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致变色的牙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2825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致变色的牙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涉及医用生物材料领域,其包括填料、基质树脂,所述基质树脂包括树脂、光聚合引发剂、阻聚剂、紫外线吸收剂,所述基质树脂还包括染料和光致变色化合物,所述填料含量占整个体系的0

A photochromic dental composit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致变色的牙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生物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光致变色的牙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光致变色化合物在全息成像、信息存储/处理、生物传感器、荧光探针、智能材料、涂料、颜料等相关工业潜在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光致变色化合物在用适当波长的光照射时表现出可逆或不可逆的光异构化。通常,光致变色化合物分为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和无机光致变色化合物,部分光致变色化合物经光照产生的有色异构体是热不稳定的,并且在黑暗中恢复为初始的无色异构体。二芳基乙烯类是热不可逆光致变色化合物,经光照后的有色异构体是稳定的,在黑暗中永远不会恢复到最初的无色异构体。
[0003]牙科复合材料中口腔树脂基材料包括复合树脂充填材料、牙科用树脂水门汀、牙科用粘接剂和窝沟封闭剂等,作为牙科复合材料典型地含有树脂基质、填料、引发剂、阻聚剂等。牙科复合材料颜色与牙齿本身的颜色相似,在操作过程中不易观察在操作过程中放置的位置、数量和准确性,往往增加患者治疗的时间和成本,给经济带来负担。而且在固化过程中,就对其产品视觉外观难以分辨出是否固化完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光致变色的牙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解决现有技术中牙科复合材料在操作过程中难以进行观察、在固化过程中难以分辨其固化程度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致变色的牙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填料、基质树脂,所述基质树脂包括树脂、光聚合引发剂、阻聚剂、紫外线吸收剂,所述基质树脂还包括染料和光致变色化合物,所述填料含量占整个体系的0

80wt%,所述基质树脂含量占整个体系的20

100wt%;按整个体系的重量含量百分比来计,所述染料的含量小于2wt%,所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含量小于1wt%,所述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小于5wt%,所述阻聚剂的含量小于2wt%,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含量小于2wt%。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光致变色化合物为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氧杂蒽类化合物、三芳基甲烷类化合物和螺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中任一种。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填料为无机填料或有机填料或有机填料和无机填料的混合物。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填料的平均粒径为0.001

50μm,可以赋予本技术方案出色的机械性能。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树脂为可聚合丙烯酸酯树脂,所述可聚合丙烯酸酯树脂包括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共聚物、齐聚物。可聚合丙烯酸酯树脂中含有不饱和烯键,不饱和烯键之间发生聚合反应。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氟离子释放剂,所述氟离子释放剂含量小于10%,使得本技术方案可以在口腔中释放氟离子,游离的氟与牙齿结构中的羟基磷灰石结合,达到预防龋齿的目的。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光致变色化合物为1,2

双(2,5

二甲基噻吩
‑3‑
基)全氟环戊烯、1,2

双(2,4

二甲基
‑5‑
苯基
‑3‑
噻吩基)

3,3,4,4,5,5

六氟环戊烯、1,2

双(2,4

二甲基噻吩

3基)全氟环戊烯、1,2

双(2

噻吩基)全氟环戊烯衍生物、1,2

双(3

噻吩基)全氟环戊烯衍生物、1,2

双[2

甲基苯并[b]噻吩
‑3‑
基]‑
3,3,4,4,5,5

六氟环戊烯、1

(2

羟乙基)

3,3

二甲基吲哚啉

6'

硝基苯并螺吡喃、螺[1,3,3

三甲基吲哚苯并二氢吡喃]、1,3,3

三甲基吲哚

6'

硝基苯并二氢吡喃并螺烷、螺[1,3,3

三甲基吲哚

(6'

溴苯并二氢吡喃)]、螺[1,3,3

三甲基吲哚

(8'

甲氧基苯并二氢吡喃)]、1,3,3

三甲基吲哚

β

萘基二氢呋喃、2,3

二氢
‑2‑


4'

[8'

氨基萘

1'(4'H)

酮]呸啶、2,3

二氢
‑2‑


7'

[8'

亚氨基

7',8'

二氢萘

1'

胺]呸啶、亚甲基蓝、甲基紫2B、甲基紫6B、品红、酸性品红、甲酚红、虎红、亮绿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光致变色化合物给本技术方案提供颜色,便于观察了解本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的位置和用量。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光聚合促进剂,所述光聚合促进剂为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对甲苯基二乙醇胺、N,N

二甲氨基乙酯、N,N

二乙基苯胺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等芳香族叔胺、脂肪族叔胺中任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光聚合引发剂为樟脑醌、二苯甲酮、2,4

二羟基二苯甲酮、α

二酮、缩酮、噻吨酮、(双)酰基氧化膦类、三苯基锑、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

二苯基氧化膦(TPO)、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TPO

L)、苯偶姻烷基醚及苯偶酰二甲基缩酮、香豆素类、二芳基碘鎓盐、三芳基硫鎓盐或芳基茂铁盐中任一种或任意组合,光聚合引发剂能在紫外光区或可见光区吸收一定波长的能量,产生自由基、阳离子等,从而引发单体聚合交联固化的化合物。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用于稀释复合材料或增加复合材料渗透性的溶剂。
[0014]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牙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牙科复合材料,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基质树脂混合:将树脂、光聚合引发剂、阻聚剂、紫外线吸收剂、染料、光致变色化合物混合均匀形成基质树脂;
[0016]S2、基质树脂着色处理:当光致变色化合物需要进行光照射才能形成特定的颜色时,采用波长为<400nm的紫外光进行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致变色的牙科复合材料,包括填料、基质树脂,所述基质树脂包括树脂、光聚合引发剂、阻聚剂、紫外线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树脂还包括染料和光致变色化合物,所述填料含量占整个体系的0

80wt%,所述基质树脂含量占整个体系的20

100wt%;按整个体系的重量含量百分比来计,所述染料的含量小于2wt%,所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含量小于1wt%,所述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小于5wt%,所述阻聚剂的含量小于2wt%,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含量小于2w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致变色的牙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化合物为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氧杂蒽类化合物、三芳基甲烷类化合物和螺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中任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致变色的牙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无机填料或有机填料或有机填料和无机填料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致变色的牙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的平均粒径为0.001

5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致变色的牙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为可聚合丙烯酸酯树脂,所述可聚合丙烯酸酯树脂包括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共聚物、齐聚物。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光致变色的牙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氟离子释放剂,所述氟离子释放剂含量小于10wt%。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光致变色的牙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化合物为1,2

双(2,5

二甲基噻吩
‑3‑
基)全氟环戊烯、1,2

双(2,4

二甲基
‑5‑
苯基
‑3‑
噻吩基)

3,3,4,4,5,5

六氟环戊烯、1,2

双(2,4

二甲基噻吩

3基)全氟环戊烯、1,2

双(2

噻吩基)全氟环戊烯衍生物、1,2

双(3

噻吩基)全氟环戊烯衍生物、1,2

双[2

甲基苯并[b]噻吩
‑3‑
基]

3,3,4,4,5,5

六氟环戊烯、1

(2

羟乙基)

3,3

二甲基吲哚啉

6'

硝基苯并螺吡喃、螺[1,3,3

三甲基吲哚苯并二氢吡喃]、1,3,3

三甲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树金光奎窦娅楠刘建申勇王兰珠姚元元郑如松周立娇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沪鸽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