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28612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制造方法,具备:在层叠成型装置的载物台上搭载底盘的工序;以及重复向在载物台上铺设为层状的金属粉末的规定区域照射激光束而熔融及凝固,对多个金属层进行层叠一体化而在底盘上成型三维形状的车身的工序。载物台具备能够各自独立地上下移动的多个块,在搭载底盘的工序之后且成型车身的工序之前,多个块上升以填补与底盘之间的间隙。隙。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重复向在载物台上铺设为层状的金属粉末的规定区域照射激光束而熔融及凝固,对多个金属层进行层叠一体化而成型三维形状的物品的层叠成型技术(所谓的“3D打印技术”)备受瞩目。
[0003]例如在日本特表2018

528118中,公开了一种使用层叠成型技术而对车辆的车身进行成型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人研究了在底盘上对车身进行直接层叠成型的方法。如果能够在底盘上对车身进行直接层叠成型,则是有效率的。但是,在载物台上搭载底盘,在底盘上对车身进行直接层叠成型的情况下,在载物台与底盘之间的间隙多。因此,需要对于车身的成型无直接贡献的大量的金属粉末等,在生产率上存在各种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生产率良好地、在底盘上对车身进行直接层叠成型的车辆的制造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具备:
[0007]在层叠成型装置的载物台上搭载底盘的工序;以及
[0008]重复向在前述载物台上铺设为层状的金属粉末的规定区域照射激光束而熔融及凝固,对多个金属层进行层叠一体化而在前述底盘上成型三维形状的车身的工序,
[0009]前述载物台具备能够各自独立地上下移动的多个块,
[0010]在搭载前述底盘的工序之后且成型前述车身的工序之前,前述多个块上升以填补与前述底盘之间的间隙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中,层叠成型装置的载物台具备能够各自独立地上下移动的多个块,在搭载底盘的工序之后且成型前述车身的工序之前,多个块上升以填补与底盘之间的间隙。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减少对于车身的成型无直接贡献的金属粉末的量,能够生产率良好地、在底盘上直接层叠成型车身。
[0012]前述底盘也可以具备:行驶部件,其包含轮胎及车轮;驱动源,其对前述车轮进行驱动;以及控制装置,其对前述驱动源进行控制,前述底盘能够自动行驶,在搭载前述底盘的工序中,前述底盘自动行驶至前述载物台,由此前述底盘被搭载在前述载物台上。根据这种结构,无需将底盘输送到载物台的输送装置。
[0013]前述多个块也可以为俯视正方形状的棱柱体,被配置为网格状。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根据底盘的形状、成型的车身的形状等而适当设定载物台的形状。
[0014]在搭载前述底盘的工序中,前述多个块的上表面也可以与地面为同一平面。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容易地在载物台上搭载底盘。
[0015]在成型前述车身的工序之后,也可以使前述多个块下降,并使前述多个块的上表面与地面成为同一平面。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容易地从载物台搬运底盘。
[0016]也可以在前述载物台的周围设置侧边载物台,前述侧边载物台具备能够各自独立地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多个水平块,在成型前述车身的工序中,前述多个水平块以朝向前述车身突出的方式移动。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对应于车身的形状而减少成型范围,能够进一步减少投入的金属粉末的量。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生产率良好地、在底盘上对车身进行直接层叠成型的车辆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0018]以下,参考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0019]图1是用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的底盘的俯视图。
[0020]图2是用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的底盘的框图。
[0021]图3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层叠成型装置的载物台的俯视图。
[0022]图4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层叠成型装置的载物台的立体图。
[0023]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的侧视图。
[0024]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的侧视图。
[0025]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的侧视图。
[0026]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的侧视图。
[0027]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的侧视图。
[0028]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的侧视图。
[0029]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的侧视图。
[0030]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的侧视图。
[0031]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的侧视图。
[0032]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此外,为了明确说明,以下的记载和附图被适当地简化。
[0034](第一实施方式)
[0035]<底盘的结构>
[0036]首先,参照图1、图2,对用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的底盘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图1是用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的底盘的俯视图。图2是用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的底盘的框图。
[0037]此外,不言自明的是,图1及其他附图所示的右手系统xyz正交坐标是为了便于说明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的坐标。通常,z轴正方向为铅直向上,xy平面为水平面,在附图之间
是共通的。
[0038]如图1、图2所示,底盘具备包含轮胎T1、T2以及车轮W1、W2的行驶部件、框架FR、马达MT、电池BT,传感器SN、以及控制装置CTR等,底盘能够自动行驶。如图1所示,在前部的车轮W1上安装了轮胎T1,在后部的车轮W2上安装了轮胎T2。在行驶部件中,例如包含图1中未示出的悬架、转向装置、制动装置等。
[0039]马达MT例如搭载在框架FR,是经由未图示的变速器而驱动车轮W1的驱动源。驱动源也可以是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发动机。此外,驱动源也可以驱动车轮W2或车轮W1、W2这两者。
[0040]电池BT例如搭载在框架FR,是向马达MT供给动力源(电力)的动力供给装置。电池BT可以是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也可以是燃料电池。在驱动源为发动机的情况下,用于储存并向发动机供给汽油、轻油的燃料罐对应于动力供给装置。
[0041]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制造方法的制造对象车辆不限于能够由马达驱动的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也可以是能够由发动机驱动的发动机汽车。
[0042]传感器SN用于识别前方车辆,例如为毫米波传感器。如图2所示,传感器SN向前方车辆发送发送波,并检测来自前方的物体的反射波,由此识别前方物体。控制装置CTR根据从传感器SN取得的信息(反射波)而控制马达MT等,以使底盘自动行驶。
[0043]&a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制造方法,具备:在层叠成型装置的载物台上搭载底盘的工序;以及重复向在所述载物台上铺设为层状的金属粉末的规定区域照射激光束而熔融及凝固,对多个金属层进行层叠一体化而在所述底盘上成型三维形状的车身的工序,所述载物台具备能够各自独立地上下移动的多个块,在搭载所述底盘的工序之后且成型所述车身的工序之前,所述多个块上升以填补与所述底盘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具备:行驶部件,其包含轮胎及车轮;驱动源,其对所述车轮进行驱动;以及控制装置,其对所述驱动源进行控制,所述底盘能够自动行驶,在搭载所述底盘的工序中,所述底盘自动行驶至所述载物台,由此所述底盘被搭载在所述载物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谷彰太小阪有平平野有一高桥和希石仓祥平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