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增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8383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控增压泵,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包括底座、进入管组件、泵体、增压管和排出管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加的缓冲管可以使流入的液体得到缓冲,避免冲击力较大的液体直接冲在壳体内,延长进入管组件的使用寿命,连接空腔的内侧材质为柔性材料,并且在连接空腔内填充非牛顿流体,利用非牛顿流体的特性,增压泵在使用时会产生震动,该设计可以吸收增压泵的微小形变量,减缓移动,从而起到减震和降噪的效果,同时当增压泵产生大幅度晃动时,非牛顿流体“变硬”,对增压泵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通过调流组件的设置,转动调节杆使调节三角板移动,从而对排出管组件内的液体流速进行调节,提高装置的实用性,避免影响增压泵的正常使用。的正常使用。的正常使用。

An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ooster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控增压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增压泵
,具体为一种电控增压泵。

技术介绍

[0002]增压泵是指用来增压的泵,其用途主要有热水器增压用、高楼低水压、桑拿浴、洗浴等加压用、公寓最上层水压不足的加压、太阳能自动增压、反渗透净水器增压用等等。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电控增压泵的方式实现燃油或用水的增压,利用电磁阀通电时带动流体在增压泵内的增压腔进行增压。
[0003]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110030171A的“一种增压泵”,包括第一增压部、第二增压部、活塞组件、换向组件、供料通道和单向组件。第一增压部包括第一腔体;第二增压部包括第二腔体。活塞组件的第一活塞在第一腔体内分隔出第一低压腔和第一高压腔,第二活塞在第二腔体内分隔出第二低压腔和第二高压腔,连接件连接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换向组件在第一状态能将第一流体输入第一低压腔并将第二低压腔与外界连通;在第二状态能将第一流体输入第二低压腔并将第一低压腔与外界连通。供料通道的第一通道连通第一高压腔和第二高压腔,第二通道连通第一高压腔和第二高压腔。单向组件包括第一通道内的第一单向阀组和第二通道内的第二单向阀组。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电控增压泵在使用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和噪音,影响增压泵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当增压泵突然停止对流体进行增压时,由于惯性流体会继续向增压泵的进入管冲入,长期如此,冲击力较大的流体会屡次撞击在增压泵内部,从而导致增压泵内部件的损坏,导致增压泵的使用寿命降低;同时现有的增压泵不能对流道内的流速进行调节,影响增压泵的正常使用。
[0005]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电控增压泵,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控增压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电控增压泵在使用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和噪音,影响增压泵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当增压泵突然停止对流体进行增压时,由于惯性流体会继续向增压泵的进入管冲入,长期如此,冲击力较大的流体会屡次撞击在增压泵内部,从而导致增压泵内部件的损坏,导致增压泵的使用寿命降低;同时现有的增压泵不能对流道内的流速进行调节,影响增压泵的正常使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加的缓冲管可以使流入的液体得到缓冲,避免冲击力较大的液体直接冲在壳体内,延长进入管组件的使用寿命,连接空腔的内侧材质为柔性材料,并且在连接空腔内填充非牛顿流体,利用非牛顿流体的特性,增压泵在使用时会产生震动,该设计可以吸收增压泵的微小形变量,减缓移动,从而起到减震和降噪的效果,同时当增压泵产生大幅度晃动时,非牛顿流体“变硬”,对增压泵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通过调流组件的设置,转动调节杆使调节三角板移动,从而对排出管组件内的液体流速进行调节,提高装置的实用性,避免影响增压泵的正常使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控增压泵,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包括底座、进入管组件、泵体、增压管和排出管组件,所述进入管组件包括输送管、磁块一、壳体和叶轮,所述壳体的一端与输送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输送管的一侧贯穿开设有输送孔,所述输送管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的外侧固定连通有缓冲管,所述缓冲管的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磁块二,所述磁块二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设置有磁块一,所述磁块一的底部与缓冲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排出管组件包括主体外壳、主体内壳、弧形板、滑动架、锥形管和调流组件,所述主体外壳的内壁与主体内壳的外壁套接,所述主体内壳的外壁设置有连接空腔,所述锥形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所述锥形管的另一端与调流组件的一端活动安装,所述调流组件包括固定环、连接环、内环和调节三角板,所述连接环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齿牙环,所述连接环和内环的一侧均与固定环的一侧固定安装,所述齿牙环的内侧均匀设置有多个齿轮杆,所述齿轮杆的一端啮合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侧与调节三角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所述固定环的一侧与锥形管的一端固定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齿牙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滑动架的顶部设置有滑槽,所述调节杆的顶端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锥形管的底部与弧形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所述弧形板的两端与滑动架的底部两端固定安装,所述滑动架的顶端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
[0010]优选的,所述密封环的一侧与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所述密封环的另一侧与主体外壳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主体外壳的外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四个加固杆。
[0011]优选的,所述主体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一侧与加固杆的一端固定安装。
[0012]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叶轮,所述增压管的一端与安装环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增压管的另一端与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增压管的顶部与泵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增压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柱。
[0014]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空腔的内部设置有非牛顿流体,所述连接环和内环的外侧均与活动杆的内侧滑动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通过缓冲管、磁块一和磁块二的组合设置,输送管两侧增加对称的缓冲管,磁块一和磁块二通过中间的压缩弹簧进行连接,且磁块二的一侧固定在缓冲管的一端内侧,磁块一和磁块二之间存在磁斥力,液体通过输送孔和导流孔到达缓冲管内,液体撞击磁块一,磁块一挤压压缩弹簧,使磁块一和磁块二接近,通过增加的缓冲管可以使流入的液体得到缓冲,避免冲击力较大的液体直接冲在壳体内,从而避免了壳体内部件的损坏,延长进入管组件的使用寿命;
[0017]2、通过连接空腔的设置,排出管组件的管道为双层设计,主体外壳和主体内壳之间为连接空腔,连接空腔的内侧材质为柔性材料,并且在连接空腔内填充非牛顿流体,利用非牛顿流体的特性,增压泵在使用时会产生震动,该设计可以吸收增压泵的微小形变量,减缓移动,从而起到减震和降噪的效果,同时当增压泵产生大幅度晃动时,非牛顿流体受到较大的冲击进而“变硬”,从而对增压泵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
[0018]3、通过调流组件的设置,当操作人员转动调节杆时,调节杆带动齿牙环转动,齿牙环带动齿轮杆转动,齿轮杆最后带动活动杆和调节三角板向外侧移动,从而使调流组件的可通过范围变大,反方向转动调节杆时调节三角板向内侧移动使调流组件的可通过范围变小,从而达到对排出管组件内的液体流速进行调节,使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液体流速进行调节,提高装置的实用性,避免影响增压泵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控增压泵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控增压泵的后侧立体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控增压泵的排出管组件的结构立体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控增压泵的排出管组件的俯视剖视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控增压泵的调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控增压泵的图5中A处的细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增压泵,包括增压泵(1),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1)包括底座(11)、进入管组件(12)、泵体(14)、增压管(15)和排出管组件(16),所述进入管组件(12)包括输送管(122)、磁块一(124)、壳体(127)和叶轮(129),所述壳体(127)的一端与输送管(122)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输送管(122)的一侧贯穿开设有输送孔(123),所述输送管(122)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导流孔(128),所述导流孔(128)的外侧固定连通有缓冲管(121),所述缓冲管(121)的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磁块二(126),所述磁块二(12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压缩弹簧(125),所述压缩弹簧(125)的一端设置有磁块一(124),所述磁块一(124)的底部与缓冲管(12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排出管组件(16)包括主体外壳(165)、主体内壳(168)、弧形板(161)、滑动架(163)、锥形管(164)和调流组件(162),所述主体外壳(165)的内壁与主体内壳(168)的外壁套接,所述主体内壳(168)的外壁设置有连接空腔(167),所述锥形管(16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环(1610),所述锥形管(164)的另一端与调流组件(162)的一端活动安装,所述调流组件(162)包括固定环(1621)、连接环(1622)、内环(1629)和调节三角板(1625),所述连接环(162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齿牙环(1628),所述连接环(1622)和内环(1629)的一侧均与固定环(1621)的一侧固定安装,所述齿牙环(1628)的内侧均匀设置有多个齿轮杆(1623),所述齿轮杆(1623)的一端啮合有活动杆(1627),所述活动杆(1627)的一侧与调节三角板(1625)的内侧固定安装,所述固定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F零四D二九六六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杭欣启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