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浓缩转轮RTO或RCO燃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8071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吸附浓缩转轮RTO或RCO燃烧炉,涉及到燃烧炉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板、燃烧炉主体和设置于燃烧炉主体的顶部的顶盖,安装板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燃烧炉主体,顶盖的顶端两侧均固定安装设置有燃烧器,燃烧炉主体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隔板,燃烧炉主体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燃烧腔,且两个燃烧腔通过隔板分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金属网筐主体的设置,将蓄热体铺设在金属网筐主体内部,并且金属网筐主体采用拆卸设置,通过打开顶盖,转动金属网筐主体对应的两个拧块,使拧块从螺纹杆顶端旋出,即可使卡块脱离固定,从而能够将金属网筐主体从燃烧腔内部抽出,有利于方便对蓄热体进行更换,同时方便工作人员对燃烧炉主体进行维护。同时方便工作人员对燃烧炉主体进行维护。同时方便工作人员对燃烧炉主体进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附浓缩转轮RTO或RCO燃烧炉


[0001]本技术涉及燃烧炉
,特别涉及吸附浓缩转轮RTO或RCO燃烧炉。

技术介绍

[0002]RTO是指蓄热式热氧化技术,英文名为“RegenerativeThermalOxidizer”。RTO蓄热式热氧化回收热量采用一种新的非稳态热传递方式,原理是把有机废气加热到760℃以上使废气中的VOC氧化分解成CO2和H2O。氧化产生的高温气体流经特制的陶瓷蓄热体,使陶瓷体升温而“蓄热”,此蓄热用于预热后续进入的有机废气,从而节省废气升温的燃料消耗,但是现有的蓄热式燃烧炉具有以下几点不足:燃烧炉内部的蓄热体直接铺设在炉内,不方便取出,影响后期的更换和维护效率。
[0003]因此,专利技术吸附浓缩转轮RTO或RCO燃烧炉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吸附浓缩转轮RTO或RCO燃烧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吸附浓缩转轮RTO或RCO燃烧炉,包括安装板、燃烧炉主体和设置于燃烧炉主体的顶部的顶盖,所述安装板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燃烧炉主体,所述顶盖的顶端两侧均固定安装设置有燃烧器,所述燃烧炉主体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燃烧炉主体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燃烧腔,且两个燃烧腔通过隔板分隔,所述燃烧腔的内部活动设置有金属网筐主体,且金属网筐主体的内部铺设有蓄热体,所述燃烧腔的底端内壁贯穿开设有通槽,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呈“V”型设置的进气槽,且进气槽的两端分别与通槽连通,所述燃烧腔的正面和背面内壁顶端均开设有卡槽,所述金属网筐主体的正面和背面顶端中部均固定设置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卡块,所述卡块的顶端中部活动贯穿设置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底端与卡槽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顶部设置有拧块,且螺纹杆的顶端螺纹插入拧块的底端。
[0006]优选的,所述金属网筐主体的外侧壁底端环绕设置有活动密封圈,且活动密封圈与燃烧腔的内侧壁贴合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进气槽的底端内壁中部固定贯穿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燃烧炉主体的一侧顶端固定贯穿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四角处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柱。
[0008]优选的,所述出气管的另一侧顶端固定贯穿设置有加气管,所述燃烧炉主体的一侧设置有风机,且风机的输出端与加气管的一端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燃烧腔的两侧内壁两端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金属网筐主体的两侧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设置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块。
[0010]优选的,所述通槽的两侧均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活动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顶端中部固定设置有顶杆,且顶杆的顶端活动贯穿空腔的顶端内壁,并延伸至燃烧腔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顶杆的顶端位于金属网筐主体的底端一侧,所述活动块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底端与空腔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金属网筐主体的正面和背面内壁顶端均开设有抓槽。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本技术通过两个金属网筐主体的设置,将蓄热体铺设在金属网筐主体内部,并且金属网筐主体采用拆卸设置,通过打开顶盖,转动金属网筐主体对应的两个拧块,使拧块从螺纹杆顶端旋出,即可使卡块脱离固定,从而能够将金属网筐主体从燃烧腔内部抽出,有利于方便对蓄热体进行更换,同时方便工作人员对燃烧炉主体进行维护;
[0014]2、本技术通过活动块、顶杆和弹簧的设置,能够在拆卸金属网筐主体时,卡块脱离固定后,弹簧恢复形变,推动活动块和顶杆向上移动,将金属网筐主体向上推动一端距离,方便拆卸金属网筐主体;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块的设置,能够对金属网筐主体进行限位,有利于提高金属网筐主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部分侧剖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隔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图1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安装板;2、燃烧炉主体;3、顶盖;4、隔板;5、燃烧腔;6、金属网筐主体;7、蓄热体;8、通槽;9、进气槽;10、进气管;11、卡槽;12、螺纹杆;13、拧块;14、抓槽;15、空腔;16、活动密封圈;17、加气管;18、风机;19、支撑柱;20、出气管;21、限位槽;22、限位块;23、燃烧器;24、活动块;25、顶杆;26、弹簧;27、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吸附浓缩转轮RTO或RCO燃烧炉,包括安装板1、燃烧炉主体2和设置于燃烧炉主体2的顶部的顶盖3,所述安装板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燃烧炉主体2,所述顶盖3的顶端两侧均固定安装设置有燃烧器23,所述燃烧炉主体2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隔板4,所述燃烧炉主体2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燃烧腔5,且两个燃烧腔5通过隔板4分隔,所述燃烧腔5的内部活动设置有金属网筐主体6,且金属网筐主体6的内部铺设有蓄热体7,所述燃烧腔5的底端内壁贯穿开设有通槽8,所述安装板1的内部开设有呈“V”型设置的进气槽9,且进气槽9的两端分别与通槽8连通,所述燃烧腔5的正面和背面内壁顶端均开设有卡槽11,所述金属网筐主体6的正面和背面顶端中部均固定设置有与卡槽11相适配的卡块27,所述卡块27的顶端中部活动贯穿设置有螺纹杆12,且螺纹杆12的底端与卡槽11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2的顶部设置有拧块13,且螺纹杆12的顶端螺纹插入拧块13的底端,通过两个金属网筐主体6的设置,将蓄热体7铺设在金属网筐主体6内部,并且金属网
筐主体6采用拆卸设置,通过打开顶盖3,转动金属网筐主体6对应的两个拧块13,使拧块13从螺纹杆12顶端旋出,即可使卡块27脱离固定,从而能够将金属网筐主体6从燃烧腔5内部抽出,有利于方便对蓄热体7进行更换,同时方便工作人员对燃烧炉主体2进行维护。
[0022]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20的另一侧顶端固定贯穿设置有加气管17,所述燃烧炉主体2的一侧设置有风机18,且风机18的输出端与加气管17的一端连通,所述燃烧腔5的两侧内壁两端均开设有限位槽21,所述金属网筐主体6的两侧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设置有与限位槽21相适配的限位块22,通过限位槽21和限位块22的设置,能够对金属网筐主体6进行限位,有利于提高金属网筐主体6的稳定性,所述金属网筐主体6的正面和背面内壁顶端均开设有抓槽14。
[0023]所述通槽8的两侧均开设有空腔15,所述空腔15的内部活动设置有活动块24,所述活动块24的顶端中部固定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吸附浓缩转轮RTO或RCO燃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燃烧炉主体(2)和设置于燃烧炉主体(2)的顶部的顶盖(3),所述安装板(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燃烧炉主体(2),所述顶盖(3)的顶端两侧均固定安装设置有燃烧器(23),所述燃烧炉主体(2)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隔板(4),所述燃烧炉主体(2)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燃烧腔(5),且两个燃烧腔(5)通过隔板(4)分隔,所述燃烧腔(5)的内部活动设置有金属网筐主体(6),且金属网筐主体(6)的内部铺设有蓄热体(7),所述燃烧腔(5)的底端内壁贯穿开设有通槽(8),所述安装板(1)的内部开设有呈“V”型设置的进气槽(9),且进气槽(9)的两端分别与通槽(8)连通,所述燃烧腔(5)的正面和背面内壁顶端均开设有卡槽(11),所述金属网筐主体(6)的正面和背面顶端中部均固定设置有与卡槽(11)相适配的卡块(27),所述卡块(27)的顶端中部活动贯穿设置有螺纹杆(12),且螺纹杆(12)的底端与卡槽(11)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2)的顶部设置有拧块(13),且螺纹杆(12)的顶端螺纹插入拧块(13)的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浓缩转轮RTO或RCO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筐主体(6)的外侧壁底端环绕设置有活动密封圈(16),且活动密封圈(16)与燃烧腔(5)的内侧壁贴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浓缩转轮RTO或RCO燃烧炉,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喆徐挺周萍范王妹徐振江蔡伟民郭洪萍杨明月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维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