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格栅状前牙备牙观测板及其数字化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2662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格栅状前牙备牙观测板及其数字化制备方法,属于数字化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以备牙指示板的内侧面为参考面,与预备后的预备面形成的空间是由龈缘向切缘均匀过渡的,格栅方便多点观测,且个性化的指示板厚度也能够帮助医生更好的评估牙体预备量,能够满足牙体预备和修复体制作的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备牙观测板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临床中牙体磨除量不易判断的问题,通过厚度为1mm或个性化厚度的格栅进行视觉观测,在直视条件下就能较为精确地评估牙体预备量。能较为精确地评估牙体预备量。能较为精确地评估牙体预备量。

A grid shaped anterior tooth preparation observation plate and its digital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格栅状前牙备牙观测板及其数字化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数字化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格栅状前牙备牙观测板及其数字化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瓷贴面是一种常用的前牙美学修复方式。使用蜡型进行诊断修复,医生和患者确认修复效果后,下一步便是牙体预备。临床操作过程中,在满足贴面预备空间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希望尽可能保留自体牙体组织。如何使用数字化方式量化牙体预备,尽可能保留健康牙体组织从而降低牙髓刺激症状的发生率是修复医生的目标。
[0003]传统方法通过硅橡胶印模来观察牙体预备量,这种方式只能同时获得一个观察窗,需要不断切除硅橡胶获得新的观察窗,临床应用很不方便。现有的牙体定量预备辅助方法有TRS系统和First Fit系统,这两个系统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牙体预备量的问题,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TRS系统只能定点粗略测量,不能获得所有牙面位点的数据,First Fit系统使用技术要求高,且需要特定的器械,增加了成本。
[0004]在中国专利网站中,检索到一篇名为“一种数字化设计制作的个性化牙体预备分步指示导板”的专利(CN201811343388.X),描述了使用数字化设计并打印的多个导板的应用。虽然能较为精确地控制各个预备面的预备量,但是其使用复杂,且步骤较多,对操作要求较高。在各个预备面之间可能会由于操作不当形成台阶等结构。
[0005]在一篇名为“三重刚性约束和引导的牙体预备导板的数字化制备方法”的专利(CN202010459049.9)中,介绍了一种使用三重约束预备牙面,做到了精准牙体预备,但是,在应用导板之后,还是需要针对各个预备面之间的衔接部位进行修整。所以,使用此类预备导板只能预备柱面,无法预备球面,而前牙预备完成后的预备面并不是柱面,而是均匀过渡的曲面。
[0006]因此,当前数字化制备技术依旧无法满足牙体预备和修复体制作的要求,特别是无法随时精确地观测评估牙齿的预备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牙备牙观测板及其数字化制备方法,能够在牙体预备过程中随时较为精确地观测评估牙齿的预备量,从而满足牙体预备和修复体制作的要求。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格栅状前牙备牙观测板的数字化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1)获取患者试戴诊断修复体后的口腔扫描数据;
[0011]2)在牙科修复体设计软件中根据诊断修复体试戴情况调整修饰模型后确定修复体最终的形态;
[0012]3)在数字化设计软件中导入最终修复模型,制作格栅状前牙备牙观测板;
[0013]4)使用3D打印机打印前牙备牙观测板,经后处理,制得格栅状前牙备牙观测板。
[0014]优选地,步骤2)中,根据修复过程中的反馈,对相关修复体形态进行微调,确定最终的修复体形态;若牙体形态不规则,在数字化软件中模拟修复形态,作为修复体最终的修复模型。
[0015]优选地,步骤2)中,牙科修复体设计软件为Exocad软件、3Shape软件或UPCAD软件等;步骤3)中数字化设计软件采用Geomagic Wrap、Geomagic Design、Geomagic studio、Imageware、CopyCAD或RapidForm等软件。
[0016]优选地,步骤3)中,制作格栅状前牙备牙观测板具体操作如下:
[0017]绘制边缘线,确定备牙观测板的覆盖范围,将覆盖区域复制为新的对象,向合方均匀抽壳1mm,生成基板;
[0018]在备牙区每个牙齿上建立三个格栅,且格栅越过牙颈部止于牙龈;
[0019]格栅板与基板进行布尔运算,得到格栅状前牙备牙观测板。
[00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覆盖范围为:后牙覆盖牙冠合面三分之一,不超过外形高点线;前牙覆盖龈缘以下3~5mm,不进入软组织倒凹。
[0021]优选地,步骤4)中,使用3D打印机打印备牙观测板具体为:采用牙科3D打印机与导板材料打印备牙观测板,打印层厚设置为50微米或100微米。
[0022]进一步优选地,采用Sprintray打印机和surgical guide材料。
[0023]优选地,步骤4)中后处理为采用95%酒精溶液清洗5分钟、手工去除支撑后在40℃下光固化30分钟)。
[0024]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采用上述的数字化制备方法制得的格栅状前牙备牙观测板,该格栅状前牙备牙观测板的厚度为1mm,在每个待预备牙面设置三个格栅,间隔1mm,格栅越过牙颈部止于牙龈。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前牙备牙观测板的数字化制备方法,以备牙指示板的内侧面为参考面,与预备后的预备面形成的空间是由龈缘向切缘均匀过渡的,格栅方便多点观测,且个性化的指示板厚度也能够帮助医生更好的评估牙体预备量,能够满足牙体预备和修复体制作的要求。具体优势体现如下:
[0027]1、本专利技术中的备牙观测板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临床中牙体磨除量不易判断的问题,尤其对于医生应用价值更大,通过厚度为1mm或个性化厚度的格栅进行视觉观测,在直视条件下就能较为精确地评估牙体预备量。
[0028]2、本专利技术中的备牙观测板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方便地逐个去除已经观测完部分的格栅,能够为接下来的观测位点提供更好的观测视角;也不需要其他器械辅助,降低了临床操作难度。
[0029]3、本专利技术中的备牙观测板在设计完成后只需要打印一个观测板,不需要打印模型,从而有效降低备牙观测板的耗材成本:打印一件观测板仅需要约4mL材料,按照市场上各种导板材料价格估算成本约为¥6

¥10,与硅橡胶导板方式(成本约¥15

¥20)相比较为经济。相对于TRS系统和First Fit系统,成本更低,制作容易,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步骤流程图;
[0031]图2为最终修复形态的设计图;
[0032]图3为数字化软件中备牙观测板的设计图;其中,(a)为备牙观测板设计完成后的上视图;(b)为前视图;
[0033]图4为3D打印机打印完成的备牙观测板的实体图;
[0034]图5为备牙观测板的应用实体图;其中,(a)为备牙观测板在模型上应用的前视图;(b)为侧视图;
[0035]图6为实例应用中牙体预备量的测量;其中,(a)为将预备前和预备后口扫模型配准后应用垂直截面获取可测量曲线的方式;(b)为获得预备量切面图之后的测量位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格栅状前牙备牙观测板的数字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患者试戴诊断修复体后的口腔扫描数据;2)在牙科修复体设计软件中根据诊断修复体试戴情况调整修饰模型后确定修复体最终的形态;3)在数字化设计软件中导入最终修复模型,制作格栅状前牙备牙观测板;4)使用3D打印机打印前牙备牙观测板,经后处理,制得格栅状前牙备牙观测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状前牙备牙观测板的数字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根据修复过程中的反馈,对相关修复体形态进行微调,确定最终的修复体形态;若牙体形态不规则,在数字化软件中模拟修复形态,作为修复体最终的修复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状前牙备牙观测板的数字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牙科修复体设计软件为Exocad软件、3Shape软件或UPCAD软件;步骤3)中数字化设计软件采用Geomagic Wrap、Geomagic Design、Geomagic studio、Imageware、CopyCAD或RapidForm软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状前牙备牙观测板的数字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制作格栅状前牙备牙观测板具体操作如下:绘制边缘线,确定备牙观测板的覆盖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石柱赵瑞峰钟声谢瑞任楠郑晓娟叶晓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