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喷射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8695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喷射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的系统包括:主循环流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切换阀、喷射器的喷射口及气液分离器;换热流路,包括蒸发器及连接于蒸发器的第一口的节流元件,蒸发器的第二口与切换阀及喷射器的引射口同时连通,节流元件远离蒸发器的一端与气液分离器的底部及切换阀可选择连通;其中,切换阀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喷射器的喷射口与冷凝器的出口连通,节流元件与气液分离器连通;第二状态下,冷凝器的出口与节流元件连通,喷射器的喷射口与蒸发器的第二口连通。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运行工况运行不同的制冷模式,能够提升系统的综合能效比,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喷射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喷射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公开号为CN109515115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以二氧化碳为工质的汽车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能提高CO2汽车空调制冷能效、提高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和运行可靠性。但该系统制冷剂循环路径复杂,喷射器技术存在设计优化和控制困难,应用起来并不成熟。
[0003]公开号为CN214172602U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喷射与压缩耦合的双蒸发制冷装置,提高了涡旋压缩机和蒸汽喷射器的吸气压力,提高弱辐照时蒸汽喷射器二次流体入口压力,改善装置性能和太阳能利用率,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但该系统耦合太阳能的效率仍偏低,提升能效比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喷射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喷射循环系统系统组成及控制逻辑较为复杂、系统构建成本较高、系统能效偏低的不足。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喷射循环系统,包括:
[0006]主循环流路,包括沿工质流向依次设置的压缩机、冷凝器、切换阀、喷射器的喷射口及气液分离器;
[0007]换热流路,包括蒸发器及连接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口的节流元件,所述蒸发器的第二口与所述切换阀及所述喷射器的引射口同时连通,所述节流元件远离所述蒸发器的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部及所述切换阀可选择连通;
[0008]其中,所述切换阀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喷射器的喷射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通,所述节流元件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节流元件连通,所述喷射器的喷射口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二口连通。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10]所述节流元件与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仅允许工质由所述气液分离器向所述节流元件的流动;和/或,所述节流元件与所述切换阀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仅允许工质由所述切换阀向所述节流元件的流动。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12]所述切换阀为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D口、E口、S口及C口,当所述切换阀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D口与E口连通、C口S口连通;当所述切换阀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D口与C口连通、E口与S口连通。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14]当所述空调喷射循环系统运行喷射制冷模式时,所述切换阀处于第一状态,以使所述冷凝器流出的工质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内后的气态工质被吸入所述压缩机内,所述气
液分离器内的液态工质进入所述蒸发器内后进入所述喷射器的引射口。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16]当所述空调喷射循环系统膨胀阀制冷模式时,所述切换阀处于第二状态,以使所述冷凝器流出的工质进入所述蒸发器后经由所述喷射器的喷射口及引射口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内后被吸入所述压缩机内。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喷射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空调喷射循环系统,包括:
[0018]获取系统的运行模式;
[0019]根据获取的运行模式,控制切换所述切换阀的状态。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21]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喷射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切换阀处于第一状态,以使所述冷凝器流出的工质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内后的气态工质被吸入所述压缩机内,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液态工质进入所述蒸发器内后流入所述喷射器的引射口。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23]当所述空调喷射循环系统膨胀阀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切换阀处于第二状态,以使所述冷凝器流出的工质依次流经所述蒸发器后经由所述喷射器的喷射口及引射口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内后被吸入所述压缩机内。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喷射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对所述切换阀的状态切换实现系统在喷射制冷模式与膨胀阀制冷模式之间的切换,从而能够使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运行工况运行不同的制冷模式,能够提升系统的综合能效比,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该系统的组成结构得到简化,进而简化了相应的控制逻辑,降低了系统构建成本。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喷射循环系统的系统原理示意图,图中的切换阀处于第一状态;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喷射循环系统的系统原理示意图,图中的切换阀处于第二状态。
[0027]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8]1、压缩机;2、冷凝器;3、切换阀;4、喷射器;5、气液分离器;6、蒸发器;7、节流元件;81、第一单向阀;82、第二单向阀;91、内风机;92、外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结合参见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喷射循环系统,包括:主循环流路,包括沿工质流向依次设置的压缩机1、冷凝器2、切换阀3、喷射器4的喷射口及气液分离器5;换热流路,包括蒸发器6及连接于所述蒸发器6的第一口的节流元件7,所述蒸发器6的第二口与所述切换阀3及所述喷射器4的引射口同时连通,所述节流元件7远离所述蒸发器6的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5的底部及所述切换阀3可选择连通;其中,所述切换阀3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喷射器4的喷射口与所述冷凝器2的出口连通,所述节流元件7与所述气液分离器5连通;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冷凝器2的出口与所
述节流元件7连通,所述喷射器4的喷射口与所述蒸发器6的第二口连通。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所述切换阀3的状态切换实现系统在喷射制冷模式(切换阀3处于第一状态时)与膨胀阀制冷模式(切换阀3处于第二状态时)之间的切换,从而能够使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运行工况运行不同的制冷模式,能够提升系统的综合能效比,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该系统的组成结构得到简化,进而简化了相应的控制逻辑,降低了系统构建成本。
[0030]所述工质是指各种热机或热力设备借以完成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媒介物质,常见的有水、制冷剂以及空气等,本专利技术中工质主要指制冷剂。
[003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系统所处环境的热负荷的不同将使所述系统在一运行模式下的能效不同,例如,在常温(具体可以为20℃至26℃之间)工况下,膨胀阀制冷模式下的系统能效相对较高,而在非常温的恶劣(具体例如低于20 ℃或者高于26℃)工况下,喷射制冷模式下的系统能效则相对较高,如此,本申请的系统可以被根据这些预设的工况对应进入不同的运行模式,进而提升系统的综合能效比。
[00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节流元件7与所述气液分离器5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81,仅允许工质由所述气液分离器5向所述节流元件7的流动;和/或,所述节流元件7与所述切换阀3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82,仅允许工质由所述切换阀3向所述节流元件7的流动。所述第一单向阀81及第二单向阀82可以为电磁控制的,在一些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机械式的压差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喷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循环流路,包括沿工质流向依次设置的压缩机(1)、冷凝器(2)、切换阀(3)、喷射器(4)的喷射口及气液分离器(5);换热流路,包括蒸发器(6)及连接于所述蒸发器(6)的第一口的节流元件(7),所述蒸发器(6)的第二口与所述切换阀(3)及所述喷射器(4)的引射口同时连通,所述节流元件(7)远离所述蒸发器(6)的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5)的底部及所述切换阀(3)可选择连通;其中,所述切换阀(3)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喷射器(4)的喷射口与所述冷凝器(2)的出口连通,所述节流元件(7)与所述气液分离器(5)连通;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冷凝器(2)的出口与所述节流元件(7)连通,所述喷射器(4)的喷射口与所述蒸发器(6)的第二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喷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元件(7)与所述气液分离器(5)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81),仅允许工质由所述气液分离器(5)向所述节流元件(7)的流动;和/或,所述节流元件(7)与所述切换阀(3)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82),仅允许工质由所述切换阀(3)向所述节流元件(7)的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喷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3)为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D口、E口、S口及C口,当所述切换阀(3)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D口与E口连通、C口S口连通;当所述切换阀(3)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D口与C口连通、E口与S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启峰黄玉优林海佳赖桃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