控制器模块右上方周围;接口模块呈字母L形地布置在控制器模块左下方周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能够有效减小PCB板的面积、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A PCB layout structure of intelligent network connection roadside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网联路侧单元的PCB布局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联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网联路侧单元的PCB布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联网设备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而逐渐被普通大众所熟知。智能网联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RSU)即是车联网设备之中关键一员,作为道路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设备,承担着道路与车辆之间通信的重任。RSU实现的主要业务场景包括交通信息收发、交通设备接入、交通场景分析等功能。其中,交通信息收发即是接收来自车载单元和路侧其它设施产生的交通信息,根据交通场景需要,通过无线蜂窝网络或有线光纤网络,以标准化的消息格式发送给相应的交通参与者。交通设备接入是指将交通场景中所需的信息源产生的交通数据汇集到RSU 后,通过标准化的协议发送给其它交通参与者。随着智能网联路侧单元组成模块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其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布局结构越来越受到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网联路侧单元的PCB布局结构,包含PCB板、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车联万物)通信模块、5G通信模块、供电模块、电压转换模块、控制器模块、收发器模块和接口模块。其中,PCB板包含PCB板正面和PCB板背面,V2X通信模块布置在所述PCB板背面中心;5G通信模块布置在PCB板正面左上方;供电模块布置在所述PCB板正面右下方;电压转换模块布置在PCB板正面右上方;电压转换模块布局总体形状为爪形,爪形包含顶点、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控制器模块布置在PCB板正面左下方。本技术结构紧凑,能够有效减小PCB板的面积、降低成本。
[0004]电压转换模块包含第一电压转换模块1个、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 个、第三电压转换模块1 个、第四电压转换模块1 个、第五电压转换模块1 个和第六电压转换模块1 个。
[0005]其中,第二电压转换模块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信号连接;第三电压转换模块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信号连接;第四电压转换模块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信号连接;第五电压转换模块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信号连接;第六电压转换模块输入端与所述第五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信号连接。
[0006]优选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位于爪形的顶点处;1个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和第三电压转换模块位于爪形的第一分支上;另一个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和第四电压转换模块位于爪形的第二分支上;所述第五电压转换模块和第六电压转换模块位于爪形的第三分支上。
[0007]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通过π型滤波电路与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电信号连接。
[0008]优选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是将直流12V转换为7.5V的DC

DC模块;第二电压转换
模块是将直流7.5V转换为5V的DC

DC模块;第三电压转换模块是将直流5V转换为3.8V的DC

DC模块;第四电压转换模块是将直流5V转换为3.3V的DC

DC模块;第五电压转换模块是将直流7.5V转换为1.8V的DC

DC模块;第六电压转换模块是将直流1.8V转换为1.1V的DC

DC模块。
[0009]收发器模块包含第一总线收发器、第二总线收发器、第三总线收发器、第四总线收发器和第五总线收发器,其中第一总线收发器、第二总线收发器为2位双电源总线收发器;第三总线收发器、第四总线收发器为1位双电源总线收发器;第五总线收发器为8位双电源总线收发器。
[0010]控制器模块包含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第四控制器和第五控制器;其中第一控制器模块包含1个CAN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为1个USB控制器;第三控制器为1个WIFI控制器;第四控制器为1个以太网控制器;第五控制器为1个RS485控制器。收发器模块呈7字形地布置在控制器模块右上方周围;接口模块呈字母L形地布置在控制器模块左下方周围。
[0011]由此,本技术智能网联路侧单元PCB布局结构比较紧凑,能够有效减小PCB板的面积,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智能网联路侧单元组成框图。
[0014]图2为供电模块与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5]图3为电压转换模块布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横”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用于区分模块类别,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8]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网联路侧单元的PCB布局结构。
[0019]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智能网联路侧单元组成框图。印刷电路板PCB作为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和电子元器件电气相互连接的载体,PCB板可为多层材料制成的,如常见的四层、八层等等;PCB板可为单面布置元器件的单面板,也可为正面和背面均布置元器件的双面板。本技术PCB板包含PCB板正面和PCB板背面,两面均布置了元器件,由于它是电路行业通用名称,未再在图中示出。如图1所示,本技术智能网联路侧单元的PCB布局结构,包含供电模块1、电压转换模块2、5G通信模块3、V2X通信模块4、收发器模块5、控制
器模块6和接口模块7。
[0020]其中,供电模块1将交流电转换成12V直流电,再利用电压转换模块进行再次转换为各个模块需要的直流电。具体地,供电模块1布置在PCB板正面右下方;电压转换模块2布置在PCB板正面右上方。5G通信模块3布置在PCB板正面左上方;V2X通信模块4作为智能网联路侧单元之中核心模块,用于收发V2X消息,布置在PCB板背面中心。
[0021]电压转换模块2包含1个第一电压转换模块21、2个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2、1个第三电压转换模块23、1个第四电压转换模块24、1个第五电压转换模块25和1个第六电压转换模块26。
[0022]其中,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2输入端与第一电压转换模块21的输出端电信号连接;第三电压转换模块23输入端与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2的输出端电信号连接;第四电压转换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网联路侧单元的PCB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PCB板、V2X通信模块、5G通信模块、供电模块、电压转换模块、控制器模块、收发器模块和接口模块;所述PCB板包含PCB板正面和PCB板背面,所述V2X通信模块布置在所述PCB板背面中心;所述5G通信模块布置在所述PCB板正面左上方;所述供电模块布置在所述PCB板正面右下方;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布置在所述PCB板正面右上方;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布局形状为爪形,所述爪形包含顶点、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所述控制器模块布置在所述PCB板正面左下方;所述收发器模块呈7字形地布置在所述控制器模块右上方周围;所述接口模块呈字母L形地布置在所述控制器模块左下方周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含1个第一电压转换模块、2个第二电压转换模块、1个第三电压转换模块、1个第四电压转换模块、1个第五电压转换模块和1个第六电压转换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B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位于爪形的顶点处;1个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和第三电压转换模块位于爪形的第一分支上;另一个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和第四电压转换模块位于爪形的第二分支上;所述第五电压转换模块和第六电压转换模块位于爪形的第三分支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5G通信模块与电压转换模块之间的间隔大于所述供电模块与电压转换模块之间的间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B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通过π型滤波电路与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电信号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B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信号连接;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模块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信号连接;所述第四电压转换模块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嘉陈勇杨青山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