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学韬专利>正文

纳米级镜像螺旋混氢装置及混氢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831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净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级镜像螺旋混氢装置及混氢工艺,混氢装置包括增压输水座和连接座,增压输水座设置有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连接座设置在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之间;连接座设置有混氢流道,混氢流道与第一螺旋流道连通,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的螺纹延伸方向互为相反,混氢流道远离第一螺旋流道的端部与第二螺旋流道连通,混氢流道远离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的端部设置有进气流道。通过镜像螺旋结构引导高速水体,将水体冲散呈纳米级气泡并通过气泡的外表张力将氢气锁紧,提高水体的氢气溶度。该气泡的存在时间长,久置之后仍对氢气具有锁紧作用,有效地降低富氢水中的氢气挥发速度。速度。速度。

Nano mirror spiral hydrogen mixing device and hydrogen mix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纳米级镜像螺旋混氢装置及混氢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净水
,尤其涉及一种纳米级镜像螺旋混氢装置及混氢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据中国医促会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各类气体生物学效应研究的孙学军介绍,氢气获得国内外医学认可的原因在于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氢气具有选择性中和毒性自由基的作用,而人体的衰老、亚健康以及多种难以根治的慢性病根源就是毒性自由基,氢分子的选择性抗氧化作用远优越于维生素C、胡萝卜素、卵磷脂等其他所有人类已知抗氧化物,更关键的是氢气具有很大的人体安全性。
[0003]传统的富氢水制作方法:采用电解装置将纯净水电解产生氢气,再将氢气与饮用水混合,使饮用水中的氢元素含量增加,进而获得富氢水;传统的混氢方式大多都是直接在三通阀内通过高压灌输高速水流,在三通阀的另一个输入端输入氢气,高压、高速水流能够提高水体对氢气的溶度,进而提高成型富氢水中的氢气含量,然而,该方法终归只是从广义的物理结构层面提高水体的溶氢量,提高效果一般,而且,传统的富氢水中,氢气在短时间内就会从水体脱离并挥发,导致传统的富氢水久置后氢元素含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有益效果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级镜像螺旋混氢装置及混氢工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富氢水中,氢气在短时间内就会从水体脱离并挥发,导致传统的富氢水久置后氢元素含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有益效果有限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纳米级镜像螺旋混氢装置,包括增压输水座和连接座,所述增压输水座设置有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增压输水座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流道之间;其中,所述连接座设置有混氢流道,所述混氢流道与所述第一螺旋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流道的螺纹延伸方向互为相反,所述混氢流道远离所述第一螺旋流道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螺旋流道连通,所述混氢流道远离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流道的端部设置有进气流道。
[0006]可选地,所述增压输水座包括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流道分别对应成型于所述第一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安装块上,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安装块之间。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螺旋流道的输出端设置有截止流道,所述截止流道与所述混氢流道连通。
[0008]可选地,所述混氢流道靠近所述截止流道的开口边沿设置有扩充口,所述扩充口背向所述混氢流道的端部逐渐扩张。
[0009]可选地,所述连接座的两端对称形成分别朝向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
流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混氢流道的两端分别贯穿至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上,所述进气流道位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螺旋流道靠近所述连接座的方向逐渐收窄。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螺旋流道靠近所述连接座的方向逐渐收窄。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纳米级镜像螺旋混氢装置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饮用水供给结构往第一螺旋流道的输送饮用水体,经第一螺旋流道螺旋引导后,实现增压并流入所述混氢流道内。电解结构运转,并向进气流道内输送氢气。氢气经进气流道进入混氢流道后,与增压后的高流速饮用水流汇合。汇合后的水体由第二螺旋流道逆向螺旋引导,实现正向增压—对撞—反向增压的溶氢过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富氢水中,氢气在短时间内就会从水体脱离并挥发,导致传统的富氢水久置后氢元素含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有益效果有限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纳米级镜像螺旋混氢装置,通过螺纹引导式对饮用水进行增压后,设置混氢流道给予增压流体对撞,实现第一次溶氢量的提高。混入氢气的水体由第二螺旋流道逆向引导,逆向引导所产生的增压效果与第一螺旋流道给予水体的增压效果形成二次对撞,将水体打散,以形成纳米级气泡并通过气泡的外表张力将氢气锁紧,进而提高水体的氢气溶度。同时,该气泡的存在时间长,久置之后仍对氢气具有锁紧作用,有效地降低富氢水中的氢气挥发速度。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氢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00:设置沿顺时针方向螺纹延伸的第一螺旋流道,水体沿所述第一螺旋流道的延伸路径螺旋流动。
[0015]S200:将氢气输送至第一螺旋流道的输出端。
[0016]S300:在第一螺旋流道的输出端设置沿逆时针方向螺纹延伸的第二螺旋流道,混入氢气后的水体沿所述第二螺旋流道的延伸路径螺旋流动。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氢工艺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富氢水中,氢气在短时间内就会从水体脱离并挥发,导致传统的富氢水久置后氢元素含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有益效果有限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氢工艺,通过螺纹引导式对饮用水进行增压后,设置混氢流道给予增压流体对撞,实现第一次溶氢量的提高。混入氢气的水体由第二螺旋流道逆向引导,逆向引导所产生的增压效果与第一螺旋流道给予水体的增压效果形成二次对撞,将水体打散,以形成纳米级气泡并通过气泡的外表张力将氢气锁紧,进而提高水体的氢气溶度。同时,该气泡的存在时间长,久置之后仍对氢气具有锁紧作用,有效地降低富氢水中的氢气挥发速度。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纳米级镜像螺旋混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纳米级镜像螺旋混氢装置的内部透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纳米级镜像螺旋混氢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纳米级镜像螺旋混氢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0024]图6为图5中的A的放大图。
[0025]图7为图5中的B的放大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纳米级镜像螺旋混氢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氢工艺的流程图。
[0028]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9]100—第一螺旋流道
ꢀꢀꢀꢀꢀꢀ
200—第二螺旋流道
ꢀꢀꢀꢀꢀꢀꢀ
300—混氢流道
[0030]400—进气流道
ꢀꢀꢀꢀꢀꢀꢀꢀꢀꢀ
500—扩充口
ꢀꢀꢀꢀꢀꢀꢀꢀꢀꢀꢀꢀꢀ
600—截止流道
[0031]700—圆环路径
ꢀꢀꢀꢀꢀꢀꢀꢀꢀꢀ
10—增压输水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级镜像螺旋混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输水座和连接座,所述增压输水座设置有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增压输水座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流道之间;其中,所述连接座设置有混氢流道,所述混氢流道与所述第一螺旋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流道的螺纹延伸方向互为相反,所述混氢流道远离所述第一螺旋流道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螺旋流道连通,所述混氢流道远离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流道的端部设置有进气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级镜像螺旋混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输水座包括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流道分别对应成型于所述第一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安装块上,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安装块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级镜像螺旋混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流道的输出端设置有截止流道,所述截止流道与所述混氢流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级镜像螺旋混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氢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学韬
申请(专利权)人:杨学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