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输送线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031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输送线用上料装置,涉及上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化输送线用上料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递进板,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集合板,所述集合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顶升板,所述顶升板与递进板之间活动接触,所述顶升板与递进板之间相互交错排列。该自动化输送线用上料装置,通过启动气缸,能够使得气缸带动顶升板进行升降,从而使得递进板上的料被逐步顶升,最终进入过仓的内腔中,在顶升过程中能够对料进行排序,能够有效的将料排列整齐,便于后期工作人员进行质检,提高质检效率。率。率。

A feeding device for automatic conveying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输送线用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上料装置
,具体为一种自动化输送线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能源及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池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圆柱形干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目前市场上对电池组装整理加工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潜力较大,而现阶段与此对应的自动化生产技术和设备尚处于研发起步阶段,导致目前国内市场上出现真空期,因此亟待电池整理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技术突破,形成连续自动化生产的能力。
[0003]电池生产完成后,需要对电池进行检测、扫码、剔除不良等,所以需要逐个检测后输送的方法,而运输线则需要逐个运送,确保电池质检过关,目前,现阶段的电池上料检测物料输送线一般分为以下步骤:上料、运送、检测到,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上料时无法将圆柱形干电池进行整齐排序,在检测时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手动调整,才能够准确的检查,会严重滞后输送线的运送效率;且电池之间的位置不可控,容易对造成视线不清晰,容易看花眼的现象,故而这里提出一种自动化输送线用上料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化输送线用上料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动化输送线用上料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递进板,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集合板,所述集合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顶升板,所述顶升板与递进板之间活动接触,所述顶升板与递进板之间相互交错排列,所述顶升板与递进板的安装高度皆逐步提升,所述顶升板与递进板提升的高度相等。
[0006]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安装架内侧开设的滑槽中活动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形状为T形凸块,所述第一安装架内侧开设的滑槽形状为与顶升板相适配的T形。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架右表面的上侧固定安装有过仓,所述过仓向右下侧呈倾斜三十度安装,所述过仓内腔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正面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驱动臂,所述驱动臂外表面的中部活动安装有联动臂,所述联动臂外表面的后侧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联动臂的中部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架,所述联动臂的右端安装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安装在驱动架的底部,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内侧安装有运输轨。
[0009]可选的,所述驱动架的形状为齿槽形,所述驱动架表面齿槽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表面的左侧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表面开设的通槽宽度与过仓的宽度相适配。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化输送线用上料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自动化输送线用上料装置,通过启动气缸,能够使得气缸带动顶升板进行升降,从而使得递进板上的料被逐步顶升,最终进入过仓的内腔中,在顶升过程中能够对料进行排序,能够有效的将料排列整齐,便于后期工作人员进行质检,提高质检效率。
[0013]2、该自动化输送线用上料装置,通过启动伺服电机,能够使得驱动臂发生转动,从而使得驱动臂带动联动臂进行驱动,利用联动臂带动固定块驱动,从而实现驱动架对料进行逐个驱动,能够实现电池的稳定高效输送和电池间距可控,可以避免工作人员出现看花眼的情况,提高了质检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第一安装架与第二安装架内部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滑块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第一安装架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驱动架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第一安装架;2、递进板;3、固定板;4、气缸;5、集合板; 6、顶升板;7、滑块;8、过仓;9、第二安装架;10、伺服电机;11、驱动臂;12、联动臂;13、连接板;14、固定块;15、驱动架;16、支撑臂;17、运输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输送线用上料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架1,第一安装架1上表面的左侧开设有通槽,第一安装架1上表面开设的通槽宽度与过仓8的宽度相适配,可以使得料精准的进入运输轨17的内侧,避免第一安装架1对料造成阻碍,第一安装架1 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递进板2,第一安装架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气缸4,气缸4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集合板5,集合板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顶升板6,通过顶升板6与递进板2顶部向右下侧倾斜,可以有效的避免料出现掉落的情况,同时提高顶升板6的上料效率,顶升板6与递进板2之间活动接触,顶升板6与递进板2之间相互交错排列,顶升板6与递进板2的安装高度皆逐步提升,顶升板6与递进板2提升的高度相等,能够使得每一个顶升板6都能够将相应数量的料进行顶升,可以使得料更加的整齐有序,第一安装架1的内侧开设有滑槽,第一安装架1内侧开设的滑槽中活动套接有滑块7,滑块7的形状为T形凸块,第一安装架1内侧开设的滑槽形状为与顶升板6相适配的T形,能够增加滑块7与第一安装架1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顶升板6与第一安装架1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进而使得顶升板6驱动的更加稳定。
[0022]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安装架1右表面的上侧固定安装有过仓8,过仓 8向右下侧
呈倾斜三十度安装,可以便于料自动落入运输轨17的内侧,过仓 8内腔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可以对料进行限位,避免料在过仓8内腔中滑动时发生偏移。
[0023]请参阅图2和图5,第一安装架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架9,第二安装架9正面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0,伺服电机10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驱动臂11,驱动臂11外表面的中部活动安装有联动臂12,利用联动臂12可以对固定块14提供动力,使得驱动架15发生椭圆形轨道位移,以此可以实现对料的运送,联动臂12外表面的后侧安装有连接板13,联动臂12的中部安装有固定块14,固定块1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架15,驱动架15的形状为齿槽形,驱动架15表面齿槽之间的间距相等,实现驱动架15对料进行逐个驱动,能够实现电池的稳定高效输送和电池间距可控,可以避免工作人员出现看花眼的情况,提高了质检效果,联动臂12的右端安装有支撑臂16,支撑臂16的另一端安装在驱动架15的底部,第一安装架1的内侧安装有运输轨17,通过运输轨17的内侧开设有凹槽,能够有效的对料进行限位,避免料发生偏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输送线用上料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递进板(2),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气缸(4),所述气缸(4)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集合板(5),所述集合板(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顶升板(6),所述顶升板(6)与递进板(2)之间活动接触,所述顶升板(6)与递进板(2)之间相互交错排列,所述顶升板(6)与递进板(2)的安装高度皆逐步提升,所述顶升板(6)与递进板(2)提升的高度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输送线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安装架(1)内侧开设的滑槽中活动套接有滑块(7),所述滑块(7)的形状为T形凸块,所述第一安装架(1)内侧开设的滑槽形状为与顶升板(6)相适配的T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输送线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右表面的上侧固定安装有过仓(8),所述过仓(8)向右下侧呈倾斜三十度安装,所述过仓(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立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旭洋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