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水下潜航器提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9882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水下潜航器提手,涉及水下潜航器技术领域。一种改进型水下潜航器提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提手前盖、提手后盖、连接杆,连接杆上开设有阶梯限位孔,提手前盖设置有限位柱,提手后盖上设置有固定孔柱,限位柱插接在阶梯限位孔内,紧固件穿过固定孔柱、阶梯限位孔后固定在限位柱内。通过提手前盖的限位柱、连接杆的阶梯限位孔以及提手后盖的固定孔柱,将提手前盖、提手后盖稳定固定在连接杆上,通过限位柱插接在阶梯限位孔内,使提手与连接杆间难以产生相对的转动,大大减少使用过程中提手晃动的问题。大减少使用过程中提手晃动的问题。大减少使用过程中提手晃动的问题。

An improved underwater vehicle han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水下潜航器提手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潜航器
,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水下潜航器提手。

技术介绍

[0002]水下潜航器(ROV)又称水下机器人,是一种具备一定耐受水压能力,可在水下灵活游动的机械化智能化无人载具。水下机器人可在高度危险环境、被污染环境以及零可见度的水域代替人工在水下长时间作业,广泛应用于海洋渔业、水下考古、水文监测等场合。
[0003]专利CN111232167A中公开了一种全自由度的水下潜航器,其对称布置有8个推进器,且推进器与对称面成一定角度,潜航器能完成前进、后退、上浮、下潜、左/右平移、左/右转弯、左/右倾翻转、低/抬头旋转以及定深悬停姿态动作,实现其前后左右上下的移动和翻转全自由度的运动。其中也公开了此水下潜航器第二连接杆中部固定有提手,提手上弯制有走线槽。此提手通过将前后盖扣合在第二连接杆上,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限位装置防止提手在使用过程中翻转,然后使用紧固件将前后盖固定住,完成安装。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当机组超过一定重量后,因为前后盖是注塑件变形量大,还是会出现提手绕第二连接杆出现晃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水下潜航器提手,解决现有结构会出现晃动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水下潜航器提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提手前盖、提手后盖、连接杆,连接杆上开设有阶梯限位孔,提手前盖设置有限位柱,提手后盖上设置有固定孔柱,限位柱插接在阶梯限位孔内,紧固件穿过固定孔柱、阶梯限位孔后固定在限位柱内。
[0006]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提手前盖为一侧开口的中空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限位柱,壳体两端设置有半圆槽,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卡扣;提手后盖为一侧开口的中空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固定孔柱,壳体两端设置有半圆槽,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卡槽,卡扣与卡槽卡接。
[0007]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提手前盖、提手后盖底部均开设有排水孔。
[0008]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提手后盖侧壁向外延伸弯制有走线槽。
[0009]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杆中部向内凹形成定位杆,提手前盖、提手后盖固定在定位杆上。
[0010]工作原理:安装时,将限位柱插接在阶梯限位孔内,使提手前盖与连接杆固定,再将提手后盖扣合在提手前盖上,将紧固件穿过固定孔柱、阶梯限位孔后固定在限位柱内,使得提手与连接杆进行固定。在搬运机组过程中,因提手限位柱插接在阶梯限位孔内且存在微过盈配合,导致两者间几乎难以产生相对的转动,保证提手不会出现晃动。为减轻提手重量,提手前盖和提手后盖均做中空设计,通过卡扣和卡槽装配。为便于排水,在提手前盖和
提手后盖底部都作排水孔设计。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提手前盖的限位柱、连接杆的阶梯限位孔以及提手后盖的固定孔柱,将提手前盖、提手后盖稳定固定在连接杆上,通过限位柱插接在阶梯限位孔内,使提手与连接杆间难以产生相对的转动,大大减少使用过程中提手晃动的问题。
[0013]2.通过将提手前盖、提手后盖设计成中空壳体,减轻两者重量;通过设计卡扣和卡槽,便于两者装配
[0014]3.通过在提手前盖和提手后盖底部设计排水孔,便于将在水下作业后留存在提手内的水排出。
[0015]4.通过是提手后盖上设置走线槽,便于机组走线;通过将连接杆中部向内弯制,提高连接杆强度,同时也使得装配后提手不外露出机组,不占用额外的包装空间。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的提手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的提手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提手前盖,101

限位柱,102

卡扣,2

提手后盖,201

固定孔柱,202

卡槽,3

连接杆,301

阶梯限位孔,302

定位杆,4

半圆槽,5

排水孔,6

走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图1示出了一种改进型水下潜航器提手,包括提手前盖1、提手后盖2、连接杆3,连接杆3中部向内凹形成定位杆302,定位杆302上开设有阶梯限位孔301。
[0023]如图3所示,所述提手前盖1为一侧开口的中空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限位柱101,壳体两端设置有半圆槽4,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卡扣102,底部设置有排水孔5。如图3所示,提手后盖2为一侧开口的中空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固定孔柱201,壳体两端设置有半圆槽4,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卡槽202,底部设置有排水孔5。提手后盖2侧壁向外延伸弯制有走线槽6。为进一步提高提手前盖1和提手后盖2的强度,在两者的壳体内部设置加强筋,加强筋上也设置有半圆槽4。
[0024]如图2所示,安装时,将限位柱101插接在阶梯限位孔301内,使提手前盖1与连接杆3固定,再将提手后盖2扣合在提手前盖1上,卡扣102与卡槽202卡接。将紧固件穿过固定孔柱201、阶梯限位孔301后固定在限位柱101内,使得提手与连接杆3进行固定。为方便定位,安装提手前盖1和提手后盖2时,可以通过半圆槽4进行定位。在搬运机组过程中,因提手限位柱101插接在阶梯限位孔301内且存在微过盈配合,导致两者间几乎难以产生相对的转动,保证提手不会出现晃动。
[0025]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
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水下潜航器提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提手前盖(1)、提手后盖(2)、连接杆(3),连接杆(3)上开设有阶梯限位孔(301),提手前盖(1)设置有限位柱(101),提手后盖(2)上设置有固定孔柱(201),限位柱(101)插接在阶梯限位孔(301)内,紧固件穿过固定孔柱(201)、阶梯限位孔(301)后固定在限位柱(10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水下潜航器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前盖(1)为一侧开口的中空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限位柱(101),壳体两端设置有半圆槽(4),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卡扣(102);提手后盖(2)为一侧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明陵陈朝民王云赵云华李维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潜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