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脱落胸腔闭式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072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胸腔引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防脱落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内管,第一端设有引流孔,用于插入到胸腔内,第二端为开放端,用于连接引流袋,使流入引流孔内的积液流入引流袋中;套管,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壁,第一端设有压帽,第二端设有气囊,所述套管的第一端还延伸出连接到气囊的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相对于内管滑动的套管,使套管上的气囊也发生移动,这样就可以使气囊和内管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即,可根据胸腔内积液的位置,控制引流管的端部进入到不同的深度,并且,通过气囊可保持这种深度,不需要使用胶带等进行固定,且不容易脱落,尤其是还可以再自由的调整深度,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Anti falling chest closed drainage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脱落胸腔闭式引流管


[0001]本技术涉及胸腔引流
,具体而言涉及防脱落胸腔闭式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0003]由于气胸程度不同,引流管插入的深度不同,虽然目前有带有气囊引流管,但是无法控制气囊所处的深度,因此,临床一般还是使用胶带固定,而胶带需要隔一段时间进行更换,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引流管的缺陷与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能改变用来对引流管进行定位的气囊相对于引流管的位置,如此,可以调节引流管在胸腔内的深度,以适应不同的病情进行引流。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脱落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
[0006]内管,第一端设有引流孔,用于插入到胸腔内,第二端为开放端,用于连接引流袋,使流入引流孔内的积液流入引流袋中;
[0007]套管,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壁,第一端设有压帽,第二端设有气囊,所述套管的第一端还延伸出连接到气囊的单向阀,用于向所述气囊注入气体或液体;
[0008]其中,所述压帽被设置成与所述套管螺纹连接,当所述压帽拧紧时,所述套管和所述内管相对固定。
[0009]优选的,所述套管的第一端具有呈中心对称分布的多个压片,所述压片的外壁设有螺纹,能与所述压帽螺纹连接。/>[0010]优选的,所述压帽第一端的直径小于第二端的直径,当所述压帽在所述压片上被拧紧时,所述压片压紧所述内管。
[0011]优选的,所述套管的长度大于5cm。
[0012]优选的,所述气囊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包括橡胶气囊或乳胶气囊。
[0013]优选的,所述内管上设有凹槽,所述气囊和所述单向阀之间通过输气管连接,所述输气管位于所述套管的内侧,并处于所述凹槽中。
[0014]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壁厚为2

3mm。
[0015]优选的,所述内管为聚氯乙烯管。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本技术通过设置可相对于内管滑动的套管,使套管上的气囊也发生移动,这样就可以使气囊和内管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即,可根据胸腔内积液的位置,控制引流管的
端部进入到不同的深度,并且,通过气囊可保持这种深度,不需要使用胶带等进行固定,且不容易脱落,尤其是还可以再自由的调整深度,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8]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0019]图1是本技术所示的防脱落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所示的内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0022]结合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防脱落胸腔闭式引流管,主要包括内管1、套管2。内管1是PVC管,其第一端(插入端11)设有引流孔12,用于穿过胸腹部的穿孔进入到胸腔内,将胸腔内的积液引出,另一端(连接段13)是开放端,用于连接集液袋或集液罐。
[0023]可选的,插入端11的端部是球形或具有弧面的,引流孔12设置在侧壁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一般是椭圆形或圆形孔。
[0024]如此,胸腔内的积液可有引流孔12中进入到内管1中,并顺着内管1流到集液袋或集液罐。
[0025]进一步的,由于内管1深入到胸腔内的深度与积液位置有关,因此,在内管1的外壁套设套管2,套管2的第一端设有压帽3,第二端设有气囊21,套管2的第一端还延伸出连接到气囊21的单向阀23,用于向气囊21注入气体或液体。
[0026]具体的,压帽3被设置成与套管2螺纹连接,当压帽3拧紧时,套管2和内管1相对固定。
[0027]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插入内管1,并控制内管1处于合适的深度,例如12cm的深度,然后使套管2滑动至合适的位置,使气囊21刚好进入到胸腔内,然后拧紧压帽3,使套管2和内管1固定,再使用注射器连接单向阀23,向气囊21内注射生理盐水,使气囊21胀起,对套管2进行固定,防止引流管脱出。
[0028]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套管2的第一端具有呈中心对称分布的多个压片24,压片24的外壁设有螺纹,能与压帽3螺纹连接。
[0029]且压帽3第一端的直径小于第二端的直径,如此,当压帽3在压片24上被拧紧时,压片24向心靠拢,压紧内管1,使套管2和内管1保持相对固定。
[0030]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控制气囊21所处的位置,套管2的长度大于5cm。优选的,在套管2的外壁上设有刻度线,可根据刻度线判断气囊21的位置。
[0031]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气囊21与套管2固定连接,可选的,气囊包括橡胶气囊或乳胶气囊。
[0032]进一步的,结合图2所示,内管1上设有凹槽13,气囊21和单向阀23之间通过输气管22连接,输气管22位于套管2的内侧,并处于凹槽13中。套管2的壁厚为2

3mm。
[0033]如此,可保持套管2外轮廓的圆整,有利于插入到胸腔内,
[0034]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气囊21和单向阀23之间还可以通过套管2内设置夹层的方式实现连通。
[0035]结合以上实施例,本技术通过设置可相对于内管滑动的套管,使套管上的气囊也发生移动,这样就可以使气囊和内管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即,可根据胸腔内积液的位置,控制引流管的端部进入到不同的深度,并且,通过气囊可保持这种深度,不需要使用胶带等进行固定,且不容易脱落,尤其是还可以再自由的调整深度,使用方便。
[0036]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落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第一端设有引流孔,用于插入到胸腔内,第二端为开放端,用于连接引流袋,使流入引流孔内的积液流入引流袋中;套管,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壁,第一端设有压帽,第二端设有气囊,所述套管的第一端还延伸出连接到气囊的单向阀,用于向所述气囊注入气体或液体;其中,所述压帽被设置成与所述套管螺纹连接,当所述压帽拧紧时,所述套管和所述内管相对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落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第一端具有呈中心对称分布的多个压片,所述压片的外壁设有螺纹,能与所述压帽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脱落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帽第一端的直径小于第二端的直径,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章敏陈诚钱振珏文昱婷王丽潘霞仝春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江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