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平移功能的枢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981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具平移功能的枢纽器,其包括可供连接第一机体的一基座,基座的顶面具有齿条部;一滑动件以相对滑动的方式连接基座的顶面,滑动件的一侧具有第一侧板,第一侧板的板面缺口上具有止挡部;一第一齿轮件具有齿接齿条部的第一齿轮;而一第二齿轮件具有齿接第一齿轮的第二齿轮及一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一端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用于连接第二机体;第一转轴穿过第一侧板的缺口,且第一转轴具有一抵压部,该抵压部用于抵压止挡部以限制第二齿轮件的转动角度。借此,即能在掀起第二机体时克服干涉现象,并缩小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之间的结构间距。间的结构间距。间的结构间距。

A pivot with translation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平移功能的枢纽器


[0001]本技术有关于枢纽器,尤指一种在折叠式电子装置的显示器开启时可以位移的具平移功能的枢纽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折叠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的上盖(或是显示器)与底座,主要是通过单心轴铰链或是双心轴铰链分别接连上盖侧边与底座以形成枢设,使上盖能相对于底座翻转掀起或闭合。而铰链在组装时,主要是将同轴枢转的两个承架分别连接于上盖与底座的一凸起部之间,因此上盖与底座的连接位置固定,无法随着上盖掀起的角度而改变。
[0003]当上盖经由铰链而相对于底座旋转并开启至某个角度时,上盖会触及底座的凸起部而形成干涉,无法将上盖开启至预设的最大掀开角度。而为了避免干涉即必须在上盖的外观设计上迁就结构,例如:加大上盖与底座的凸起部之间的间隙。此举对于使用者而言,将在使用时造成显示器被拉远的相对状态,且结构间距也会在视觉上造成缺陷而不利于电子产品的美观性。
[0004]如中国台湾公告号TW I656433的“转轴模组与应用其的电子装置”专利案所示,其转轴模组用于组装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转轴模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连接件、切换件以及传动偶件。第一转轴组装于第一机体且具有第一限位部。第二转轴可移动且可旋转地组装于第二机体,第二转轴固接于连接件且具有第二限位部。第一转轴可旋转地组装于连接件,切换件可移动地穿设于连接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位于切换件移动路径的相对两端,使切换件干涉第一限位部或该第二限位部。传动偶件分设于第二转轴与第二机体,第二转轴相对于第二机体的旋转运动通过传动偶件转换为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二转轴的直线运动。借此,即可在装设转轴模组(枢纽器)之后,有效缩减上盖与底座的凸起部之间的结构间距,同时在掀起上盖时,不会与凸起部产生干涉现象。上述专利案的整体结构复杂,尤其是各元件的连动结构与转动止挡的设计方面,不但会增加生产制造成本,且不利于组装与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平移功能的枢纽器,能够解决现有上盖开启时会与底座的凸起部形成干涉、上盖与底座的凸起部之间的间隙太大,以及枢纽器的整体结构复杂的问题,而能经由一齿轮组与一齿条的连动以使一滑动件与一基座相对滑动,并经由滑动件的一侧板上的止挡部以限制一第二齿轮件的转动角度的结构,在上盖进行掀起时,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干涉现象、缩小上盖与底座之间的结构间距,并能有效简化元件以降低生产制造与组装维修成本。
[0007]为达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设的具平移功能的枢纽器包括一基座、
一滑动件、一第一齿轮件以及一第二齿轮件。其中的基座供连接一第一机体,基座的顶面具有一齿条部;滑动件以相对滑动的方式连接基座的顶面,滑动件的一侧具有一第一侧板,第一侧板的板面具有一缺口,缺口上具有一止挡部;第一齿轮件定位于滑动件的内部,第一齿轮件具有一第一齿轮,第一齿轮齿接齿条部;而第二齿轮件具有一第二齿轮及穿过第二齿轮的一第一转轴,第二齿轮定位于滑动件的内部,第二齿轮齿接第一齿轮;第一转轴的一端具有一连接部以连接一第二机体;第一转轴穿过第一侧板的缺口,且第一转轴具有一抵压部,该抵压部供抵压止挡部以限制第二齿轮件的转动角度。
[0008]实施时,基座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导引部,基座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导引部;滑动件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滑动部,该第一滑动部以相对滑动的方式连接第一导引部,滑动件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滑动部,该第二滑动部以相对滑动的方式连接第二导引部。
[0009]实施时,滑动件一侧的第一侧板底端具有第一滑动部,滑动件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侧板,第二侧板的底端具有第二滑动部。
[0010]实施时,第二侧板的板面上具有一第一轴孔,第一齿轮件包括第一齿轮及穿过第一齿轮的一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穿过第一轴孔,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一第一扭力单元。
[0011]实施时,第一侧板的板面上具有一定位孔,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具有同轴延伸的一定位杆,该定位杆供枢接定位孔。
[0012]实施时,第一扭力单元包括套接第二转轴的至少一第一摩擦轮、多个第一弹片及一第一紧迫件。
[0013]实施时,第二侧板的板面上具有一第二轴孔,第一转轴穿过第二轴孔,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连接一第二扭力单元。
[0014]实施时,第二扭力单元包括套接第一转轴的至少一第二摩擦轮、多个第二弹片及一第二紧迫件。
[0015]实施时,第一滑动部具有一导孔;第一导引部包括相互平行的一第一凸耳、一第二凸耳与一导柱,第一凸耳与第二凸耳之间具有一缺槽,该缺槽供容纳第一滑动部;导柱的一端连接第一凸耳,导柱穿过第一滑动部的导孔,导柱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凸耳。
[0016]实施时,第二导引部具有一轨道,第二滑动部具有一导槽,该导槽供以相对滑动的方式容纳轨道。
[0017]实施时,滑动件包括一滑盖及第一侧板,滑盖及第一侧板共同框围一空间,该空间供容纳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0020]图3为图2的A

A

剖面图;
[0021]图4为图2的B

B

剖面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展开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展开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展开时的立体外观图。
[0025]图中:1、具平移功能的枢纽器;2、基座;21、齿条部;22、第一导引部;221、第一凸
耳;222、第二凸耳;223、导柱;224、缺槽;23、第二导引部;231、定位槽;232、轨道;3、滑动件;31、滑盖;311、第二侧板;312、第一轴孔;313、第二轴孔;314、导槽;315、第二滑动部;32、第一侧板;321、定位孔;322、缺口;323、止挡部;324、第一滑动部;325、导孔;33、空间;4、第一齿轮件;41、第一齿轮;42、第二转轴;421、定位杆;5、第二齿轮件;51、第二齿轮;52、第一转轴;53、抵压部;54、连接部;6、第一扭力单元;61、第一摩擦轮;62、第一弹片;63、第一紧迫件;64、连接板;641、第一孔;642、第二孔;7、第二扭力单元;71、第二摩擦轮;72、第二弹片;73、第二紧迫件;9、第一机体;91、第二机体;92、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平移功能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其供连接一第一机体,该基座的顶面具有一齿条部;一滑动件,其以相对滑动的方式连接该基座的顶面,该滑动件的一侧具有一第一侧板,该第一侧板的板面具有一缺口,该缺口上具有一止挡部;一第一齿轮件,其定位于该滑动件的内部,该第一齿轮件具有一第一齿轮,该第一齿轮齿接该齿条部;以及一第二齿轮件,其具有一第二齿轮及穿过该第二齿轮的一第一转轴,该第二齿轮定位于该滑动件的内部,该第二齿轮齿接该第一齿轮;该第一转轴的一端具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用于连接一第二机体;该第一转轴穿过该第一侧板的该缺口,且该第一转轴具有一抵压部,该抵压部用于抵压该止挡部以限制该第二齿轮件的转动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平移功能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导引部,该基座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导引部;该滑动件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滑动部,该第一滑动部通过相对滑动的方式连接该第一导引部,该滑动件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滑动部,该第二滑动部通过相对滑动的方式连接该第二导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平移功能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该滑动件一侧的该第一侧板的底端具有该第一滑动部,该滑动件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侧板,该第二侧板的底端具有该第二滑动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平移功能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侧板的板面上具有一第一轴孔,该第一齿轮件包括该第一齿轮及穿过该第一齿轮的一第二转轴,该第二转轴穿过该第一轴孔,该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宥腾严克敦
申请(专利权)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