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片腕带用吸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9233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9:47
一种芯片腕带用吸塑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左右对称安装有两组片料加工装置,每组所述片料加工装置均包括第一气缸、立柱、气缸固定板、吸塑支撑板、吸塑固定板和吸塑模具,所述吸塑固定板的外壁上嵌设有吸气端接头、进水端接头和出水端接头。该装置通过在吸塑固定板上的进水端接头处进水,在出水端接头处回水,组成一个流动的水流层,同时,在吸塑固定板上还嵌设吸气端接头,吸气端接头的气流通过第二吸气电磁阀控制,当塑性材料在经过加热烘烤软化后,会立即通过吸塑模具进行真空吸塑,并做冷却成型处理,在进行真空吸塑的同时,也不影响水循环系统对吸塑后的产品进行实时冷却,能够有效地节约材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A plastic suction device for chip wrist str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芯片腕带用吸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芯片腕带加工
,具体是一种芯片腕带用吸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吸塑成型又叫热塑成型,这种成型工艺主要是利用真空泵产生的真空吸力将加热软化后的PVC、PET、PETG、APTT、PP、PE、PS等热可塑性塑料片材经过模具吸塑成各种形状的真空罩,或者贴附于各种形状产品的表面,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包装行业、食品包装行业、医药行业和建筑工程行业等领域。
[0003]随着蓝牙定位技术和5G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蓝牙定位模块与5G模块为主的芯片腕带也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芯片腕带的生产工艺流程通常分为以下步骤:首先,根据蓝牙定位模块或5G模块的结构、形状和大小,选择合适规格的热可塑性材料;其次,借助吸塑成型设备,利用吸塑成型技术将这些热可塑性材料制成与蓝牙定位模块或5G模块结构相配套的泡壳;最后,将蓝牙定位模块或5G模块放入成型后的泡壳内,再通过高频封装或超声波焊接方式,完成整个芯片腕带的生产加工过程。在上述生产工艺流程中,吸塑成型工艺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热可塑性材料在经过加热烘烤后变软,需立即通过吸塑模具进行真空吸塑,并做冷却成型处理。现有的吸塑设备一般都采用吹风冷却方式,使得吸塑完成后的产品能够较快定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2636558U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中空板材的吸塑装置,其包括传输机构、依次设置于所述传输机构上方的加热机构与冷却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传输机构下方的吸塑模具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第二升降驱动、与第二升降驱动连接的第二驱动杆以及连接于第二驱动杆端部的冷却部,使用时,吸塑模具机构对待吸塑产品真空吸塑完成后,第二升降驱动驱动第二驱动杆向下运动,带动冷却部向下移动,同时冷却部为吸塑完成后的产品进行冷却,使其定型,冷却定型完成后,在第二升降驱动的作用下,冷却部随着第二驱动杆上升至设定位置。冷却部包括呈喇叭型的出风口,利于出风,更好的冷却吸塑完成后的产品。但这种吸塑装置的冷却方式需要通过冷却部的不断上升和下降进行吹风冷却,在进行批量化作业时若风力过大、过小或风机突发故障都会导致吸塑完成后的产品达不到最佳的成型效果,且产品表面也会容易发生变形,不利于正常生产,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同时,现有的吸塑设备的结构设计大部分都比较复杂,操作也比较单一,整机安装调试起来比较费时,安装完成后又不方便移动和后期检修维护,且整机的自动化程度还需得到进一步改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芯片腕带用吸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芯片腕带用吸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芯片腕带用吸塑成型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只滚轮,
所述机体的内部左右对称安装有两组片料加工装置和两组电磁阀组件,每组所述片料加工装置均包括第一气缸、立柱、气缸固定板、吸塑支撑板、吸塑固定板和吸塑模具,每组所述电磁阀组件均包括第一气动电磁阀、第二气动电磁阀、第一吸气电磁阀和第二吸气电磁阀;所述机体的内部正中间位置设有水循环控制器,所述水循环控制器包括进水开关阀和出水开关阀;所述气缸固定板和所述吸塑支撑板上均设有相同大小的四个通孔,每个通孔均贯穿安装有所述立柱,所述气缸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机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贯穿所述气缸固定板的中部并连接所述吸塑支撑板,所述立柱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吸塑支撑板的通孔与所述吸塑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机体的上壁前后方向均设有相同大小的滑轨、限位固定板和限位开关;每组所述片料加工装置的外围且位于所述机体的上方均安装有片料固定装置,每组所述片料固定装置包括滑动框、固定挡板、固定框、回弹机构和压板,所述固定挡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滑动框的两侧,所述固定框位于所述固定挡板的中间,在所述固定框的四边均设有所述回弹机构和所述压板,所述滑动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只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滑轨配合完成所述滑动框的前进与后退,所述限位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滑轨的两侧;在所述机体的后方且固定安装在所述机体的外壁上设有两组第二气缸和两组报警器,每组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均通过连接块与所述滑动框的内侧边固定连接;在所述机体的中部安装有保温板,位于所述保温板的正上方设有加热部;所述限位开关交错安装在所述保温板的前后侧,所述限位开关与所述报警器配合使用;在所述机体的外部两侧对称安装有两组吸料装置,在所述机体的外部两侧还依次连接有PLC控制柜、供气装置和真空泵;在所述机体的前侧外壁上固定安装两组按钮面板;位于所述机体外围的前侧方向设有两组送料部,每组所述送料部均包括上料工作台、上料输送支架、上料输送带、第一滑槽、第一滑杆和第一物位传感器,所述第一物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滑杆上,所述第一滑杆的两侧安装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杆可沿着所述第一滑槽前后移动;位于所述机体外围的后侧方向设有两组卸料部,每组所述卸料部均包括卸料工作台、卸料输送支架、卸料输送带、第二滑槽、第二滑杆和第二物位传感器,所述第二物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二滑杆上,所述第二滑杆的两侧安装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滑杆可沿着所述第二滑槽前后移动。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塑固定板的外壁上嵌设有吸气端接头、进水端接头和出水端接头,所述第一吸气电磁阀控制所述吸料装置,所述第二吸气电磁阀控制所述吸塑固定板,所述吸气端接头、所述吸料装置、所述第一吸气电磁阀、所述第二吸气电磁阀与所述真空泵通过第一导管相连,所述进水端接头与所述水循环控制器上的进水开关阀相连,所述出水端接头与所述水循环控制器上的出水开关阀相连,组成了一个水循环系统,可对吸塑后的产品进行实时冷却成型。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塑固定板的顶部设有若干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的周围环设有配套的方型密封圈,所述吸塑固定板的表面与所述定位凸块间隙开设有若干第二气孔,所述第二气孔的正下方与环绕所述定位凸块的外围形成相通的气流层,所述吸气端接头嵌设在所述气流层的一端;所述吸塑固定板的底部与所述气流层的正下方位置形成空腔,所述进水端接头与所述出水端接头嵌设在所述空腔内,通过往所述空腔内循环进水和出水,形成流动的水流层,能够有效地保证在吸塑固定板中的气流层和水流层互不干扰,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节省人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塑固定板的上方安装有配套的吸塑模具,所述吸塑模具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凹槽和第二气孔,所述第二气孔向上且环绕所述凹槽的周围形成气流层,所述吸塑模具的顶部开设有若干成型槽,所述成型槽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第二气孔通过所述气流层相连通;所述吸塑固定板与所述吸塑模具通过所述定位凸块、所述方型密封圈与所述凹槽的凹凸配合而紧密贴合,确保吸塑模具能够很方便地安装在吸塑固定板上,且安装后易拆卸和维护。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气动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一气缸的进程和回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片腕带用吸塑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只滚轮(2),所述机体(1)的内部左右对称安装有两组片料加工装置和两组电磁阀组件(16),每组所述片料加工装置均包括第一气缸(12)、立柱(13)、气缸固定板(14)、吸塑支撑板(15)、吸塑固定板(24)和吸塑模具(23),每组所述电磁阀组件(16)均包括第一气动电磁阀(1601)、第二气动电磁阀(1602)、第一吸气电磁阀(1603)和第二吸气电磁阀(1604);所述机体(1)的内部正中间位置设有水循环控制器(17),所述水循环控制器包括进水开关阀(1701)和出水开关阀(1702);所述气缸固定板(14)和所述吸塑支撑板(15)上均设有相同大小的四个通孔(1501),每个通孔(1501)均贯穿安装有所述立柱(13),所述气缸固定板(14)固定安装在所述机体(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气缸(12)的输出端贯穿所述气缸固定板(14)的中部并连接所述吸塑支撑板(15),所述立柱(13)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吸塑支撑板(15)的通孔(1501)与所述吸塑固定板(24)固定连接;所述机体(1)的上壁前后方向均设有相同大小的滑轨(7)、限位固定板(22)和限位开关(6);每组所述片料加工装置的外围且位于所述机体(1)的上方均安装有片料固定装置,每组所述片料固定装置包括滑动框(19)、固定挡板(20)、固定框(21)、回弹机构(2101)和压板(2102),所述固定挡板(20)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滑动框(19)的两侧,所述固定框(21)位于所述固定挡板(20)的中间,在所述固定框(21)的四边均设有所述回弹机构(2101)和所述压板(2102),所述滑动框(1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只滑轮(25),所述滑轮(25)与所述滑轨(7)配合完成所述滑动框(19)的前进与后退,所述限位固定板(22)固定安装在所述滑轨(7)的两侧;在所述机体(1)的后方且固定安装在所述机体(1)的外壁上设有两组第二气缸(11)和两组报警器(10),每组所述第二气缸(11)的输出端均通过连接块(1101)与所述滑动框(19)的内侧边固定连接;在所述机体(1)的中部安装有保温板(18),位于所述保温板(18)的正上方设有加热部(8);所述限位开关(6)交错安装在所述保温板(18)的前后侧,所述限位开关(6)与所述报警器(10)配合使用;在所述机体(1)的外部两侧对称安装有两组吸料装置(9),在所述机体(1)的外部两侧还依次连接有PLC控制柜(27)、供气装置(4)和真空泵(3);在所述机体(1)的前侧外壁上固定安装两组按钮面板(5);位于所述机体(1)外围的前侧方向设有两组送料部(28),每组所述送料部(28)均包括上料工作台(2801)、上料输送支架(2802)、上料输送带(2803)、第一滑槽(2804)、第一滑杆(2805)和第一物位传感器(2806),所述第一物位传感器(2806)安装在所述第一滑杆(2805)上,所述第一滑杆(2805)的两侧安装在所述第一滑槽(2804)内,所述第一滑杆(2805)可沿着所述第一滑槽(2804)前后移动;位于所述机体(1)外围的后侧方向设有两组卸料部(29),每组所述卸料部(29)均包括卸料工作台(2901)、卸料输送支架(2902)、卸料输送带(2903)、第二滑槽(2904)、第二滑杆(29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水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高聚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