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喀斯特地区的珍稀植物保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1208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喀斯特地区的珍稀植物保育装置,包括保育桶和防风罩,所述保育桶的结构包括桶体、底膜、套环,所述桶体的顶部向外延伸成搭边;所述底膜的顶部的圆环为带环、底部的圆台面为锥面,所述锥面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压痕,所述带环套在桶体的底端部位;所述套环套在桶体的底端部位,且压在带环的外侧;所述防风罩的结构包括罩筒和顶罩,所述罩筒呈圆管结构,且顶端口的内环面上设置有圆环缺口,所述罩筒的底端向外延伸成底边,所述底边搭在搭边上;所述顶罩呈圆台型的管壳结构,所述顶罩的左右半部分离,分别为左顶罩和右顶罩,所述顶罩的底端部位插入到圆环缺口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从土壤中取出,避免污染土壤。壤。壤。

A rare plant conservation device in Karst Are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喀斯特地区的珍稀植物保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保育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喀斯特地区的珍稀植物保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是故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多石,水土容易流失,种植珍惜植物时因扎根不深,缺土缺水后难以存活,所以在种植时会配备保育装置,阻止根系处的土壤和水下渗。
[0003]现有技术的保护装置多为桶状,埋入土地下后不方便拆除,长时间影响植被生长,破坏土壤环境。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喀斯特地区的珍稀植物保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喀斯特地区的珍稀植物保育装置,包括保育桶和防风罩,所述保育桶的结构包括桶体、底膜、套环,所述桶体呈圆柱体的管状结构,且顶部向外延伸成搭边,所述桶体的左右半部分离,分别为左半桶和右半桶;所述底膜的顶部的圆环为带环、底部的圆台面为锥面,所述锥面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压痕,所述带环套在桶体的底端部位;所述套环套在桶体的底端部位,且压在带环的外侧;所述防风罩的结构包括罩筒和顶罩,所述罩筒呈圆管结构,且顶端口的内环面上设置有圆环缺口,所述罩筒的底端向外延伸成底边,所述底边搭在搭边上;所述顶罩呈圆台型的管壳结构,所述顶罩的左右半部分离,分别为左顶罩和右顶罩,所述顶罩的底端部位插入到圆环缺口中。
[0005]优选的:所述套环上设置的通孔为一号固定孔,所述桶体的底端部位设置的通孔为二号固定孔,一号螺丝钉穿过一号固定孔、带环后螺进二号固定孔中。
[0006]优选的:所述底边上设置的通孔为三号固定孔,所述搭边的顶侧壁上设置的螺孔为四号固定孔,二号螺丝钉穿过三号固定孔后螺进四号固定孔中。
[0007]优选的:所述左半桶和右半桶的搭边上各固定一个把手。
[0008]优选的:所述左半桶和右半桶的搭边中各设置有一个水腔,所述水腔的内侧壁上设置的若干个通孔为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与桶体的内侧壁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水腔的顶侧壁的通孔中设置的管口为进水口,水箱的输液管与进水口连通。
[0010]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1]1、本技术设置保育桶,通过桶体和底膜阻止水土流失,待根系扎稳后,通过把手将桶体向上提起,锥面上的压痕裂开后,可使桶体和底膜从土壤中抽出,避免污染土壤。
[0012]2、本技术设置的防风罩可罩住幼苗,防止幼苗倒伏;左顶罩和右顶罩分离,可分别从罩筒上左右侧拆除,防止幼苗张出防风罩后不便拆除防风罩。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喀斯特地区的珍稀植物保育装置的立体图;
[0014]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喀斯特地区的珍稀植物保育装置的保育桶的立体图;
[0015]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喀斯特地区的珍稀植物保育装置的保育桶的半拆图;
[0016]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喀斯特地区的珍稀植物保育装置的防风罩的半拆图。
[0017]图中:保育桶10、左半桶11、右半桶12、搭边13、出水孔14、进水口15、把手17、带环18、锥面19、套环20、一号螺丝钉21、防风罩22、罩筒23、底边24、二号螺丝钉25、左顶罩26、右顶罩27、压痕28。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0019]实施例1
[0020]请参阅图1~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喀斯特地区的珍稀植物保育装置,包括保育桶10和防风罩22,所述保育桶10的结构包括桶体、底膜、套环20,所述桶体呈圆柱体的管状结构,且顶部向外延伸成搭边13,所述桶体的左右半部分离,分别为左半桶11和右半桶12,便于拆分;所述底膜的顶部的圆环为带环18、底部的圆台面为锥面19,所述锥面19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压痕28,所述带环18套在桶体的底端部位;所述套环20套在桶体的底端部位,且压在带环18的外侧;所述防风罩22的结构包括罩筒23和顶罩,所述罩筒23呈圆管结构,且顶端口的内环面上设置有圆环缺口,所述罩筒23的底端向外延伸成底边24,所述底边24搭在搭边13上;所述顶罩呈圆台型的管壳结构,所述顶罩的左右半部分离,分别为左顶罩26和右顶罩27,便于拆分,所述顶罩的底端部位插入到圆环缺口中,所述防风罩22起到防倒伏作用。
[0021]所述套环20上设置的通孔为一号固定孔,所述桶体的底端部位设置的通孔为二号固定孔,一号螺丝钉21穿过一号固定孔、带环后螺进二号固定孔中,将套环20与桶体固定连接。
[0022]所述底边24上设置的通孔为三号固定孔,所述搭边13的顶侧壁上设置的螺孔为四号固定孔,二号螺丝钉25穿过三号固定孔后螺进四号固定孔中,将防风罩22固定在保育桶10上。
[0023]所述左半桶11和右半桶12的搭边13上各固定一个把手17。
[0024]所述左半桶11和右半桶12的搭边13中各设置有一个水腔,所述水腔的内侧壁上设置的若干个通孔为出水孔14,所述出水孔14与桶体的内侧壁连通,所述出水孔14将水腔中的水导入桶体中的土壤中。
[0025]所述水腔的顶侧壁的通孔中设置的管口为进水口15,水箱的输液管与进水口15连通。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桶体插入到土坑中,并使搭边13搭在地面上;
然后将植物根部插入到桶体中,并填满土壤;如果是较矮幼苗,可将防风罩22的底边24搭在搭边13上,并用二号螺丝钉25将底边22固定再搭边13上;然后将水箱的输液管与进水口15连通,使得水箱中的水流入到水腔中,水腔中的水从出水孔14流入到桶体中的土壤中,保持土壤水分充足,并且桶体防止土壤和水四散、底膜防止土壤和水下渗,同时锥面19的底端口可漏下多余水分,避免积水;当幼苗长大,并且根系扎稳后,可拆除防风罩22和保育桶10;当幼苗长出防风罩22并宽与顶端口,可先将左顶罩26和右顶罩27分别从左右侧拆除,再将罩筒23从幼苗上取下;当栽种树木较高时,先握住把手17向上提起桶体,锥面19在土壤压力作用下压痕28裂开,可使得桶体和底膜从土壤中抽出;抽出后先拆除一号螺丝钉21,将左半桶11和右半桶12从套环20中取下,然后再用剪刀剪断套环20和带环18,将套环20和底膜从树上取下。本技术方便从土壤中取出,避免污染土壤。
[0027]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喀斯特地区的珍稀植物保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育桶(10)和防风罩(22),所述保育桶(10)的结构包括桶体、底膜、套环(20),所述桶体呈圆柱体的管状结构,且顶部向外延伸成搭边(13),所述桶体的左右半部分离,分别为左半桶(11)和右半桶(12);所述底膜的顶部的圆环为带环(18)、底部的圆台面为锥面(19),所述锥面(19)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压痕(28),所述带环(18)套在桶体的底端部位;所述套环(20)套在桶体的底端部位,且压在带环(18)的外侧;所述防风罩(22)的结构包括罩筒(23)和顶罩,所述罩筒(23)呈圆管结构,且顶端口的内环面上设置有圆环缺口,所述罩筒(23)的底端向外延伸成底边(24),所述底边(24)搭在搭边(13)上;所述顶罩呈圆台型的管壳结构,所述顶罩的左右半部分离,分别为左顶罩(26)和右顶罩(27),所述顶罩的底端部位插入到圆环缺口中。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丽丽史艳财邹蓉蒋运生熊忠臣韦霄韦记青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