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2751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由依次交替排列的自支撑金刚石膜片和碳纤维层叠置而成,并且其顶层和底层均为自支撑金刚石膜片;自支撑金刚石膜片与碳纤维层的接触面均进行了织构化处理。制备时,首先对自支撑金刚石膜片进行形状切割、厚度修整、表明光滑化和表面织构化;然后将浸润过粘结剂的碳纤维平铺、粘合于织构化处理的自支撑金刚石膜片之间;接着采用夹持架固定并施加法向静压力,排出碳纤维内富余粘结剂和残留气泡,再对粘结剂进行加热固化,最终获得本发明专利技术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易规模化、批量化生产,为新一代高导热部件工程化研制奠定基础。为新一代高导热部件工程化研制奠定基础。为新一代高导热部件工程化研制奠定基础。

Diamond carbon fiber composite with high bonding strength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热管理材料及其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军民领域电子设备热控系统中元器件的功率越来越高,热管理变得尤为重要,甚至成为大功率电子器件发展的瓶颈。然而,目前通用的金属(Al,Cu)、陶瓷(SiC,AlN)、金属基复合材料(Cu/Mo,Al/SiC)等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功率电子器件散热的需求。因此,开发新一代高导热材料来保证大功率电子设备热控系统的稳定工作成为热管理材料领域的研发重点。
[0003]不同于金属依靠外围电子进行传热,金刚石依靠声子传热,其室温下热导率最高可达2000 W/(m
·
K),是铜的5倍。同时,金刚石具有极好的绝缘性,低的热膨胀系数和密度,使得金刚石成为大功率电子设备最佳的热管理应用材料。目前,金刚石在热管理材料上的应用主要有三种形式:CVD金刚石膜单独使用;CVD金刚石膜与金属焊接形成复合散热片;金刚石粉/颗粒与铜、铝等金属形成复合材料。金刚石单独作为散热材料面临如下问题:金刚石厚膜生长周期长,深加工困难,成本高;金刚石膜硬而脆,韧性差,易断裂。金刚石膜与金属焊接存在的问题是:金刚石化学惰性高,与金属材料浸润差,很难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金刚石与金属热膨胀系数差异大,热冲击会引起变形失调。金刚石粉/颗粒与铜、铝等金属复合则面临界面热阻高、复合热导率较小的问题。
[0004]碳纤维具有抗拉强度高、热膨胀系数小(甚至可为负值

1.5
×
10
‑6/℃)、比重轻等一系列优异性能。若将金刚石与碳纤维复合,则有望将金刚石的超高导热优点及碳纤维的高强、高韧优势综合。尽管碳纤维和金刚石同属碳材料,然而二者结构不同,复合困难,使得目前尚未研制出二者的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通过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制备获得高导热、高强度、高韧性、低密度的金刚石碳纤维复合热管理材料,满足大功率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热管理材料无法满足大功率电子器件日益增加的散热需求,而提供了一种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金刚石热导率高,碳纤维抗拉强度高,韧性好,本专利技术将二者进行复合,可实现其性能互补,获得高导热、高强度、高韧性、低密度的热管理材料。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依次交替排列的自支撑金刚石膜片和碳纤维层叠置而成,并且其顶层和底层均为自支撑金刚石膜片;顶层自支撑金刚石膜片的底面、底层自支撑金刚石膜片的顶面以及中间各层自支撑金刚石膜片的顶面及底面均进行了织构化处理,即每层自支撑金刚石膜片凡是与碳纤维层接触的面均进行了织构化处理,
这样就有效的保障了金刚石与碳纤维间的结合力,其结构如图1所示。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自支撑金刚石膜片为采用CVD法制备得到的自支撑金刚石膜片,其热导率≥600 W/(m
·
K)、平行度≤0.1 mm、非织构处的平整度≤0.1 mm;自支撑金刚石膜片的厚度为0.3 mm~1 mm,碳纤维层的厚度为0.1 mm~0.3 mm。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自支撑金刚石膜片表面的织构图案为圆形盲孔阵列或线性凹痕阵列,织构图案的深度为自支撑金刚石膜片厚度的1%~10%,如图3和图4所示。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自支撑金刚石膜片的层数为2~20层,碳纤维层的层数即为自支撑金刚石膜片的层数

1层。
[0010]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解决金刚石难以膜形式沉积于碳纤维表面,二者连接和复合困难的问题。该制备方法首先对CVD自支撑金刚石膜片进行形状切割、厚度修整、表面光滑化和表面织构化,然后将粘结剂刷涂在自支撑金刚石膜片表面,使粘结剂填充织构化盲孔或凹痕,然后将浸润过粘结剂的碳纤维平铺、粘合于自支撑金刚石膜片上,重复平铺浸润过粘结剂的碳纤维和刷涂了粘结剂的织构化自支撑金刚石膜片,直至复合厚度达到要求,保持侧面夹持的同时在顶层自支撑金刚石膜片表面施加静压力,对粘结剂进行加热固化,最后去除加持架和静压力,即获得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
[0011]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根据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对自支撑金刚石膜片的尺寸要求,选择合适直径及厚度的自支撑金刚石膜片,设计形状阵列并进行切割;步骤2:采用激光修面机对切割所得的自支撑金刚石膜片进行厚度修整和表面光滑处理;步骤3:对厚度修整和表面光滑处理后的自支撑金刚石膜片表面进行单面织构化处理或双面织构化处理;步骤4:将粘结剂和无水乙醇按比例均匀调配,把调配液刷涂到底层自支撑金刚石膜片的织构表面,使调配液填充织构化盲孔或凹痕;把碳纤维置于调配液中浸润1

5分钟,取出后在空气中放置10

30分钟,然后平铺、粘合于底层自支撑金刚石膜片的织构表面,重复平铺浸润过粘结剂的碳纤维和刷涂了粘结剂的织构化的自支撑金刚石膜片,直至复合厚度达到要求,得到复合层结构;步骤5:通过夹持架对复合层结构进行夹持以保证其平整度,同时在最上层自支撑金刚石膜片表面放置重物,如图2所示,依靠法向静压力排出碳纤维内富余粘结剂及弥散于粘结剂内的气泡,然后在保持侧面夹持及上表层施加压力的状态下对粘结剂进行加热固化;步骤6:去除重物及夹持架,对复合层结构的侧面进行打磨和超声清洗,最终得到所述的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4中,粘结剂采用钡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或改性环氧树脂。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4中,粘结剂和无水乙醇调配比例为1:1~1:5。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5中,加热固化时的加热温度为200~300 ℃、保温时间为3~8 h。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5中,夹持架的材质采用疏松材质或者夹持架上加工有用于排出粘结剂的通孔。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采用钡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等作为粘合剂,将CVD金刚石自支撑膜和碳纤维两种性能优异的碳材料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性能互补,制备出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该材料能够兼有金刚石的高热导率和碳纤维的高抗拉强度和高韧性,可作为高导热、高强度、高韧性、低密度的热管理材料,有效抵抗机械冲击和热冲击。
[0017]2)本专利技术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水平方向存在多层自支撑金刚石膜片,可作为高效散热通道,把接触的热量快速传走,因此可保证面内水平方向的高热导率,可达金刚石材料的90%左右,尤其适合主要需要面内散热的特殊场合。
[0018]3)本专利技术为了有效保障金刚石碳纤维间的结合力,提出织构化处理的创新方案;由于碳纤维为编织材料,粘合剂可完全渗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依次交替排列的自支撑金刚石膜片和碳纤维层叠置而成,并且其顶层和底层均为自支撑金刚石膜片;顶层自支撑金刚石膜片的底面、底层自支撑金刚石膜片的顶面以及中间各层自支撑金刚石膜片的顶面及底面均进行了织构化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自支撑金刚石膜片为采用CVD法制备得到的自支撑金刚石膜片,其热导率≥600 W/(m
·
K)、平行度≤0.1 mm、非织构处的平整度≤0.1 mm;自支撑金刚石膜片的厚度为0.3 mm~1 mm,碳纤维层的厚度为0.1 mm~0.3 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自支撑金刚石膜片表面的织构图案为圆形盲孔阵列或线性凹痕阵列,织构图案的深度为自支撑金刚石膜片厚度的1%~1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自支撑金刚石膜片的层数为2~20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根据高结合强度金刚石碳纤维复合材料对自支撑金刚石膜片的尺寸要求,选择合适直径及厚度的自支撑金刚石膜片,设计形状阵列并进行切割;步骤2:采用激光修面机对切割所得的自支撑金刚石膜片进行厚度修整和表面光滑处理;步骤3:对厚度修整和表面光滑处理后的自支撑金刚石膜片表面进行单面织构化处理或双面织构化处理;步骤4:将粘结剂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可马永高洁于盛旺黑鸿君吴艳霞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