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69635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支撑体,形成用于医用器械移动的工作通道;囊体,设置在支撑体外部,囊体通过膨胀将支撑体放置在病患体内;固定部,连接工作通道,将医用器械限制在工作通道内。该装置设置支撑体形成供医用器械移动的工作通道,并在支撑体外部设置囊体,通过囊体的膨胀,一方面实现了将支撑体锚定于病患体内,另一方面也在病患和支撑体之间形成隔离,避免支撑体的棱角其引起病患的不适。通过设置固定部,利用固定部对医用器械的限制效果,实现将医用器械限制在工作通道中,从而在手术时,术者无需用手扶住医用器械,可以腾出手做其他手术操作,有效的降低了术者操作的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上进行肠镜检查或手术,特别是进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手术时间都会很长,术中需要术者用一只手长时间扶住内窥镜的镜身,防止其从消化道脱落,很多时候,医生需要解放其中一只手出来做其他手术操作,就只能将镜身临时置于病人身侧,然后用身体稍微顶着镜身防止其滑脱。并且,通常在做肠道手术时,病人多少会有一定的排泄物因为镜子的活动被带出体外,给医护人员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2110144305X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肠镜术中肛门塞”,通过设置锥形的分体式肛门塞,插入肛门固定,在两个塞体单元的内壁设置充气囊体与肠镜贴合,起到固定肠镜并封堵漏气的作用。但是该装置结构为分体式,气囊在两个塞体单元的内部,充气后必然会将两个塞体单元向外撑开,产生缝隙,一方面可能导致封堵不严密,另一方面撑开的缝隙使肛门塞露出棱角,可能引起病人的不适。
[0004]此外,在一些其他内镜手术中,如支气管镜的检查,为了避免大出血造成患者气道阻塞,需要对出血的支气管进行填塞,同时也需要留出给支气管镜伸入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评估治疗的通道。假如采用上述两个塞体单元配合内囊的分体式结构,显然会在充气后对支气管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不适合在支气管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将医用器械安全可靠的锚定在体内腔道中。
[0006]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包括:
[0007]支撑体,形成用于医用器械移动的工作通道;
[0008]囊体,设置在所述支撑体外部,所述囊体通过膨胀将所述支撑体放置在病患体内;
[0009]固定部,连接所述工作通道,将所述医用器械限制在所述工作通道内。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其中空部分形成所述工作通道。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囊体包括围绕所述支撑体设置的第一弹性膜;所述第一弹性膜密封连接所述支撑体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腔室。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
[0013]弹性变形部,设置在所述工作通道的端部,其上设置用于穿过所述医用器械并将其限制在所述工作通道内的开口;
[0014]侧边部,自所述弹性变形部的边缘伸出,连接所述支撑体。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口为设置在所述弹性变形部上的通孔或者通槽。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变形部呈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的厚度为同一厚度,或者所述片状结构的厚度为渐变式厚度。所述渐变式厚度具体为,所述片状结构中间部分的厚度比边缘部分的厚度薄。当所述弹性变形部为通孔,所述片状结构的厚度自所述通孔的边缘沿径向向外逐渐变厚。
[0017]所述通槽为缝隙结构,所述缝隙结构至少为一个;当所述缝隙结构为大于等于两个时,所述缝隙结构相互交错。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体内侧的第二弹性膜;所述第二弹性膜密封连接所述支撑体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二腔室;
[0019]所述第二弹性膜通过膨胀挤压所述医用器械,实现将所述医用器械限制在所述工作通道内。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上盖体、下盖体和介质充放装置;所述支撑体包括支撑部和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与所述连接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介质充放装置,用于向所述囊体充放介质,使其膨胀或者收缩;所述介质充放装置包括鲁尔接头连接所述鲁尔接头的外管、设置在所述上盖体上并与所述外管连接的第一连接孔、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并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囊体之间的第一管道。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呈锥形。
[0022]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设置支撑体形成供医用器械移动的工作通道,并在支撑体外部设置囊体,通过囊体的膨胀,一方面实现了将支撑体锚定于病患体内,另一方面也在病患和支撑体之间形成隔离,避免支撑体的棱角其引起病患的不适。通过设置固定部,利用固定部对医用器械的限制效果,实现将医用器械限制在工作通道中,从而在手术时,术者无需用手扶住医用器械,可以腾出手做其他手术操作,有效的降低了术者操作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在穿过医用器械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提供的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在穿过医用器械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的零件爆炸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的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0030]图7为图6沿A

A线的剖视图;
[003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在穿过医用器械且囊体处于膨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图8示出的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在囊体膨胀状态的零件爆炸图;
[0034]图11为图8示出的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中未示出医用器械;
[0035]图1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13为图12中的固定部在穿过医用器械后产生弹性变形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4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15为图14中的固定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9]图16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囊体和固定部均处于膨胀状态;
[0040]图17为图16中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的局部结构的主视图;
[0041]图18为图17沿B

B向剖视图;
[0042]图19为图17沿C

C向剖视图;
[0043]附图标记:1

支撑体;10

第一管道;11

支撑部;12

连接部;13

第二连接孔;14

第二管道;2

医用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体(1),形成用于医用器械(2)移动的工作通道;囊体(3),设置在所述支撑体(1)外部,所述囊体(3)通过膨胀将所述支撑体(1)放置在病患体内;固定部(4),连接所述工作通道,将所述医用器械(2)限制在所述工作通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其中空部分形成所述工作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3)包括围绕所述支撑体(1)设置的第一弹性膜;所述第一弹性膜密封连接所述支撑体(1)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腔室。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4)包括:弹性变形部(42),设置在所述工作通道的端部,其上设置用于穿过所述医用器械(2)并将其限制在所述工作通道内的开口(41);侧边部(43),自所述弹性变形部(42)的边缘伸出,连接所述支撑体(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41)为设置在所述弹性变形部(42)上的通孔(412)或者通槽(4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器械辅助锚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变形部(42)呈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的厚度为同一厚度,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李敏仇卫勤沈正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