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再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130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再利用系统,包括汇水池、设置在汇水池外的清水泵、设置在汇水池外的清水箱、设置在汇水池外的污泥箱以及座在汇水池内池底上的潜水泥浆泵;所述汇水池上部与道路的雨水井连通,所述泥浆泵的出口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与污泥箱连通,所述清水泵的进口与汇水池上部连通,所述清水泵的出口与清水箱连通,所述潜水泥浆泵与汇水池的侧壁滑动配合,所述潜水泥浆泵的出口法兰与排泥管可拆卸连接。雨水在汇水池内进行沉淀后,固体颗粒物在池底上沉积,大部分通过潜水泥浆泵抽到污泥箱内储存,从而实现雨水的汇集、沉淀和储存,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A rainwater reus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再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雨水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下雨后,道路上的雨水通常是通过雨水经流入市政雨水管道,然后经市政雨水管道排放到沟渠或河流中,从而白白的浪费掉。而雨水中常常会夹杂着泥沙、落叶及其它杂物,容易造成市政雨水管道堵塞,造成雨水排放不畅,严重时会导致城市内涝。
[0003]公开号为CN111456149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雨水利用装置,与储水设施配套使用,从而有效地收集和利用雨水,但是该雨水利用装置为了更好的对雨水的利用,需要分散设置,且无法利用现有的道路上的雨水井,需要重新安装和敷设管道,对道路破坏大,而且投资大。
[0004]公开号为CN202831061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停车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渗透型地面、蓄水层、雨水收集沟、储水池和雨水利用井。雨水进入到储水池后,雨水中携带的泥沙将在储水池内淤积,淤积后处理不方便且影响雨水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出了一种雨水再利用系统。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雨水再利用系统,包括汇水池、设置在汇水池外的清水泵、设置在汇水池外的清水箱、设置在汇水池外的污泥箱以及座在汇水池内池底上的潜水泥浆泵;所述汇水池上部与道路的雨水井连通,所述泥浆泵的出口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与污泥箱连通,所述清水泵的进口与汇水池上部连通,所述清水泵的出口与清水箱连通,所述潜水泥浆泵与汇水池的侧壁滑动配合,所述潜水泥浆泵的出口法兰与排泥管可拆卸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潜水泥浆泵一旁设有竖向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下部的圆周上固定设置有绞刀,所述绞刀靠近池底,所述绞刀靠近潜水泥浆泵的吸入口,所述汇水池的池顶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带动传动轴旋转的减速电机。
[0009]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的外圆上固定设置有平衡环,所述平衡环与传动轴同轴,所述平衡环与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平衡环设置在绞刀上方。
[0010]进一步的,所述汇水池的上部设有漂浮物处理室,所述漂浮物处理室与雨水井连通,所述漂浮物处理室底部设有过水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漂浮物处理室顶部设有与外界相通的窗口,所述窗口上盖有盖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出口法兰为竖向,所述排泥管在与该出口法兰相连接的一端为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竖向的豁口,当潜水泥浆泵沿汇水池的侧壁滑动到池底后,所述出口法兰插入到该豁口内,所述潜水泥浆泵的出口法兰内径与设置在连接块的中部的孔对正,该孔与排泥管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汇水池上部还设有溢水管,所述溢水管与市政雨水管道连通,所述清水泵的吸入口连接有清水管,所述清水管与汇水池的上部连通,所述溢水管的进口高于清水管的进口。
[0014]进一步的,所述池底倾斜设置,所述池底的最低位置设有泵坑,所述潜水泥浆泵设置在泵坑内。
[0015]本技术的积极效果为:
[0016]1.本技术设有汇水池、清水泵、清水箱、污泥箱以及潜水泥浆泵,所述汇水池上部与道路的雨水井连通,雨水在汇水池内进行沉淀后,固体颗粒物在池底上沉积,大部分通过潜水泥浆泵抽到污泥箱内储存,从而实现雨水的汇集、沉淀和储存,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0017]2.汇水池上部连接有溢水管,溢水管与市政雨水管道连通,从而减少了市政雨水管道中的泥沙含量,防止市政雨水管道流通不畅或被堵塞。
[0018]3.所述潜水泥浆泵一旁设有绞刀,用于对结块的泥浆进行破碎,可防止潜水泥浆泵被堵塞。
[0019]4.汇水池上部设有漂浮物处理室,可将雨水中夹带的漂浮物进行汇集,方便漂浮物的处理。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实施例1中潜水泥浆泵和排泥管连接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中A

A部位的剖视图;
[0023]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雨水井;2、箅子;3、连通管;4、泵房;5、清水箱;6、行车;7、清水泵;8、潜水泥浆泵;9、排泥管;10、轨道;11、清水管;12、溢水管;13、减速电机;14、传动轴;15、平衡环;16、绞刀;17、汇水池;18、窗口;19、盖板;20、漂浮物处理室;21、吊索;22、污泥箱;23、出口法兰;24、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所示,一种雨水再利用系统,包括泵房4,所述泵房4的地面之下设有封闭的汇水池17,所述泵房4内的地面上在靠近右墙的位置设有清水泵7、所述泵房4的房顶上设有清水箱5,所述泵房4的右墙外的地面上设有污泥箱22,所述汇水池17的池底上设有潜水泥浆泵8。
[0029]道路上雨水井1顶部盖有箅子,底部设有将各雨水井1相连的连通管3,所述连通管3与汇水池17左侧池壁的上部连通。所述潜水泥浆泵8的出口连接有排泥管9,所述排泥管9与污泥箱22连通,所述排泥管9与汇水池17的池壁固定连接。所述清水泵7的进口与汇水池17的右侧池壁上部连通,所述清水泵7的出口与清水箱5上部连通,所述潜水泥浆泵8与汇水
池17右侧的池壁滑动配合,所述潜水泥浆泵8的出口法兰23与排泥管9可拆卸连接。
[0030]所述汇水池17的池底呈左高右低倾斜设置,所述池底靠近右侧池壁设有泵坑,所述潜水泥浆泵8设置在泵坑底部。
[0031]雨水通过箅子2流入雨水井1,然后连通管3将各雨水井1中的雨水汇集到汇水池17。雨水在汇水池17内进行沉淀后,固体颗粒物在池底上沉积,大部分颗粒物落入泵坑内,然后定期开启潜水泥浆泵8,将泵坑内的污泥抽到污泥箱22内储存,从而实现雨水的汇集、沉淀和储存。污泥箱22内的污泥可通过污泥箱22底部的排污口排出到污泥车中或由污泥车抽走,污泥箱22顶部沉淀后的清水可通过顶部的排水口重新排放到汇水池17内。
[0032]所述泵房4内在顶部设有行车6,所述行车6通过吊索21吊在潜水泥浆泵8上,所述汇水池17的池顶在潜水泥浆泵8上方设有开口,所述汇水池17右侧的池壁上固定设置有竖向的轨道10,所述潜水泥浆泵8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和该轨道10滑动配合的滑块。
[0033]所述汇水池17右侧的池壁上还连接有溢水管12,所述溢水管12与市政雨水管道连通,所述清水泵7的吸入口连接有清水管11,所述清水管11左端与汇水池17的上部连通,所述溢水管12的左端高于清水管11的左端。
[0034]当汇水池17内的水位过高时,通过溢流管12排放到市政雨水管道中,防止汇水池17因水位过高而溢出。
[0035]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潜水泥浆泵8的出口法兰23为竖向,所述排泥管9在与该出口法兰23相连接的一端为连接块24,所述连接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汇水池(17)、设置在汇水池(17)外的清水泵(7)、设置在汇水池(17)外的清水箱(5)、设置在汇水池(17)外的污泥箱(22)以及座在汇水池(17)内池底上的潜水泥浆泵(8);所述汇水池(17)上部与道路的雨水井(1)连通,所述泥浆泵的出口连接有排泥管(9),所述排泥管(9)与污泥箱(22)连通,所述清水泵(7)的进口与汇水池(17)上部连通,所述清水泵(7)的出口与清水箱(5)连通,所述潜水泥浆泵(8)与汇水池(17)的侧壁滑动配合,所述潜水泥浆泵(8)的出口法兰(23)与排泥管(9)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泥浆泵(8)一旁设有竖向的传动轴(14),所述传动轴(14)下部的圆周上固定设置有绞刀(16),所述绞刀(16)靠近池底,所述绞刀(16)靠近潜水泥浆泵(8)的吸入口,所述汇水池(17)的池顶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带动传动轴(14)旋转的减速电机(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水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14)的外圆上固定设置有平衡环(15),所述平衡环(15)与传动轴(14)同轴,所述平衡环(15)与传动轴(14)固定连接,所述平衡环(15)设置在绞刀(16)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市市政建设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