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2754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15
一种冷冻装置,具备主压缩机构、气体冷却器、主节流机构和蒸发器,含有二氧化碳的制冷剂在该冷冻装置中循环,该冷冻装置中还具备:分离热交换器,具有第一流路和供从所述第一流路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的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配置于所述气体冷却器的下游侧且所述主节流机构的上游侧的部位;辅助节流机构,对流入所述第二流路的制冷剂进行节流;以及喷射器,具有配置于所述主压缩机构的下游侧且所述第一流路的上游侧的部位的喷嘴、和吸入从所述第二流路流出的制冷剂的吸入部。述第二流路流出的制冷剂的吸入部。述第二流路流出的制冷剂的吸入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冻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含有二氧化碳的制冷剂在其中循环的冷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冷冻装置中,由压缩单元、气体冷却器、节流单元、蒸发器等构成冷冻循环,经压缩单元压缩的制冷剂在气体冷却器中散热,之后在节流单元中减压,在蒸发器中蒸发。而且,利用这时的制冷剂的蒸发来冷却周围的空气。
[0003]近年来,因自然环境问题等,在这种冷冻装置中使用氟利昂类制冷剂已逐渐不再被接受。因此,正在开发使用作为天然制冷剂的二氧化碳来代替氟利昂类制冷剂的冷冻装置。已知二氧化碳制冷剂是高低压间的压差大的制冷剂,临界压力低,通过压缩,制冷剂循环的高压侧会达到超临界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由于制冷剂具有这样的特性,为了提高冷冻循环的性能系数,还正在开发利用喷射器的冷冻循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公平7

18602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3222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0]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高如下的冷冻装置的性能,该冷冻装置是使用含有二氧化碳的制冷剂且利用喷射器的冷冻装置。
[0011]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本公开的冷冻装置具备主压缩机构、气体冷却器、主节流机构和蒸发器,含有二氧化碳的制冷剂在该冷冻装置中循环,该冷冻装置中还具备:分离热交换器,具有第一流路和供从所述第一流路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的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配置于所述气体冷却器的下游侧且所述主节流机构的上游侧的部位;辅助节流机构,对流入所述第二流路的制冷剂进行节流;以及喷射器,具有配置于所述主压缩机构的下游侧且所述第一流路的上游侧的部位的喷嘴、和吸入从所述第二流路流出的制冷剂的吸入部。
[0013]专利技术效果
[0014]根据本公开,能够提高如下的冷冻装置的性能,该冷冻装置是使用含有二氧化碳的制冷剂且使用喷射器的冷冻装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0016]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0017]图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0018]图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及参考例的冷冻装置中的电力仿真结果的曲线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 冷冻装置
[0021]2 冷冻机单元
[0022]2out 单元出口
[0023]2in 单元入口
[0024]3 负荷装置
[0025]4 制冷剂回路
[0026]11 主压缩机构
[0027]111 低级压缩机构
[0028]112 高级压缩机构
[0029]12 气体冷却器
[0030]121 中间冷却器
[0031]13 喷射器
[0032]131 喷嘴
[0033]132 吸入部
[0034]14 分离热交换器
[0035]141 第一流路
[0036]142 第二流路
[0037]15 辅助节流机构
[0038]16 主节流机构
[0039]17 蒸发器
[0040]18 气液分离器
[0041]19 辅助压缩机构
[0042]21、22、23、24、27、28、29、41、44、45 配管
[0043]25 分支部
[0044]26 分支配管
[0045]31、32、33 制冷剂配管
[0046]42 合流配管
[0047]43 合流部
[0048]50 控制装置
[0049]51 低压传感器
[0050]52 输送压传感器
[0051]53 高压传感器
[0052]54 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
[0053]55 输送温度传感器
[0054]56 第二流路入口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0056](1)第一实施方式
[0057]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图。本实施方式中的冷冻装置1具备在室内的机械室或室外等设置的冷冻机单元2和负荷装置3,该负荷装置3例如是设置在超市等的陈列柜,该冷冻机单元2与负荷装置3通过制冷剂配管(液管)31及制冷剂配管32,经由单元出口2
out
和单元入口2
in
而连结,构成规定的制冷剂回路4。此外,负荷装置3也可以是食品仓库等中的冷却盘管、水等的制冷剂的冷却装置。
[0058]高压侧的制冷剂压力可达到其临界压力以上(超临界)的二氧化碳(R744)作为制冷剂而在该制冷剂回路4中循环。此外,制冷剂既可以仅由二氧化碳构成,也可以是含有二氧化碳和其它物质的混合制冷剂。混合制冷剂可以含有二氧化碳、以及例如R32、R41、R134a、R125、R152a、丙烷和二甲醚中的一者或两者以上。图1所示的各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
[0059]另外,与制冷剂一起在制冷剂回路4中循环的润滑油例如是矿物油(mineral oil)、烷基苯油、醚油、酯油、PAG(聚亚烷基二醇)等。
[0060]制冷剂回路4在冷冻机单元2内具备主压缩机构11、气体冷却器12、喷射器13、分离热交换器14和辅助节流机构15。制冷剂回路4在负荷装置3内具备主节流机构16和蒸发器17。
[0061]主压缩机构11是频率可变型的压缩机,具有一个以上的压缩机构部,抽吸气相的制冷剂,并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
[0062]从主压缩机构11排出的制冷剂通过配管21流入气体冷却器12。
[0063]气体冷却器12使由未图示的气体冷却器用鼓风机供给的外部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制冷剂的温度降低。此外,气体冷却器12也可以使由气体冷却器用水泵供给的水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0064]从气体冷却器12流出的制冷剂通过配管22流入喷射器13的喷嘴131。喷嘴131构成为能够调整开度。当喷嘴131的开度变大时,从喷嘴131流入而在喷射器13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降低,当开度变小时,该制冷剂的流速增加。
[0065]流入喷嘴131的制冷剂一边与从之后说明的吸入部132吸入的气相制冷剂混合,一边膨胀,成为气液混合状态而从喷射器13流出。此外,从喷嘴131流入而在喷射器13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增加时,喷射器13内的静压降低,所以在吸入部132变得容易吸入。相反地,当从喷嘴131流入而在喷射器13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变小时,喷射器13内的静压增大,所以在吸入部132变得不易吸入。
[0066]从喷射器13流出的制冷剂通过配管23,流入分离热交换器14的第一流路141。
[006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冻装置,其具备主压缩机构、气体冷却器、主节流机构和蒸发器,含有二氧化碳的制冷剂在该冷冻装置中循环,该冷冻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分离热交换器,具有第一流路和供从所述第一流路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的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配置于所述气体冷却器的下游侧且所述主节流机构的上游侧的部位;辅助节流机构,对流入所述第二流路的制冷剂进行节流;以及喷射器,具有配置于所述主压缩机构的下游侧且所述第一流路的上游侧的部位的喷嘴、和吸入从所述第二流路流出的制冷剂的吸入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其中,所述喷嘴配置于所述气体冷却器的下游侧且所述第一流路的上游侧的部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冻装置,其中,还具备:气液分离器,供从所述喷射器流出的制冷剂流入,且使流入的制冷剂气液分离;以及辅助压缩机构,抽吸从所述气液分离器流出的气相制冷剂,并将所抽吸的气相制冷剂排出至所述气体冷却器的上游侧的部位,从所述气液分离器流出的液相制冷剂流入所述第一流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冻装置,其中,还具备中间冷却器,所述主压缩机构具有将制冷剂排出至所述中间冷却器的上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岛优一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