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旋钮装置、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0218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旋钮装置、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在装配过程中,将第一拉线轮旋转设于壳体内,使其穿出壳体外;接着,将第一旋钮套设于第一拉线轮伸出壳体外的部分,并分别将第一配合部与第三配合部配合,第一扣位与第三扣位卡扣配合即可。同样,将第二拉线轮旋转设于壳体内,使其穿过第一穿孔伸出壳体外;接着,将第二旋钮套设于第二拉线轮伸出壳体外的部分,并分别将第二配合部与第四配合部配合,第二扣位与第四扣位卡扣配合即可。整体结构设计巧妙,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只需套入即可完成各自的安装,这样使得产品装配便利,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从而有效降低制作成本。从而有效降低制作成本。从而有效降低制作成本。

Endoscope knob device, endoscope handle and endosc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旋钮装置、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内窥镜旋钮装置、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是一种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具有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其作为一种检测人体内部器官病变的重要辅助医疗仪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中。目前内窥镜产品多为重复利用产品,每次使用后,需要经严格的消毒程序进行消毒。传统的内窥镜包括手柄、插入管、蛇骨、先端头和主机。手柄内集成有功能按钮、气水阀、负压阀、三通阀等结构。
[0003]为了扩大观察范围,通过旋钮装置控制蛇骨向四个方向弯曲,以实现内窥镜四向观察。然而受限于现有的旋钮装置结构设计缺陷,导致装配困难,这样不仅增加制作成本,而且严重影响内窥镜的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内窥镜旋钮装置、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结构设计巧妙,降低制作成本;同时也装配便利,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0005]一种内窥镜旋钮装置,所述内窥镜旋钮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所述壳体内外的安装孔;第一拉线轮,所述第一拉线轮上贯穿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拉线轮可旋转装设于所述壳体内并穿过所述安装孔伸出所述壳体外,且所述第一拉线轮上设有第一配合部与第一扣位,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扣位均位于所述壳体外;第二拉线轮,所述第二拉线轮可旋转装设于所述壳体内并穿过所述第一穿孔伸出所述壳体外,且所述第二拉线轮上设有第二配合部与第二扣位,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扣位均位于所述壳体外;第一旋钮与第二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与所述第二旋钮均位于所述壳体外,并分别对应套设于所述第一拉线轮与所述第二拉线轮上,所述第一旋钮上设有第三配合部及与所述第一扣位卡扣配合的第三扣位,所述第三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旋钮能带动所述第一拉线轮旋转,所述第二旋钮上设有第四配合部及与所述第二扣位卡扣配合的第四扣位,所述第四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以使所述第二旋钮能带动所述第二拉线轮旋转。
[0006]上述的内窥镜旋钮装置,在装配过程中,将第一拉线轮旋转设于壳体内,使其穿出壳体外;接着,将第一旋钮套设于第一拉线轮伸出壳体外的部分,并分别将第一配合部与第三配合部配合,第一扣位与第三扣位卡扣配合,使得第一拉线轮与第一旋钮可靠连接,保证第一拉线轮在壳体内稳定安装。同时,在第一配合部与第三配合部的作用下,第一旋钮能驱使第一拉线轮旋转,以便稳定控制蛇骨弯曲。同样,将第二拉线轮旋转设于壳体内,使其穿过第一穿孔伸出壳体外;接着,将第二旋钮套设于第二拉线轮伸出壳体外的部分,并分别将第二配合部与第四配合部配合,第二扣位与第四扣位卡扣配合,使得第二拉线轮与第二旋
钮可靠连接,保证第二拉线轮在壳体内稳定安装。同时,在第二配合部与第四配合部的作用下,第二旋钮能驱使第二拉线轮旋转,以便稳定控制蛇骨弯曲。整体结构设计巧妙,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只需套入即可完成各自的安装,这样使得产品装配便利,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从而有效降低制作成本。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窥镜旋钮装置还包括装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套设于所述第二拉线轮上,并盖设于所述第一拉线轮上。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窥镜旋钮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拉线轮之间。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窥镜旋钮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拉线轮与所述壳体之间。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拉线轮上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拉线轮的转动角度;所述第二拉线轮上设有第四限位部,所述第四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拉线轮的转动角度。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位与所述第三扣位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扣位沿着所述第一拉线轮的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三扣位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扣位一一对应设置。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位为第一卡块,所述第三扣位为与所述第一卡块适配的第一卡槽,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卡块上设有第一对位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对位部配合的第二对位部。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扣位与所述第四扣位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扣位沿着所述第二拉线轮的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四扣位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扣位一一对应设置。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扣位为第二卡槽,所述第四扣位为与所述第二卡槽适配的第二卡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壁上设有第三对位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卡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对位部配合的第四对位部。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三配合部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沿着所述第一拉线轮的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三配合部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一一对应设置。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为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三配合部为与第一配合槽适配的第一配合块,所述第一配合槽沿着所述第一拉线轮的轴向延伸设置。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四配合部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沿着所述第二拉线轮的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与至少两个所述第四配合部一一对应设置。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部为第二配合槽,所述第四配合部为与第二配合槽适配的第二配合块,所述第二配合槽沿着所述第二拉线轮的轴向延伸设置。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位与所述第三扣位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扣位沿着所述第一拉线轮的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三扣位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扣位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三配合部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
第一配合部沿着所述第一拉线轮的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三配合部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旋钮上设有供所述第一拉线轮穿入的第一通孔,至少两个所述第三配合部围绕所述第一通孔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三扣位围绕所述第一通孔间隔设置。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钮朝向壳体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围绕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所述第一凸起用于与第一制动组件制动配合。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扣位与所述第四扣位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扣位沿着所述第二拉线轮的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四扣位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扣位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四配合部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沿着所述第二拉线轮的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与至少两个所述第四配合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旋钮上设有供所述第二拉线轮穿入的第二通孔,至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旋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旋钮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所述壳体内外的安装孔;第一拉线轮,所述第一拉线轮上贯穿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拉线轮可旋转装设于所述壳体内并穿过所述安装孔伸出所述壳体外,且所述第一拉线轮上设有第一配合部与第一扣位,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扣位均位于所述壳体外;第二拉线轮,所述第二拉线轮可旋转装设于所述壳体内并穿过所述第一穿孔伸出所述壳体外,且所述第二拉线轮上设有第二配合部与第二扣位,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扣位均位于所述壳体外;第一旋钮与第二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与所述第二旋钮均位于所述壳体外,并分别对应套设于所述第一拉线轮与所述第二拉线轮上,所述第一旋钮上设有第三配合部及与所述第一扣位卡扣配合的第三扣位,所述第三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旋钮能带动所述第一拉线轮旋转,所述第二旋钮上设有第四配合部及与所述第二扣位卡扣配合的第四扣位,所述第四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以使所述第二旋钮能带动所述第二拉线轮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旋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旋钮装置还包括装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套设于所述第二拉线轮上,并盖设于所述第一拉线轮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旋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旋钮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拉线轮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旋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旋钮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拉线轮与所述壳体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旋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拉线轮上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拉线轮的转动角度;所述第二拉线轮上设有第四限位部,所述第四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拉线轮的转动角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旋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位与所述第三扣位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扣位沿着所述第一拉线轮的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三扣位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扣位一一对应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旋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位为第一卡块,所述第三扣位为与所述第一卡块适配的第一卡槽,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卡块上设有第一对位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对位部配合的第二对位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旋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位与所述第四扣位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扣位沿着所述第二拉线轮的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四扣位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扣位一一对应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旋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位为第二卡槽,所述第四扣位为与所述第二卡槽适配的第二卡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壁上设有第三对位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卡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对位部配合的第四对位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旋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三配合部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沿着所述第一拉线轮的周向间隔设置,至
少两个所述第三配合部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一一对应设置。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窥镜旋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为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三配合部为与第一配合槽适配的第一配合块,所述第一配合槽沿着所述第一拉线轮的轴向延伸设置。1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锋黎静谭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瑞派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