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蛎育肥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0106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牡蛎育肥设施,包括育肥浮筏、养殖框和浮子,育肥浮筏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纵向浮杆和分别连接于纵向浮杆两端的两根横向浮杆,纵向浮杆和横向浮杆连接形成方形框架,所述的浮子连接于方形框架的侧边上;所述的养殖框悬挂于相邻两根纵向浮杆之间,养殖框包括框架本体和网衣,网衣包覆在框架本体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海区吊养育肥的海区选择局限性、成本高和水体饵料生物缺乏的问题。题。题。

An oyster fattening fac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牡蛎育肥设施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牡蛎育肥设施。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超容量水产养殖,各海区水体饵料生物的密度日渐下降,养殖牡蛎由于缺乏饵料生物肥满度低,严重影响了销量和销售价格。因此,在上市销售前对牡蛎进行育肥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本专利技术之前,牡蛎育肥方式多采用选择饵料生物丰富的海区吊养,这种方式的吊养海区的选择局限性强且运行成本高。而池塘养殖鱼虾作为一种人为可控性强的养殖生态系统,可通过投喂饲料养殖鱼虾产生的残余饲料和排泄物培育浮游生物等养殖牡蛎的饵料生物,解决吊养育肥海区水体饵料生物缺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牡蛎育肥设施,以解决海区吊养育肥的海区选择局限性、成本高和水体饵料生物缺乏的问题。
[0004]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牡蛎育肥设施,包括育肥浮筏、养殖框和浮子,育肥浮筏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纵向浮杆和分别连接于纵向浮杆两端的两根横向浮杆,纵向浮杆和横向浮杆连接形成方形框架,所述的浮子连接于方形框架的侧边上;所述的养殖框悬挂于相邻两根纵向浮杆之间,养殖框包括框架本体和网衣,网衣包覆在框架本体的外部。
[000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相邻两根纵向浮杆之间的养殖框均设置多个,多个养殖框形成一个框组,每框组内的多个养殖框在两根横向浮杆之间均匀排列设置。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相邻框组的养殖框在距离育肥浮筏的高度方向上交错设置。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纵向浮杆和横向浮杆均为毛竹,纵向浮杆和横向浮杆通过自锁式尼龙扎带捆绑实现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浮子由实心聚苯乙烯泡沫圆柱外包筛绢网袋构成。
[0009]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能够解决海区吊养育肥的吊养育肥海区选择性局限性和水体饵料生物缺乏的问题,可广泛应用于不同规模的养殖鱼虾的池塘内,实现池塘养殖对虾和杂食性鱼类及牡蛎育肥的互利共生,在不影响池塘养殖对虾和杂食性鱼类产出的情况下,提高牡蛎育肥的肥满度;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简单实用,材料来源广泛,制作储运方便,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牡蛎育肥设施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横断面示意图。
[0012]1、纵向浮杆,2、横向浮杆,3、养殖框,4、浮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通过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牡蛎育肥设施,包括育肥浮筏、养殖框3和浮子4,育肥浮筏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纵向浮杆1和分别连接于纵向浮杆1两端的两根横向浮杆2,纵向浮杆1和横向浮杆2连接形成方形框架,浮子4连接于方形框架的侧边上;养殖框3悬挂于相邻两根纵向浮杆1之间,养殖框3包括框架本体和网衣,网衣包覆在框架本体的外部。
[0015]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相邻两根纵向浮杆1之间的养殖框3均设置多个,多个养殖框3形成一个框组,每框组内的多个养殖框3在两根横向浮杆2之间均匀排列设置,相邻框组的养殖框3在距离育肥浮筏的高度方向上交错设置。即如果一框组的多个养殖框3距离育肥浮筏较近,相邻的另一框组的多个养殖框3距离育肥浮筏就相对比较远。
[0016]本技术的纵向浮杆1和横向浮杆2均为毛竹,纵向浮杆1和横向浮杆2通过自锁式尼龙扎带捆绑实现连接。毛竹的直径为100mm、长度为4m,自锁式尼龙扎带的规格为10
×
600
×
8.8mm,相邻纵向的毛竹之间的间距为85cm。养殖框3为金属框架,由直径3mm的不锈钢焊接成50
×
40
×
20

25cm的方形六面体。网衣为聚乙烯网衣,网目为2.0

2.5cm,聚乙烯网衣包裹于金属框架外,网衣位于养殖框上方的部分预留活扣,方便解开后放置牡蛎。
[0017]本技术的浮子4由实心聚苯乙烯泡沫圆柱外包筛绢网袋构成,浮子4直径30cm、长50cm。养殖框3用直径3mm的聚乙烯绳吊挂,距离育肥浮筏较近的上层养殖框3的上端面离水面15cm,下层养殖框3的上端面离上层养殖框3底20

30cm。
[0018]本技术具体使用时,将育肥浮筏设置于已放养对虾和杂食性鱼类的池塘中,每个养殖框放养个体重150g 以上的牡蛎4

5kg,每亩池塘设置15

20个牡蛎育肥设施。牡蛎育肥期间,每亩池塘放养体长0.8

1.0cm的虾苗35000

50000尾和体长3

5cm的杂食性鱼种200

300尾,按照正常养殖对虾投喂饲料和开机增氧及水质调节,以残余饲料及鱼虾排泄物培育饵料生物并保持池塘水体藻类密度300

800个/ml供牡蛎摄食以达到育肥目的,对虾和杂食性鱼类还可摄食牡蛎的排泄物,以此改善池塘水体的水质,做到鱼虾养殖尾水的合标排放。
[0019]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案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案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牡蛎育肥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育肥浮筏、养殖框和浮子,育肥浮筏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纵向浮杆和分别连接于纵向浮杆两端的两根横向浮杆,纵向浮杆和横向浮杆连接形成方形框架,所述的浮子连接于方形框架的侧边上;所述的养殖框悬挂于相邻两根纵向浮杆之间,养殖框包括框架本体和网衣,网衣包覆在框架本体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育肥设施,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纵向浮杆之间的养殖框均设置多个,多个养殖框形成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书煜胡大胜梁怡施金谷黎姗梅乃华革张振豪苏中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