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电池负极及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342856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8:20
本申请公开一种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电池负极及锂离子电池,涉及电池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复合负极材料,包括二次碳颗粒和负载在所述二次碳颗粒上的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电池负极及锂离子电池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电池负极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石墨作为二次可充电电池负极材料具有如下优点:1、石墨具有高电子电导;2、层状结构在嵌锂前后体积变化小;3、容量高;4、电位低。在充放电过程中,负极石墨小颗粒内离子迁移路径短,扩散阻抗较小,但是小颗粒之间的阻挡作用将使液相扩散速度降低。相反,大颗粒虽然有利于离子的液相扩散,但是离子在碳材料中的固相扩散过程变得相对困难,二者竞争的结果使得石墨存在最佳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如此,在石墨的制备流程中,会因为产品的分级筛选工序,余留下粒径偏小的颗粒。
[0003]以石墨尾料为例,石墨尾料因其粒径小,比表面积高、振实密度低、形状不规则、加工性能差等缺点,不能再用作电池负极材料,主要用于钢铁冶金等方面作为增碳剂使用,这样,利用价值极低,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一般会将石墨尾料经过一定处理后,重复利用。
[0004]然而,现有的小粒径石墨的处理方式,一般是将颗粒较小的石墨包裹成颗粒较大的产物,上述包裹一般是物理结合,使得包覆层后的大颗粒不稳定,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石墨层的剥落;也有一些化学处理的方式,但是会引入杂原子,对材料的性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电池负极及锂离子电池,旨在以小颗粒石墨为原料制备一种结构稳定、性能较好的高价值复合负极材料。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复合负极材料,包括二次碳颗粒和负载在所述二次碳颗粒上的γ

MnS,所述二次碳颗粒包括无定形碳和石墨,所述石墨的粒径小于2μm,所述二次碳颗粒的粒径为10μm~50μm。
[0007]可选地,所述石墨包括石墨尾料;和/或,
[0008]所述γ

MnS为纳米片状γ

MnS;和/或,
[0009]所述γ

MnS的粒径为200nm~800nm;和/或,
[0010]所述复合负极材料中,所述γ

MnS的质量分数为5%~50%。
[0011]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S10、将石墨进行磺化处理,得磺化石墨;
[0013]S20、将所述磺化石墨与聚合物前驱体混合,得到混合物;
[0014]S30、向所述混合物中加入交联剂反应,得前驱体;
[0015]S40、将所述前驱体加热碳化,得二次碳颗粒;
[0016]S50、制备Mn3[Fe(CN)6]2·
nH2O,并将Mn3[Fe(CN)6]2·
nH2O分散于分散液中形成悬浊液,依次向所述悬浊液中加入所述二次碳颗粒和Na2S溶液后,进行溶剂热反应,干燥后得
到即为复合负极材料。
[0017]可选地,步骤S10具体包括:
[0018]S11、将石墨加入浓硫酸和乙酸酐的混酸中,并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反应,得磺化石墨粗品;
[0019]S12、将所述磺化石墨粗品经洗涤、干燥后,得所述磺化石墨。
[0020]可选地,在步骤S11中,所述浓硫酸与所述乙酸酐的体积比为1:(15~30);和/或,
[0021]在步骤S11中,所述石墨尾料在所述混酸中的浓度为0.01g/mL~0.1g/mL;和/或,
[0022]在步骤S11中,所述加热温度为40℃~80℃;和/或,
[0023]在步骤S11中,所述反应时间为2h~8h;和/或,
[0024]在步骤S12中,所述干燥为真空干燥;和/或,
[0025]在步骤S12中,干燥温度为50℃~100℃;和/或,
[0026]在步骤S12中,干燥时间为2h~36h。
[0027]可选地,在步骤S20中,所述聚合物前驱体包括柠檬酸、多巴胺、蔗糖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0028]在步骤S20中,所述聚合物前驱体与磺化石墨的质量之比为1:(1~5);和/或,
[0029]在步骤S20中,所述混合物中包括水,所述水与所述聚合物前驱体的质量之比为(10~100):1;和/或,
[0030]在步骤S30中,所述交联剂包括乙二醇和丙三醇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0031]在步骤S30中,所述交联剂与所述聚合物前驱体的摩尔比为(1~5):1;和/或,
[0032]在步骤S30中,所述加热温度为40℃~200℃;和/或,
[0033]在步骤S30中,反应时间为1h~10h;和/或,
[0034]在步骤S40中,所述加热碳化具体包括:以5℃/min~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00℃~500℃,保温2h~5h,之后再以5℃/min~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1200℃,保温8h~16h。
[0035]可选地,步骤S50具体包括:
[0036]S51、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六氰合铁酸钾溶于水中,形成溶液Ⅰ,将MnCl2·
4H2O溶于水中,形成溶液II,将溶液II加入溶液Ⅰ中,搅拌反应后,得含有沉淀的混合液,离心分离得沉淀,将所述沉淀洗涤、干燥,得产物A,其中,产物A的化学式为Mn3[Fe(CN)6]2·
nH2O;
[0037]S52、将产物A加入乙二醇中,混合均匀,得悬浊液a,将二次碳颗粒加入所述悬浊液a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Na2S溶液,混合均匀,得悬浊液b,将悬浊液b进行溶剂热反应,充分反应后,离心得黑色沉淀,将所述黑色沉淀洗涤、干燥后,得到复合负极材料。
[0038]可选地,在步骤S51中,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与水的质量之比为1:(5~500);和/或,
[0039]在步骤S51中,所述六氰合铁酸钾与水的摩尔比为1:(1000~2000);和/或,
[0040]在步骤S51中,所述MnCl2·
4H2O与水的摩尔比为1:(300~1500);和/或,
[0041]在步骤S51中,所述搅拌时间为2h~8h;和/或,
[0042]在步骤S51中,所述离心分离时,离心转速为5000r/min~12000r/min,离心时间为3min~8min;和/或,
[0043]在步骤S51中,所述洗涤次数为1次~5次;和/或,
[0044]在步骤S51中,所述干燥为真空干燥;和/或,
[0045]在步骤S51中,干燥温度为60℃~80℃;和/或,
[0046]在步骤S51中,干燥时间为6h~12h;和/或,
[0047]在步骤S52中,所述产物A与乙二醇的质量之比为1:(80~4500);和/或,
[0048]在步骤S52中,所述产物A与二次碳颗粒的质量之比为(0.1~2.25):1;和/或,
[0049]在步骤S52中,所述N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次碳颗粒和负载在所述二次碳颗粒上的γ

MnS,所述二次碳颗粒包括无定形碳和石墨,所述石墨的粒径小于2μm,所述二次碳颗粒的粒径为10μm~50μ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包括石墨尾料;和/或,所述γ

MnS为纳米片状γ

MnS;和/或,所述γ

MnS的粒径为200nm~800nm;和/或,所述复合负极材料中,所述γ

MnS的质量分数为5%~50%。3.一种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将石墨进行磺化处理,得磺化石墨;S20、将所述磺化石墨与聚合物前驱体混合,得到混合物;S30、向所述混合物中加入交联剂反应,得前驱体;S40、将所述前驱体加热碳化,得二次碳颗粒;S50、制备Mn3[Fe(CN)6]2·
nH2O,并将Mn3[Fe(CN)6]2·
nH2O分散于分散液中形成悬浊液,依次向所述悬浊液中加入所述二次碳颗粒和Na2S溶液后,进行溶剂热反应,干燥后得到复合负极材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具体包括:S11、将石墨加入浓硫酸和乙酸酐的混酸中,并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反应,得磺化石墨粗品;S12、将所述磺化石墨粗品经洗涤、干燥后,得所述磺化石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1中,所述浓硫酸与所述乙酸酐的体积比为1:(15~30);和/或,在步骤S11中,所述石墨在所述混酸中的浓度为0.01g/mL~0.1g/mL;和/或,在步骤S11中,所述加热温度为40℃~80℃;和/或,在步骤S11中,所述反应时间为2h~8h;和/或,在步骤S12中,所述干燥为真空干燥;和/或,在步骤S12中,干燥温度为50℃~100℃;和/或,在步骤S12中,干燥时间为2h~36h。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中,所述聚合物前驱体包括柠檬酸、多巴胺和蔗糖中的至少一种;和/或,在步骤S20中,所述聚合物前驱体与磺化石墨的质量之比为1:(1~5);和/或,在步骤S20中,所述混合物中包括水,所述水与所述聚合物前驱体的质量之比为(10~100):1;和/或,在步骤S30中,所述交联剂包括乙二醇和丙三醇中的至少一种;和/或,在步骤S30中,所述交联剂与所述聚合物前驱体的摩尔比为(1~5):1;和/或,在步骤S30中,所述加热温度为40℃~200℃;和/或,在步骤S30中,反应时间为1h~10h;和/或,在步骤S40中,所述加热碳化具体包括:以5℃/min~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00℃~500℃,保温2h~5h,之后再以5℃/min~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1200℃,保温8h~16h。
7.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道峰程兴旺吴敦勇李守斌
申请(专利权)人:贝特瑞江苏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