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降噪部件和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027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流降噪部件和烟机,所述导流降噪部件包括第一导流降噪模块和第二导流降噪模块,所述第一导流降噪模块和所述第二导流降噪模块相对且间隔布置以在二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距离沿所述导流降噪部件的长度方向变化,所述第一导流降噪模块和所述第二导流降噪模块上均设有消音孔,所述消音孔与所述腔室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流降噪部件可以降低烟机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提高用户体验。提高用户体验。

Diversion and noise reduction components and smoke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流降噪部件和烟机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地,涉及一种导流降噪部件和烟机。

技术介绍

[0002]烟机作为厨房中必不可少的电器,能够净化厨房环境,提高用户烹饪体验。烟机可以将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与水蒸气混合物吸入风机内,并通过风机产生的气压将油烟即水蒸气混合物排出。然而,相关技术中的烟机噪音大,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0004]相关技术中,烟机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进风口网板,可以解决左右锅具使用时的单独吸油烟的问题,提高了吸排油烟的效率。然而,由于左右进风网板之间相通,左右进风网板同时使用时会有气流干扰,噪音比较大,影响用户体验。
[0005]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导流降噪部件,该导流降噪部件可以降低烟机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烟机。
[0007]本技术实施例的导流降噪部件包括第一导流降噪模块和第二导流降噪模块,所述第一导流降噪模块和所述第二导流降噪模块相对且间隔布置以在二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距离沿所述导流降噪部件的长度方向变化,所述第一导流降噪模块和所述第二导流降噪模块上均设有消音孔,所述消音孔与所述间隙连通。
[0008]本技术实施例的导流降噪部件,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机箱内部,第一导流降噪模块和第二导流降噪模块间隔且相对布置,能够将从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分隔开,避免气流对冲,从而降低噪音,而且第一导流降噪模块和第二导流降噪模块相对独立,通用于多种尺寸的进风口,适用广泛;此外在导流降噪部件上还设有消音孔,消音孔能够进一步地降低气流产生的噪音,用户体验好。
[0009]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导流降噪部件能够降低抽油烟时的噪音,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0010]可选地,所述间隙的距离沿所述导流降噪部件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本技术的导流降噪部件,导流降噪部件能够与烟机的进风口适配,以便于气流平稳流动,导风降噪效果较好。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降噪模块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一消音件,所述第二导流降噪模块包括第二侧板和第二消音件,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且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消音件设在所述第一侧板邻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消音件设在所述第二侧板邻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消音件和所述第二消音件相对且间隔布置。本技术的导流降噪部件利用第一消音件和第二消音件,能够进一步降低烟机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从而提升用于体验。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中至少一个侧板的至少部分向所述间隙的内侧弯曲。本技术的导流降噪部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至少一个侧板的至少部分向间隙的内侧弯曲,便于平稳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从而降低气流撞击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时产生的震动,进而降低抽油烟时产生的噪音,以提升用户体验。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侧板包括在其高度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为竖直板,所述第三段为水平板,所述第二段为弧形板,所述第一消音件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段相连,所述第二消音件与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段相连。本技术的导流降噪部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板面大体为曲面,便于平稳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从而降低气流撞击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时产生的震动,进而降低抽油烟时产生的噪音,而且利用第一消音件和第二消音件能够进一步降低气流在流动时产生的噪音,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段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段之间的间隙的距离与所述第一消音件与所述第二消音件之间的间隙的距离相等。本技术的导流降噪部件,由此设计导流降噪部件的导流降噪效果好。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消音件的远离所述第二消音件的侧面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段贴合,且所述第一消音件的该侧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段的形状适配;所述第二消音件的远离所述第一消音件的侧面与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段贴合,且所述第二消音件的该侧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段的形状适配。本技术的导流降噪部件,第一消音件和第二消音件按上述形式设计,能够提高导流降噪部件的导流降噪效果。
[0016]可选地,所述消音孔为多个,多个所述消音孔分为多组,多组消音孔沿所述导流降噪部件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一组消音孔包括沿所述导流降噪部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所述消音孔。本技术的导流降噪部件,在导流降噪部件上设有多个消音孔,能够提高导流降噪部件的降噪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0017]可选地,相邻所述消音孔之间的间距为13mm

15mm;和/或,所述消音孔为圆形孔,所述消音孔的直径为2.5mm

3.5mm。本技术的导流降噪部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不同大小的消音孔,增加产品的多样化。
[0018]本技术实施例的烟机包括:机箱;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机箱内;导流降噪部件,所述导流降噪部件设在所述机箱内且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导流降噪部件。
[0019]可选地,所述间隙的距离沿朝向所述机箱的后壁面的方向逐渐增大。
[0020]本技术实施例的烟机,间隙的距离沿朝向机箱的后壁面的方向变化,以便导流降噪部件能够与烟机的进风口适配,以便于气流平稳流动,导风降噪效果较好。
[0021]可选地,所述机箱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进风口,所述导流降噪部件与所述进风口相对布置且位于所述风机底部。本技术的烟机,从进风口进入气流能够通过导流降噪部件被导引至风机内,排油烟的效果好。
[0022]可选地,所述导流降噪部件与所述机箱的后壁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导流降噪部件的长度之间的比值为0.4

0.7。本技术的烟机,将导流降噪部件与机箱的后壁面间隔设置,方便安装导流降噪部件,而且第一距离与导流降噪部件的长度之间的比值为0.4

0.7,能够避免导流降噪部件与机箱的后壁面之间产生啸叫,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0023]可选地,所述风机与所述机箱的前壁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风机与所述机箱的后壁面之间的距离。本技术的烟机,机箱的后壁面与墙壁相连,风机位于机箱内偏前的位置,风机的后表面与机箱的后壁面之间设有间隔,以便于经过导流降噪部件的气流更加顺畅地从风机的后面进入风机内,以提高抽油烟的效果。
[0024]可选地,所述风机与所述机箱的前壁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机箱的前壁面与所述机箱的后壁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三距离之间的比值为0

0.2。本技术实施例的烟机,将风机与机箱间隔布置,便于安装风机,而且第二距离与第三距离之间的比值为0

0.2,能够避免气流经过风机时产生啸叫,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导流降噪部件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降噪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降噪部件(2)包括第一导流降噪模块(22)和第二导流降噪模块(23),所述第一导流降噪模块(22)和所述第二导流降噪模块(23)相对且间隔布置以在二者之间具有间隙(20),所述间隙(20)的距离沿所述导流降噪部件(2)的长度方向变化,所述第一导流降噪模块(22)和所述第二导流降噪模块(23)上均设有消音孔(24),所述消音孔与所述间隙(2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降噪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20)的距离沿所述导流降噪部件(2)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降噪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降噪模块(22)包括第一侧板(221)和第一消音件(222),所述第二导流降噪模块(23)包括第二侧板(231)和第二消音件(232),所述第一侧板(221)和所述第二侧板(231)相对且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消音件(222)设在所述第一侧板(221)邻近所述第二侧板(231)的一侧,所述第二消音件(232)设在所述第二侧板(231)邻近所述第一侧板(221)的一侧,所述第一消音件(222)和所述第二消音件(232)相对且间隔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降噪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21)和所述第二侧板(231)中至少一个侧板的至少部分向所述间隙(20)的内侧弯曲。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流降噪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21)和所述第二侧板(231)中的至少一个侧板包括在其高度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段(201)、第二段(202)和第三段(203),所述第一段(201)为竖直板,所述第三段(203)为水平板,所述第二段(202)为弧形板,所述第一消音件(222)与所述第一侧板(221)的第二段(202)相连,所第二消音件(232)与所述第二侧板(231)的第二段(202)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流降噪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21)的第一段(201)和所述第二侧板(231)的第一段(201)之间的间隙的距离与所述第一消音件(222)与所述第二消音件(232)之间的间隙的距离相等。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流降噪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件(222)的远离所述第二消音件(232)的侧面与所述第一侧板(221)的第二段(202)贴合,且所述第一消音件(222)的该侧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侧板(221)的第二段(202)的形状适配;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浩武丁颜伟刘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厨卫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