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融结构及具有其的超声消融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026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融结构及具有其的超声消融导管。一种消融结构,包括:球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用于连通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的腔体;支架,设于所述腔体中,与分别贯穿第一开口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开口的第二支撑体连接;超声换能器,设于所述支架中,具有朝向所述球囊并向相反方向发射超声波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超声消融器在震动中偏离固定位置导致向两边发射的超声波不均匀、消融点消融程度不一致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消融结构及具有其的超声消融导管。结构及具有其的超声消融导管。结构及具有其的超声消融导管。

An ablation structure and ultrasonic ablation catheter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融结构及具有其的超声消融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消融结构及具有其的超声消融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神经的过度激活,导致出现了大量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的病人,给人们的生活和生命造成非常大的威胁。现在主要的治疗心血管神经过度激活的手段有射频消融、药物消融和超声消融等等,其中超声消融已经有大量的临床实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现有的超声消融装置中,往往由于超声消融器与球囊间连接不够稳固,造成超声消融器在使用中会因震动而偏离固定位置,从而导致向两边发射的超声波不均匀,从而出现双面消融点的消融程度不一致,影响消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超声消融器在震动中偏离固定位置导致向两边发射的超声波不均匀、消融点消融程度不一致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消融结构及具有其的超声消融导管。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融结构,包括:
[0005]球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用于连通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的腔体;
[0006]支架,设于所述腔体中,与分别贯穿第一开口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开口的第二支撑体连接;
[0007]超声换能器,设于所述支架中,具有朝向所述球囊并向相反方向发射超声波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0008]可选地,所述支架靠近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位置各设有一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允许所述超声换能器的端部插入的第三开口。
[0009]可选地,所述支架为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上的筒体,所述支撑件为卡持在所述筒体内部的圆柱体。
[0010]可选地,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应的位置均为敞口设置。
[0011]可选地,所述支架、超声换能器与所述球囊同轴设置。
[0012]可选地,所述超声换能器为无背衬的单晶片换能器。
[0013]还提供了一种超声消融导管,包括上述消融结构,还包括设于第一支撑体另一端的手柄。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体为多腔管,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水路通道和一个导线通道,设于球囊内的所述第一支撑体的每一水路通道的侧壁均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体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开口并延伸至所述球囊的外部。
[0016]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另一端设有弧形导引部。
[0017]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8]1.本技术提供的消融结构,包括球囊,球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用于连通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的腔体;设于腔体中的支架,与分别贯穿第一开口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开口的第二支撑体连接;设于支架中的超声换能器,超声换能器具有朝向球囊并向相反方向发射超声波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腔体中的支架通过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连接以支撑球囊,支架用于固定超声换能器,设于支架中的超声换能器在球囊内通过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朝向两个方向发射超声波。超声换能器位于支架中因支架的限位作用可以稳定地发射超声波,即使出现震动也可以被支架及支架两端的支撑体消除,从而保证超声换能器向相反两个方向发射均匀的超声波,以实现消融点消融程度的一致性。
[0019]2.本技术提供的消融结构,支架靠近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位置各设有一个支撑件,支撑件上设有允许超声换能器的端部插入的第三开口。支撑件的第三开口以容纳超声换能器的插入,支撑件的设计以进一步减轻超声换能器在受到震动作用时传递给支架的震动幅度,使超声换能器在使用中更加稳固。
[0020]3.本技术提供的消融结构,支架为套设在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上的筒体,支撑件为卡持在筒体内部的圆柱体。支撑件与支架均为圆形,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二者间的接触,使由超声换能器产生的震动可以朝向圆周方向发散,进一步减轻超声换能器在使用中的震动幅度。
[0021]4.本技术提供的消融结构,支架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应的位置均为敞口设置。支架的敞口设置使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发射出的超声波不受支架的阻挡,以便顺利地到达待消融部位,最大程度降低了能量损失。
[0022]5.本技术提供的消融结构,支架、超声换能器和球囊同轴设置,同轴设置以使支架和超声换能器位于球囊的中间位置,从而保证由超声换能器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距离待消融部位的距离相同,保证了超声换能器不会与血管内壁接触造成灼伤,保证能量输出的一致性。
[0023]6.本技术提供的消融结构,超声换能器为无背衬的单晶片换能器,从而保证换能器无背衬,使原本需要消耗在背衬材料的能量作为超声能量发射出去,提高电声转换效率,减少了电热转换能量,即使在超声换能器工作中也不会导致支架发热,进一步提升使用中的安全性。同时,无背衬的超声换能器设计,使超声换能器中无需再加入背衬,减小了超声换能器自身的尺寸、进一步减小支架及消融结构的尺寸,提高了消融结构通过病变部位的通过性能以适应更细的血管,还可有效减小因消融结构引起的与血管的摩擦、减轻患者痛苦,提升了在血管中的通过性和安全性。
[0024]7.本技术提供的超声消融导管,包括上述消融结构,还包括设于第一支撑体和设于第一支撑体另一端的手柄。第一支撑体分别连接支架和手柄,以便于医务人员操作手柄控制球囊及支架中的超声换能器。
[0025]8.本技术提供的超声消融导管,第一支撑体为多腔管,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水路通道和一个导线通道,设于球囊内的第一支撑体的每一水路通道的侧壁均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多腔管中的导线通道以便于医务人员将导线伸入导线通道控制超声换能器,球囊内的第一支撑体的水路通道侧壁均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以使由一个水路通道进入的水通过该水路通道侧壁的通孔进入到球囊中,球囊中的水经另外一个水路通道侧壁上
的通孔流入该水路通道,实现了水的循环。
[0026]9.本技术提供的超声消融导管,第二支撑体的另一端设有弧形导引部,弧形导引部的设计使消融结构进入血管时受到的阻力最小,减小第二支撑体及球囊受到的阻力、提高第二支撑体及球囊的通过性。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超声消融导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超声消融导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图2所示的A-A向的剖视图;
[0031]图4为图2所示的B-B向的剖视图;
[0032]图5为图2所示的C-C向的剖视图;
[0033]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超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囊(10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用于连通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的腔体;支架(103),设于所述腔体中,与分别贯穿第一开口的第一支撑体(2)和第二开口的第二支撑体(101)连接;超声换能器(104),设于所述支架(103)中,具有朝向所述球囊并向相反方向发射超声波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3)靠近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位置各设有一个支撑件(105),所述支撑件(105)上设有允许所述超声换能器(104)的端部插入的第三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3)为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体(2)和第二支撑体(101)上的筒体,所述支撑件(105)为卡持在所述筒体内部的圆柱体。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消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3)与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应的位置均为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毅寿张喜博张昱昕蒲忠杰
申请(专利权)人: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