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转向油管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9193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压转向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转向油管总成,其包括转向油管硬管、散热片和转向油管软管,其中,转向油管硬管具有多个直段部和弯折部,每两个直段部之间通过弯折部连接;至少两个直段部上套设有散热片,散热片内壁与转向油管硬管外壁贴合;转向油管软管连接于转向油管硬管的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转向油管硬管设置成多段弯折状,增加了迎风散热面积,同时在转向油管硬管的直段部套设有散热片,散热片内壁与转向油管硬管外壁贴合,为转向油管硬管散热,保证通用性和减少维护更换成本,从而使得转向油管具有较好的散热性,避免转向困难。避免转向困难。避免转向困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转向油管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转向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转向油管总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转向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大多数汽车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采用高压软管和钢管结构,通过接头进行连接。
[0003]此种结构在汽车转向频繁操作的情况下缺陷明显暴露,具体现象为:助力转向系统油路散热缓慢,液压油温骤升,油温≥130℃时,汽车方向盘扭矩力增加,系统失去转向助力功能,严重时可致叶片卡死于泵体内,造成方向失灵,对汽车的安全性能造成隐患;同时转向油泵连续不断地承受巨大的负载,造成油温持续上升,由于钢管段的长度相对较短,散热效果差,使转向油泵和高低压油管持续处在150℃的工作环境下,这样大大消减了转向油泵的使用寿命。并且转向助力效果明显下降,导致转向沉重,影响行驶转向轻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转向油管总成,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避免转向困难。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散热转向油管总成,包括:
[0007]转向油管硬管,所述转向油管硬管具有多个直段部和弯折部,每两个所述直段部之间通过所述弯折部连接;
[0008]散热片,至少两个直段部上套设有所述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内壁与所述转向油管硬管外壁贴合;
[0009]转向油管软管,所述转向油管软管连接于所述转向油管硬管的一端。
[0010]作为优选,所述转向油管软管与所述转向油管硬管通过扣压接头连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片包括上散热翅片和下散热翅片,所述上散热片和所述下散热片可拆卸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上散热翅片具有上半曲面和沿所述上半曲面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上翅片。
[0013]作为优选,相邻两个所述上翅片之间的距离相等。
[0014]作为优选,所述下散热翅片具有下半曲面和沿所述下半曲面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下翅片。
[0015]作为优选,相邻两个所述下翅片之间的距离相等。
[0016]作为优选,所述上散热翅片和所述下散热翅片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17]作为优选,所述转向油管硬管为钢管。
[0018]作为优选,所述转向油管软管为橡胶软管。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转向油管硬管设置成多段弯折状,增加了迎风
散热面积,同时在转向油管硬管的直段部套设有散热片,散热片内壁与转向油管硬管外壁贴合,为转向油管硬管散热,保证通用性和减少维护更换成本,从而使得转向油管具有较好的散热性,避免转向困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散热转向油管总成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转向油管硬管;11、直段部;12、弯折部;
[0024]2、散热片;21、上散热翅片;22、下散热翅片;23、螺栓;
[0025]3、转向油管软管;
[0026]4、扣压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0]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转向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大多数汽车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采用高压软管和钢管结构,通过接头进行连接。
[0031]此种结构在汽车转向频繁操作的情况下缺陷明显暴露,具体现象为:助力转向系统油路散热缓慢,液压油温骤升,油温≥130℃时,汽车方向盘扭矩力增加,系统失去转向助力功能,严重时可致叶片卡死于泵体内,造成方向失灵,对汽车的安全性能造成隐患;同时转向油泵连续不断地承受巨大的负载,造成油温持续上升,由于钢管段的长度相对较短,散热效果差,使转向油泵和高低压油管持续处在150℃的工作环境下,这样大大消减了转向油泵的使用寿命。并且转向助力效果明显下降,导致转向沉重,影响行驶转向轻便性。
[0032]如图1

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转向油管总成,包括转向油管硬管1、散热片2和转向油管软管3,其中,转向油管硬管1具有多个直段部11和弯折部12,每两个直段部11之间通过弯折部12连接;至少两个直段部11上套设有散热片2,散热片2内壁与转向油
管硬管1外壁贴合;转向油管软管3连接于转向油管硬管1的一端。
[0033]本实施例通过将转向油管硬管1设置成多段弯折状,增加了迎风散热面积,同时在转向油管硬管1的直段部11套设有散热片2,散热片2内壁与转向油管硬管1外壁贴合,为转向油管硬管1散热,保证通用性和减少维护更换成本,从而使得转向油管具有较好的散热性,避免转向困难。
[0034]具体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转向油管硬管1具有六个直段部11和五个弯折部12,以更好地增加迎风散热面积,于其他实施例中,直段部11和弯折部1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同时,本实施例中,在三个直段部11上套设有散热片2,于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更多个散热片2,增强散热效果。同时,在考虑装配空间及管路固定空间的前提下,散热片2的长度应该尽可能的分布较长,以便提高整体的散热性能。
[0035]进一步地,转向油管软管3与转向油管硬管1通过扣压接头4连接,以保证转向油管软管3与转向油管硬管1连接处之间的密封性。
[003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片2包括上散热翅片21和下散热翅片22,上散热翅片21和下散热翅片22可拆卸连接,具体地,上散热翅片21和下散热翅片22之间通过螺栓23连接,螺母进行紧固,以使上散热翅片21和下散热翅片22的内壁紧贴转向油管硬管1的外壁。同时,当整车运行工况恶劣时,散热片2表面容易积泥过多,影响散热性能,而将散热片2做成分体设计,很容易将上散热翅片21和下散热翅片22分离从而将散热片2拆卸下来,对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转向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油管硬管(1),所述转向油管硬管(1)具有多个直段部(11)和弯折部(12),每两个所述直段部(11)之间通过所述弯折部(12)连接;散热片(2),至少两个直段部(11)上套设有所述散热片(2),所述散热片(2)内壁与所述转向油管硬管(1)外壁贴合;转向油管软管(2),所述转向油管软管(2)连接于所述转向油管硬管(1)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转向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油管软管(2)与所述转向油管硬管(1)通过扣压接头(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转向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2)包括上散热翅片(21)和下散热翅片(22),所述上散热片(2)和所述下散热片(2)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转向油管总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鹏飞孙树奎隋小川闫瑾王涛翟东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