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环境治理两栖多功能作业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9876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环境治理两栖多功能作业车,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该水环境治理两栖多功能作业车包括机架、驱动装置、举升翻转装置、收集耙、螺旋桨装置、操作室、动力舱和遮阳棚,其中:机架为承重结构,驱动装置用于提供动力,举升翻转装置用于连接作业工具,收集耙用于收集水域垃圾,螺旋桨装置用于调整车身方向和补充动力。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两栖多功能作业车机动灵活、重量轻、水陆两栖、可挂载多种作业辅具,可以适用于多种复杂环境,对城乡河湖及水底进行持续有效的环保治理及养护,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

Amphibiou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on vehicle for water environment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环境治理两栖多功能作业车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水环境治理两栖多功能作业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对水体环境的治理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沿海滩涂治理、围海工程和盐碱地改造,清淤疏浚中的开挖、清淤等,传统挖掘机无法进入水面,需要设计新型水陆两用挖掘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环境治理两栖多功能作业车,该两栖多功能作业车机动灵活、重量轻、水陆两栖、可挂载多种作业辅具,可以适用于多种复杂环境,对城乡河湖及水底进行持续有效的环保治理及养护,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一种水环境治理两栖多功能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驱动装置、举升翻转装置、收集耙、螺旋桨装置、操作室、动力舱和遮阳棚,其中:所述机架为承重结构、由纵梁和多根横梁组合而成;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机架的底部,驱动装置用于提供动力;所述举升翻转装置设置在机架的前端,举升翻转装置用于连接作业工具;所述收集耙设置在机架的后端,收集耙用于收集水域垃圾;所述螺旋桨装置设置在机架的后端,螺旋桨装置用于调整车身方向和补充动力;所述操作室和动力舱设置在机架的顶部,操作室用于操控作业车工作,动力舱用于布置发动机、发电机或液压泵;所述遮阳棚可折叠的设置在操作室上。
[0006]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浮力块、驱动轮、从动轮、皮带、履带板、挡板和液压马达,其中:一个或多个浮力块对称安装在机架的底部,所述驱动轮可旋转的安装在浮力块的一端,从动轮可旋转的安装在浮力块的另一端,所述皮带套装在驱动轮和从动轮上且围绕浮力块布置,所述履带板竖直、等距的布置在皮带外表面上,所述挡板布置在浮力块的顶部,所述液压马达通过传动齿轮组或链条带动驱动轮旋转。
[0007]优选的,所述举升翻转装置包括举升架、翻转油缸、举升臂、举升油缸、弧形摇臂、连杆和连接架,其中:所述举升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翻转油缸的一端铰接在举升架上部,翻转油缸的另一端铰接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架上部;所述举升臂的一端铰接在举升架中部,举升臂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架中部;所述举升油缸的一端铰接在举升架下部,举升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举升臂的中部;所述弧形摇臂的一端铰接连杆的一端,弧形摇臂的另一端铰接举升臂的顶部、靠近连接架的位置;所述连接架用于安装作业辅具。
[0008]优选的,所述收集耙包括中耙体和侧耙体,其中:所述中耙体由框架、滤网和耙齿组成,中耙体的两侧底部设置有铰接座;两个所述侧耙体通过转轴安装在铰接座,侧耙体由框架、滤网和耙齿组成;所述中耙体和侧耙体之间通过链条限位。
[0009]优选的,所述螺旋桨装置包括升降臂、升降油缸、摆动座、摆动臂、摆动油缸、螺旋
桨、压水板和保护架,其中:所述升降臂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升降臂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摆动座;所述升降油缸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升降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升降臂的末端;所述摆动臂可旋转的安装在摆动座之间;所述摆动油缸的一端铰接在升降臂上,摆动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升降臂上;所述螺旋桨安装在摆动臂的下侧;所述压水板安装在摆动臂上且位于螺旋桨的上侧;所述保护架安装在摆动臂的末端。
[0010]本技术的一种水环境治理两栖多功能作业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1)该水环境治理两栖多功能作业车结构合理、布局紧凑,优化了机架、具有机动灵活、重量轻、水陆两栖、可挂载多种作业辅具等特点,可以适用于多种复杂环境,对城乡河湖及水底进行持续有效的环保治理及养护,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
[0012](2)该驱动装置结构的履带板有较大的高度,在泥地及沼泽等状况下有较强的嵌入性,增强了其抓地能力;在水里工作时,其较大的作用面积又可作为桨叶而工作。
[0013](3)该举升翻转装置在传统机械臂结构上增加了弧形摇臂和连杆结构,并优化来了各铰接点之间的距离,显著提升了装置的卸载高度、卸载距离、大臂举升力和操控平移性,特别是在翻转油缸固定以后,控制举升油缸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连接架和对应作业辅具的水平角度不变。
[0014](4)该收集耙能够适应不同的打捞水面和作业宽度,通过调节收集耙作业宽度,有效防止垃圾掉落、提升收集效果。
[0015](5)该螺旋桨装置具有两个维度的姿态调节能力,螺旋桨装置配合压水板能够替代现有舵杆和舵叶结构,解决小型船体没有合适、足够的空间来设置和安装船舵系统。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驱动装置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举升翻转装置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收集耙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螺旋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

机架、101

纵梁、102

横梁、2

驱动装置、201

浮力块、202

驱动轮、203

从动轮、204

皮带、205

履带板、206

挡板、207

液压马达、3

举升翻转装置、301

举升架、302

翻转油缸、303

举升臂、304

举升油缸、305

弧形摇臂、306

连杆、307

连接架、308

作业辅具、4

收集耙、401

中耙体、402

侧耙体、403

铰接座、5

螺旋桨装置、501

升降臂、502

升降油缸、503

摆动座、504

摆动臂、505

摆动油缸、506

螺旋桨、507

压水板、508

保护架、6

操作室、7

动力舱、8

遮阳棚。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环境治理两栖多功能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驱动装置(2)、举升翻转装置(3)、收集耙(4)、螺旋桨装置(5)、操作室(6)、动力舱(7)和遮阳棚(8),其中:所述机架(1)为承重结构、由纵梁(101)和多根横梁(102)组合而成;所述驱动装置(2)设置在机架(1)的底部,驱动装置(2)用于提供动力;所述举升翻转装置(3)设置在机架(1)的前端,举升翻转装置(3)用于连接作业工具;所述收集耙(4)设置在机架(1)的后端,收集耙(4)用于收集水域垃圾;所述螺旋桨装置(5)设置在机架(1)的后端,螺旋桨装置(5)用于调整车身方向和补充动力;所述操作室(6)和动力舱(7)设置在机架(1)的顶部,操作室(6)用于操控作业车工作,动力舱(7)用于布置发动机、发电机或液压泵;所述遮阳棚(8)可折叠的设置在操作室(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环境治理两栖多功能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浮力块(201)、驱动轮(202)、从动轮(203)、皮带(204)、履带板(205)、挡板(206)和液压马达(207),其中:一个或多个浮力块(201)对称安装在机架(1)的底部,所述驱动轮(202)可旋转的安装在浮力块(201)的一端,从动轮(203)可旋转的安装在浮力块(201)的另一端,所述皮带(204)套装在驱动轮(202)和从动轮(203)上且围绕浮力块(201)布置,所述履带板(205)竖直、等距的布置在皮带(204)外表面上,所述挡板(206)布置在浮力块(201)的顶部,所述液压马达(207)通过传动齿轮组或链条带动驱动轮(202)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环境治理两栖多功能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翻转装置(3)包括举升架(301)、翻转油缸(302)、举升臂(303)、举升油缸(304)、弧形摇臂(305)、连杆(306)和连接架(307),其中:所述举升架(301)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翻转油缸(302)的一端铰接在举升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松刚马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铁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