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晶钢热送热装的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29068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晶钢热送热装的工艺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经过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脱气、连铸,得到连铸坯;S2,连铸坯下冷床后,采用全封闭保温车运输至轧钢车间,控制入加热炉铸坯表面温度3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晶钢热送热装的工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
,具体涉及一种包晶钢热送热装的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送热装工艺是指连铸机产出的连铸坯直接运送至轧钢厂,以较高的温度进加热炉升温加热,达到加热条件后,出炉进行轧制。与常规的冷装工艺相比,热送热装工艺可以促进炼钢

轧制一体化,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加热时间,降低加热炉能耗,从而增加企业效益,因此成为一种各钢铁企业普遍关注的生产工艺。然而,热送热装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热送裂纹,影响产品质量。尤其对于裂纹敏感性钢种,采用热送热装工艺极易出现表面缺陷问题。
[0003]包晶钢是对裂纹比较敏感的钢种,由于其在1495℃时发生包晶反应,即δ(固相)+L(液相)

γ(固相),反应过程中线收缩系数达到9.8
×
10

5/℃(非包晶反应线收缩系数2
×
10

5/℃),体积收缩大,导致坯壳厚度不均匀,在薄弱处容易产生裂纹缺陷。因此,包晶钢通常不采用热送热装工艺,而采用铸坯缓冷工艺,以消除钢坯内应力,避免产生裂纹缺陷,现有的热送热装工艺不适用于包晶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包晶钢热送热装的工艺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包晶钢热送热装的工艺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经过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脱气、连铸,得到连铸坯;
[0007]S2,连铸坯下冷床后,采用全封闭保温车运输至轧钢车间,控制入加热炉铸坯表面温度300

500℃;
[0008]S3,采用步进梁式加热炉,四段式加热连铸坯;
[0009]S4,圆钢下冷床后收集、打包,避风堆冷48h以上。
[0010]进一步的,在S1中,连铸坯的化学成分包括:C:0.08

0.17%、Si:0.10~0.40%、Mn≤1.00%、P≤0.020%、S≤0.020%、Al≤0.020%、V≤0.30%、Cr≤2.20%、Ni≤0.30%、Cu≤0.25%、Mo≤1.50%、[O]≤20
×
10
‑6、[N]≤80
×
10
‑6,其它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1]进一步的,在S3中,控制预热段温度≤754℃,一加加热段温度934

994℃,二加加热段温度1150

1190℃,均热段温度1170

1220℃。
[0012]进一步的,连铸坯出加热炉后,进行高压水除鳞去除钢坯表面氧化铁皮,除鳞水压力21MPa,控制开轧温度1000

1050℃。
[0013]本专利技术具有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晶钢热送热装的工艺方法,与缓冷工艺相比,省去入坑缓冷工序,加快生产节奏,减少煤气消耗,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钢坯入加热炉后,通过调整加热
炉低温段(包括预热段和加热一段)温度,使钢坯表面温度以较快的升温速率快速通过两相区,减少析出相粒子在奥氏体晶界的析出,避免圆钢形成红送裂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1圆钢表面裂纹微观形貌;
[0016]图2为实施例1圆钢漏磁探伤波形图;
[0017]图3为实施例2圆钢表面裂纹微观形貌;
[0018]图4为实施例2圆钢漏磁探伤波形图;
[0019]图5为实施例3圆钢表面裂纹微观形貌;
[0020]图6为实施例3圆钢漏磁探伤波形图;
[0021]图7为实施例4圆钢表面裂纹微观形貌;
[0022]图8为实施例4圆钢漏磁探伤波形图;
[0023]图9为实施例5圆钢表面裂纹微观形貌;
[0024]图10为实施例5圆钢漏磁探伤波形图;
[0025]图11为实施例6圆钢表面裂纹微观形貌;
[0026]图12为实施例6圆钢漏磁探伤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一种包晶钢热送热装的工艺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9]S1,按照各成分按比例配比,经过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脱气、连铸,得到220
×
220mm连铸坯,包晶钢的化学成分:C:0.08

0.17%、Si:0.10~0.40%、Mn≤1.00%、P≤0.020%、S≤0.020%、Al≤0.020%、V≤0.30%、Cr≤2.20%、Ni≤0.30%、Cu≤0.25%、Mo≤1.50%、[O]≤20
×
10
‑6、[N]≤80
×
10
‑6,其它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Ac1

Ac3温度为774

914℃;
[0030]S2,连铸坯下冷床后,采用全封闭保温车运输至轧钢车间,控制入加热炉铸坯表面温度300

500℃;
[0031]S3,采用步进梁式加热炉,四段式加热连铸坯。控制预热段温度≤754℃,一加加热段温度934

994℃,二加加热段温度1150

1190℃,均热段温度1170

1220℃,总加热时间200

350min。连铸坯出加热炉后,进行高压水除鳞去除钢坯表面氧化铁皮,除鳞水压力21MPa,控制开轧温度1000

1050℃;
[0032]连铸坯采用热送热装工艺时,形成的红送裂纹是在铸坯中析出相、组织相变及热应力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当连铸坯温度冷却至Ar3以下时,组织中奥氏体开始向铁素体转变,先共析铁素体网膜在奥氏体晶界形成。当连铸坯入加热炉进行加热,温度升至两相区时,先共析铁素体网膜为钢中析出相粒子沿奥氏体晶界的析出提供了条件,在铸坯热应
力的作用下,奥氏体晶界成为红送裂纹的萌发处。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控制连铸钢热装温度,钢坯入加热炉后,通过调整加热炉低温段温度,低温段包括预热段和加热一段,使钢坯表面温度以较快的升温速率快速通过两相区,减少析出相粒子在奥氏体晶界的析出,避免圆钢形成红送裂纹。具体是:热装时连铸坯表面温度控制在300

500℃,入加热炉后,控制预热段温度≤Ac1

20℃,控制加热一段温度在Ac3+20

Ac3+80℃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晶钢热送热装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经过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脱气、连铸,得到连铸坯;S2,连铸坯下冷床后,采用全封闭保温车运输至轧钢车间,控制入加热炉铸坯表面温度300

500℃;S3,采用步进梁式加热炉,四段式加热连铸坯;S4,圆钢下冷床后收集、打包,避风堆冷48h以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晶钢热送热装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连铸坯的化学成分包括:C:0.08

0.17%、Si:0.10~0.40%、Mn≤1.00%、P≤0.020%、S≤0.020%、Al≤0.020%、V≤0.30%、Cr≤2.20%、Ni≤0.30%、Cu≤0.25%、Mo≤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亚鑫薛伟江王鲁义朱爱华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联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