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模块化墙体及其组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为多层模块化墙体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境的污染,国家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及人民的期待不断增加,环保绿色快速的建筑形式备受青睐,市场前景广阔,模块化建筑是建筑的新模式,应用前景广阔。由于传统砖混结构对耕地可能造成的破坏,相关政策已经明确规定不能在建筑物中继续使用,这种情况下新型建筑模式由于技术上的优越性能取得更近一步的发展。
[0003]模块化建筑在组装之前需要根据预制图纸制备对应组成结构的组成物,再进行现场安装,施工周期长、复杂,预制化程度低,对于多层安装的模块化建筑,需要根据每层建筑加装对应承重结构,也会造成每层建筑安装复杂,耗费大量工时以及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多层模块化墙体及其组装方法,解决了现有模块化建筑预制化程度低,安装施工周期长以及建筑分层复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多层模块化墙体,包括主墙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层模块化墙体,包括主墙体机构(1)、侧对接结构(2)与折叠分层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墙体机构(1)侧部设置有侧对接结构(2),所述主墙体机构(1)内部设置有折叠分层机构(3);所述折叠分层机构(3)包括主钣金块(301)、销钉轴一(302)、副钣金块(303)、销钉轴二(304)、联动滑杆(305)、L形限制槽(306)与卡轴(307),所述主钣金块(301)上部固定连接销钉轴一(302),所述主钣金块(301)通过销钉轴一(302)转动连接副钣金块(303),所述主钣金块(301)中部固定连接销钉轴二(304),所述主钣金块(301)通过销钉轴二(304)转动连接联动滑杆(305),所述联动滑杆(305)上部固定连接卡轴(307),所述L形限制槽(306)侧壁设置有L形限制槽(306),所述卡轴(307)滑动连接L形限制槽(306),所述销钉轴二(304)滑动连接在副钣金块(303)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模块化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墙体机构(1)包括主承重墙(101)、井字加强筋(102)、对接梯形槽(103)、对接凸台(104)、对接螺栓孔一(105)、分层墙(106)、横向加强筋(107)、纵向限制滑槽(108)、限制滑台(109)与对接螺栓孔二(110),所述主承重墙(101)顶部设置有对接梯形槽(103),所述主承重墙(101)底壁固定连接对接凸台(104),所述主承重墙(101)左右侧壁上下两部均设置有多组纵向排列的对接螺栓孔一(105),所述主承重墙(101)后方设置有分层墙(10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模块化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对接结构(2)包括固定铰链一(201)、延伸台一(202)、联动凸台(203)、固定铰链二(204)、延伸台二(205)与联动梯形槽(206),所述固定铰链一(201)固定连接在主承重墙(101)左侧壁,所述固定铰链一(201)的转动部固定连接延伸台一(202),所述延伸台一(202)外侧壁固定连接联动凸台(20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模块化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重墙(101)前后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井字加强筋(102),所述分层墙(106)顶壁与底壁均固定连接有横向加强筋(107)。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模块化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重墙(101)侧壁上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纵向限制滑槽(108),所述主承重墙(101)左右两侧通过两组纵向限制滑槽(108)滑动连接两组限制滑台(109),所述限制滑台(109)侧壁均设置有多组纵向排列的对接螺栓孔二(110)。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模块化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铰链二(204)固定连接在固定铰链一(201)右侧壁,所述固定铰链二(20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燕,张亮,何绘娜,
申请(专利权)人:金松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