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针绕组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8149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插针绕组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及电机,该插针绕组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包括电机壳、定子、插针绕组和封装体,电机壳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定子固定设置于电机壳,定子与电机壳之间形成冷却通道,冷却通道与冷却液进口连通,插针绕组固定设置于定子,插针绕组具有沿定子的轴向凸出定子的绕组端部,封装体固定连接于定子和电机壳,封装体与定子之间形成容纳腔,绕组端部位于容纳腔,绕组端部的外表面与容纳腔的内壁接触,容纳腔与冷却通道连通,容纳腔与冷却液出口连通。该插针绕组式电机的冷却结构能对绕组端部均匀散热,能提高冷却液与绕组端部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液的利用率,提高散热能力。提高散热能力。提高散热能力。

A cooling structure and motor of pin winding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针绕组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及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插针绕组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及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以电机作为动力源的新能源汽车被广泛使用,对电机的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电机向低成本、小型化和高功率密度的方向发展,电机的散热问题也更加重要。电机的冷却方式一般包括空冷、水冷和油冷,由于水冷和空冷存在散热效率低且占用空间大等问题,使得油冷冷却技术成为电机散热的热门研究方向。在电机工作过程中,电机的绕组线圈是主要发热部件之一,目前常用的冷却线圈绕组的油冷方式多为喷洒冷却,然而,由于插针绕组式电机的绕组端部结构松散并且插针之间存在空隙,喷淋到绕组端部的冷却油在重力作用下可能会透过空隙滴落,这部分冷却油不能有效的对绕组进行散热,降低了冷却效率,而且顺着绕组端部流动的冷却油的散热均匀性也不理想,无法全面且均匀地流经绕组端部各个表面,使得散热不均匀,冷却油的利用率不高,有较大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针绕组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及电机,以解决现有的油冷方式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针绕组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1),所述电机壳(1)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定子(2),所述定子(2)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机壳(1),所述定子(2)与所述电机壳(1)之间形成冷却通道(5),所述冷却通道(5)与所述冷却液进口连通;插针绕组,所述插针绕组固定设置于所述定子(2),所述插针绕组具有沿所述定子(2)的轴向凸出所述定子(2)的绕组端部(3);封装体(4),所述封装体(4)固定连接于所述定子(2)和所述电机壳(1),所述封装体(4)与所述定子(2)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绕组端部(3)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绕组端部(3)的外表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接触,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冷却通道(5)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冷却液出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针绕组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端部(3)的个数为两个,所述封装体(4)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封装体(4)分别与所述定子(2)之间形成两个所述容纳腔,两个所述绕组端部(3)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容纳腔,两个所述容纳腔均与所述冷却通道(5)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针绕组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2)的外壁设有冷却槽,所述冷却槽的内壁与所述电机壳(1)之间形成所述冷却通道(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针绕组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槽呈螺旋形,且所述冷却槽沿所述定子(2)的轴线绕所述定子(2)至少两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针绕组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颖颖郭守仑王金昊赵慧超张莉王斯博高一于拓舟林展汐肖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