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钛金属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0893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8:01
本申请公开一种复合式钛金属锅具,其中包括:一钛锅本体,所述钛锅本体由一钛金属板体制成;一防沾黏层,形成于钛锅本体的上侧面;一钛金属包覆件,钛金属包覆件具有一中央部分,和由中央部分的外周缘弯折形成的一外环凸缘,钛金属包覆件设置于本体部的下侧面,外环凸缘相对于中央部分的一上端缘焊接于钛锅本体的下侧面,钛金属包覆件和钛锅本体的下侧面之间形成一夹层空间;及一夹层构件,容置于夹层空间中,述夹层构件的顶面接触于所述下侧面,夹层构件包含有至少一导热层或至少一导磁层。层构件包含有至少一导热层或至少一导磁层。层构件包含有至少一导热层或至少一导磁层。

Composite titanium coo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式钛金属锅具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金属锅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烹煮食物的复合式钛金属锅具。

技术介绍

[0002]现代人追求健康,因此用来调理食物的锅具或者盛装食物的餐具也要求无毒零污染。金属锅具具有导热快,强度高的特性,因此常被用来制作锅具。
[0003]现有常用来制造锅具的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铝、铸铁(或生铁)、不锈钢、钛。铝锅虽然具有导热快、质量轻特点,但未经处理的铝金属容易氧化,且强度不佳的问题。而铸铁或生铁锅则有重量重,易氧化的缺点,而造成使用不易,且不易保养的问题。不锈钢锅具则有重量偏重,且有释出重金属疑虑的缺点。而钛金属由于具有重量轻,且无毒性的特点,因此市面上有一部分的锅具改为使用钛金属来制造。然而,钛金属的加工相当不易,而且加热时温度分布不均,而使得锅具加热时,锅具接触到火源的部位的温度会急速上升,而其余未接触火源的部分则因钛金属具有快速降温特点,而会和接触火源的部分产生明显的温度差异,因此使得接触到钛金属锅具热度集中位置处的食材容易过热烧焦,而接触钛金属锅具低温位置的食材容易烹调火候不足,甚至于无法煮熟的情形。
[0004]此外,使用钛金属材料制造的锅具,通常会有表面容易沾黏情形,因此必须要在金属锅具表面设置涂层材料,方能够达到抗沾黏的目的,然而涂层材料容易剥落,且会有释出有毒化学物质的疑虑,因此影响了锅具的使用寿命,且有影响健康的可能性。
[0005]由于以上因素,使得现有的金属锅具使用上相当不便,且制造困难。故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钛金属锅具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式钛金属锅具。
[0007]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复合式钛金属锅具,其中包括:一钛锅本体,所述钛锅本体由一钛金属板体制成,所述钛锅本体具有相对的上侧面及下侧面,所述钛锅本体的所述上侧面形成一凹穴状空间;一钛金属包覆件,所述钛金属包覆件是由钛金属板体制成,所述钛金属包覆件具有一中央部分,和由所述中央部分的外周缘弯折形成的一外环凸缘,所述钛金属包覆件设置于所述钛锅本体的所述下侧面,所述外环凸缘相对于所述中央部分的一上端缘焊接于所述钛锅本体的所述下侧面,所述钛金属包覆件和所述钛锅本体的所述下侧面之间形成一夹层空间;及一夹层构件,容置于所述夹层空间中,所述夹层构件通过所述钛金属包覆件设置于所述钛锅本体的所述下侧面,且所述夹层构件的顶面接触于所述下侧面,所述夹层构件包含有至少一导热层或至少一导磁层。
[0008]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钛锅本体和所述钛金属包覆件是使用相同材质的钛金属板体制成。
[0009]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钛金属板体的厚度介于0.3mm至3mm 之间。
[0010]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其中还包括形成于所述钛锅本体的所述上侧面的一防沾黏层,所述防沾黏层为形成于所述钛锅本体的所述上侧面的氧化钛、氮化钛、或氮氧化钛薄膜。
[0011]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夹层构件的轮廓形状配合所述中央部分的轮廓形状,且所述夹层构件的厚度配合于所述夹层空间的高度。
[0012]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夹层构件是由单独一个所述导热层或一个所述导磁层所构成。
[0013]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夹层构件包含一个所述导热层和一个所述导磁层,至少一所述导磁层设置于所述导热层的一侧面。
[0014]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夹层构件包含有一个所述导热层,和两个所述导磁层,两个所述导磁层设置于所述导热层的两侧面,且两所述导磁层的外周缘具有连续环绕于两所述导磁层外周缘的环形侧部,而使得两所述导磁层的外周缘相互密合。
[0015]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其中至少一所述导热层为选自金属、石墨、或陶瓷制成的板体;至少一所述导磁层为选自铁、钢、或不锈钢制成的板体。
[0016]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钛锅本体具有一个底部,和从所述底部边缘弯折形成的一侧部,所述底部和所述侧部共同界定形成所述凹穴状空间;所述夹层构件在所述钛锅本体的正投影方向的面积不小于所述底部的面积的30%。
[0017]本申请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所提供的复合式钛金属锅具,其通过使用钛金属板体制造形成所述钛锅本体和所述钛金属包覆件;一夹层构件容纳于所述钛金属包覆件和所述钛锅本体的下侧面之间的一夹层空间中,且使得所述夹层构件的顶面接触所述钛锅本体的下侧面;及一防沾黏层形成于所述钛锅本体的所述上侧面;其中所述夹层构件具有至少一导热层或至少一导磁层的技术方案,其能够通过所述导热层或所述导磁层增进所述钛锅本体的导热性或导磁性,因而提高所述复合式钛金属锅具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及加热均匀性,或具有良好导磁幸而能够使用于电磁炉上。
[0018]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申请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申请的详细说明与图式,然而所提供的图式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申请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II部分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2]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使用的夹层构件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使用的夹层构件的另一变化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7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8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使用的夹层构件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使用的夹层构件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申请所公开有关“复合式钛金属锅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申请的优点与效果。本申请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申请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0031][第一实施例][0032]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式钛金属锅具1,所述复合式钛金属锅具1其包括:一钛锅本体10、一钛金属包覆件20、一夹层构件30、和形成于所述钛锅本体10表面的防沾黏层40。
[0033]其中,所述钛锅本体10是由钛金属板体11制成,所述钛锅本体10具有相对的上侧面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钛金属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钛锅本体,所述钛锅本体由一钛金属板体制成,所述钛锅本体具有相对的上侧面及下侧面,所述钛锅本体的所述上侧面形成一凹穴状空间;一钛金属包覆件,所述钛金属包覆件是由钛金属板体制成,所述钛金属包覆件具有一中央部分,和由所述中央部分的外周缘弯折形成的一外环凸缘,所述钛金属包覆件设置于所述钛锅本体的所述下侧面,所述外环凸缘相对于所述中央部分的一上端缘焊接于所述钛锅本体的所述下侧面,所述钛金属包覆件和所述钛锅本体的所述下侧面之间形成一夹层空间;及一夹层构件,容置于所述夹层空间中,所述夹层构件通过所述钛金属包覆件设置于所述钛锅本体的所述下侧面,且所述夹层构件的顶面接触于所述下侧面,所述夹层构件包含有至少一导热层或至少一导磁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钛金属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锅本体和所述钛金属包覆件是使用相同材质的钛金属板体制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钛金属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金属板体的厚度介于0.3mm至3mm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式钛金属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于所述钛锅本体的所述上侧面的一防沾黏层,所述防沾黏层为形成于所述钛锅本体的所述上侧面的氧化钛、氮化钛、或氮氧化钛薄膜。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涵淳谢涵婕
申请(专利权)人:羽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