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电池的装配方法及电池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电池的装配方法及电池组。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两个极耳侧出时,一个极耳与一个盖板极柱焊接,为了使另一个极耳与另一个盖板极柱焊接,极耳需要做的比较长,但是极耳做的太长容易产生褶皱,极片制造的良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电池的装配方法及电池组,以改善电池的性能。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0005]电池壳体;
[0006]电芯,电芯设置于电池壳体内,电芯包括电芯主体、第一极耳以及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由电芯主体的相对两端延伸而出,以分别连接电池壳体的相对两侧;
[0007]第一连接片,第一连接片包括第一段、第二段以及第三段,第一段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连接第二极耳和电池壳体,当把第三段沿平行于第二极耳的引出方向的方向拉平时,第三段的至少部分位于电池壳体的外侧;
[0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10);电芯(20),所述电芯(20)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10)内,所述电芯(20)包括电芯主体(21)、第一极耳(22)以及第二极耳(23),所述第一极耳(22)和所述第二极耳(23)由所述电芯主体(21)的相对两端延伸而出,以分别连接所述电池壳体(10)的相对两侧;第一连接片(30),所述第一连接片(30)包括第一段(31)、第二段(32)以及第三段(33),所述第一段(3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段(32)和所述第三段(33),所述第二段(32)和所述第三段(33)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极耳(23)和所述电池壳体(10),当把所述第三段(33)沿平行于所述第二极耳(23)的引出方向的方向拉平时,所述第三段(33)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池壳体(10)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段(31)位于所述第二段(32)和所述第三段(33)之间,所述第二段(32)弯折形成于所述第一段(31)的第一侧,所述第三段(33)弯折形成于所述第一段(31)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一段(31)的相对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32)的大表面与所述第一段(31)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段(33)的大表面与所述第一段(31)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32)的大表面略平行于所述第三段(33)的大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3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段(31)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第三段(33)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段(31)为一体成型式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耳(23)的大表面与所述电芯主体(21)的端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段(32)的至少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极耳(23)朝向所述电芯主体(21)端部的大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包括:壳体件(11),所述壳体件(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111)和第二端口(112);第一盖板组件(12),所述第一盖板组件(12)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口(111);第二盖板组件(13),所述第二盖板组件(13)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口(112);其中,所述第一极耳(22)和所述第二极耳(23)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盖板组件(12)和所述第二盖板组件(1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组件(12)包括第一盖板(121)和第一极柱(122),所述第一极柱(122)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121),所述第一极耳(22)连接所述第一极柱(122);所述第二盖板组件(13)包括第二盖板(131)和第二极柱(132),所述第二极柱(132)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板(131),所述第二极耳(23)连接所述第二极柱(13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二连接片(40),所述第一极耳(22)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片(40)与所述第二盖板组件(13)相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把所述第一段(31)沿平行于所述第二极耳(23)的引出方向的方向拉平时,所述第一段(3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池壳体(10)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0)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并列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的一个极耳部和所述第二电芯的一个极耳部形成所述第一极耳(22),所述第一电芯的另一个极耳部和所述第二电芯的另一个极耳部形成所述第二极耳(23);所述第二段(32)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第二段(32)同时连接所述第一电芯的极耳部和所述第二电芯的极耳部。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0)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并列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的一个极耳部和所述第二电芯的一个极耳部形成所述第一极耳(22),所述第一电芯的另一个极耳部和所述第二电芯的另一个极耳部形成所述第二极耳(23);所述第二段(3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分体件(321)和第二分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勇,蒋昕玮,
申请(专利权)人: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