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通过血管气管间隙的引导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684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通过血管气管间隙的引导条,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临床中通过引流管穿过血管气管间隙,再对切割吻合器进行引导时,使用的引流管的管壁本身是有一定的厚度的,通过血管气管间隙时会有一定的阻碍,导致使用不顺畅,并且引流管的两端不便于连接切割闭合器,且对于转角比较大的血管气管间隙无法做出很好的引导,进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容易延长手术时间、贻误手术时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导引段,所述导引段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一弯折段,所述导引段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远离导引段的一端设置有超薄锥形斜口。设置有超薄锥形斜口。设置有超薄锥形斜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通过血管气管间隙的引导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为一种用于通过血管气管间隙的引导条。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中,腔镜下切割吻合器及一次性钉匣适用于腹部、妇产、小儿以及胸部外科手术中组织的切除、横断和吻合,也可用于肝脏实质、肝脏血管和胆囊管道的切除和横断。而现有大多通过切割吻合器直接穿过血管气管间隙或通过丝线提拉气管血管间隙后再通过切割吻合器进行操作,有少数通过引流管穿过血管气管间隙,再对切割吻合器进行引导,以便于进行后续操作。
[0003]而临床中通过引流管穿过血管气管间隙,再对切割吻合器进行引导时,使用的引流管的管壁本身是有一定的厚度的,通过血管气管间隙时会有一定的阻碍,导致使用不顺畅,并且引流管的两端不便于连接切割闭合器,且对于转角比较大的血管气管间隙无法做出很好的引导,进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容易延长手术时间、贻误手术时机。因此,需要提出一种用于通过血管气管间隙的引导条,以满足临床使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通过血管气管间隙的引导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临床中通过引流管穿过血管气管间隙,再对切割吻合器进行引导时,使用的引流管的管壁本身是有一定的厚度的,通过血管气管间隙时会有一定的阻碍,导致使用不顺畅,并且引流管的两端不便于连接切割闭合器,且对于转角比较大的血管气管间隙无法做出很好的引导,进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容易延长手术时间、贻误手术时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通过血管气管间隙的引导条,包括导引段,所述导引段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一弯折段,所述导引段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远离导引段的一端设置有超薄锥形斜口,所述导引段、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和超薄锥形斜口的外壁均涂覆有亲水涂层。
[0006]优选的,所述导引段上等距设置有多个通孔。
[0007]优选的,所述超薄锥形斜口的外端呈倾斜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超薄锥形斜口为柔性材质制成的锥形筒状结构,且其锥度范围为30

45度。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弯折段为弯折60度的硬质管状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弯折段为弯折90度的硬质管状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用于通过血管气管间隙的引导条,通过导引段、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和超薄锥形斜口的配合,可快速穿过待切割血管或气管的间隙,且通过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可根据间隙深度或间隙转角的大小进行
适配选取,同时,通过超薄锥形斜口以及其外端的倾斜设置,可便于分离钳对其夹持及与切割闭合器进行连接,且亲水涂层的设置可保证该装置穿过间隙的顺畅性,同时可在穿过间隙过程通过通孔对情况进行观察,进而能够对切割闭合器进行快速引导,进而保证切割闭合器可准确对待切割血管或气管进行切割等操作,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且避免了贻误手术时机,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导引段,2、第一弯折段,3、第二弯折段,4、超薄锥形斜口,5、亲水涂层,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本技术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0018]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通过血管气管间隙的引导条,包括导引段1,导引段1是长度为30

40cm厘米的柔性、透明的条状结构,其具体可以为由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以保证其工作可快速穿过血管或气管的间隙,导引段1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一弯折段2,导引段1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二弯折段3,第一弯折段2和第二弯折段3为聚偏氟乙烯材质制成,其具有较好的塑形性和硬度,第一弯折段2和第二弯折段3亦均为透明状,第一弯折段2和第二弯折段3远离导引段1的一端设置有超薄锥形斜口4,超薄锥形斜口4采用超薄材质制成,且其内径由小到大为0.5cm

1.0cm,导引段1、第一弯折段2、第二弯折段3和超薄锥形斜口4的外壁均涂覆有亲水涂层5,亲水涂层5采用的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等亲水聚合物,其本身及其在人体内的降解物均无毒,将亲水性聚合物涂敷在管壁上,干燥后形成透明的薄膜,遇水或血后迅速膨胀形成水凝胶,可达到高度润滑的作用,且使用安全、卫生、操作方便。
[001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导引段1上等距设置有多个通孔6。
[0020]具体的,通孔6的设置可便于医护人员透过导引段1贯穿其背部情况,进而快速采取相应措施。
[002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超薄锥形斜口4的外端呈倾斜设置。
[0022]具体的,通过倾斜设置可便于切割闭合器进入,进而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002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超薄锥形斜口4为柔性材质制成的锥形筒状结构,且其锥度范围为30

45度。
[0024]具体的,超薄锥形斜口4具体为天然橡胶材质制成,其具有良好的柔软度,通过上
述超薄锥形斜口4的设计,通过其锥形结构以及弹性形变的特征提升对切割闭合器的包裹固定性,以避免与切割闭合器脱离,同时,因其弹性和柔软性,可避免其穿过血管或气管间隙时对患者组织造成二次伤害。
[002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弯折段2为弯折60度的硬质管状结构。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血管或气管间隙的深度是深浅不一的,且转角的大小也是不同的,具体的,通过60度的设置,可在适用于穿过深度较小或转角较小的血管或气管间隙,且硬质材质可进一步提升穿过效果。
[002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弯折段3为弯折90度的硬质管状结构。
[0028]相对的,通过90度的设置,可在适用于穿过深度较大或转角较大的血管间隙,其与作用于前述第一弯折段2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0029]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的零部件依次进行连接,具体连接以及操作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
[0030]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分离钳穿过待切割血管或气管的间隙,随后夹持住一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通过血管气管间隙的引导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引段(1),所述导引段(1)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一弯折段(2),所述导引段(1)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二弯折段(3),所述第一弯折段(2)和第二弯折段(3)远离导引段(1)的一端设置有超薄锥形斜口(4),所述导引段(1)、第一弯折段(2)、第二弯折段(3)和超薄锥形斜口(4)的外壁均涂覆有亲水涂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通过血管气管间隙的引导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段(1)上等距设置有多个通孔(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锐郭煜刘洪涛梅举胡睿蒋连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