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圈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661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圈套器,它包括圈套器主体与套圈,所述套圈设置在圈套器主体的前端,所述圈套器主体带动套圈进行推出或收回;套圈可完全收回圈套器主体内。所述套圈为环形结构,所述套圈的前端设置有套圈尖端,所述套圈尖端由套圈前端的两侧丝材拧绕聚拢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用圈套器,除了可进行常规套取、切除息肉外,亦可进行切开、剥离粘膜组织,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成本较低。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圈套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圈套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些消化道内息肉或表层肿瘤常常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进行治疗,常规的切除器械为电圈套器或冷圈套器,一些消化道内黏膜层或黏膜下浅层的早癌、癌前病变和肿瘤常常采用内镜下剥离进行治疗,常规的剥离器械为粘膜切开刀;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圈套器仅可进行一次性切除,因尖端呈现扁平V或者U形,通常不可直接用于粘膜剥离,而常规的粘膜切开刀仅可进行直接剥离,因不带套圈,通常不可直接用于一次性切除。当内镜检查在消化道内同时发现息肉与早癌,并且两者位于不同部位时,需要使用圈套器进行息肉切除,同时使用粘膜切开刀进行早癌剥离,手术过程中需要交换器械,过程较繁锁,延长了手术时间,并且粘膜切开刀价格较贵,增加了治疗费用。因此,需要一款成本较低的带粘膜剥离功能的圈套器,以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0003]虽然,技术专利CN201320604126,也公开了一种内镜下粘膜剥离圈套器,但是套圈结构复杂,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实际难以量产并用于临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圈套器,除了可进行常规套取、切除息肉外,亦可进行切开、剥离粘膜组织,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医用圈套器,它包括圈套器主体与套圈,所述套圈设置在圈套器主体的前端,所述圈套器主体带动套圈进行推出或收回,套圈可完全收回圈套器主体内。所述套圈为环形结构,所述套圈的前端设置有套圈尖端,所述套圈尖端由套圈前端的两侧丝材拧绕聚拢而成。
[0007]进一步,所述套圈尖端呈平直针状。
[0008]进一步,所述套圈前端的位于套圈尖端后方的两侧丝材呈V字形。
[0009]进一步,所述套圈尾端两侧丝材呈Y字形。
[0010]进一步,所述圈套器主体包括外管、拉索、护导管、前端帽、芯杆、电源接头、滑环和助推管,所述滑环套设在芯杆上,所述助推管设置在芯杆内,所述助推管的一端与滑环相连,所述助推管的另一端与拉索的一端相连,所述拉索的另一端与套圈的尾端相连,所述电源接头设置在滑环上;
[0011]所述外管设置在拉索的外侧并与芯杆相连,所述护导管设置在外管的外侧,所述护导管通过前端帽与芯杆连接;
[0012]所述滑环沿芯杆轴线进行往复运动,从而控制套圈从外管中伸出或收回。
[0013]进一步,所述电源接头与助推管电连接,所述助推管与拉索电连接,所述拉索与套圈电连接,所述电源接头用于与高频电设备进行连接。
[0014]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将套圈前端的两侧丝材拧绕聚拢而成套圈尖端,套圈尖端呈平直针状后,仅将套圈尖端从外管中推出,可作为针刀进行黏膜层或黏膜下浅层的早癌、癌前病变和肿瘤剥离。采用这种丝材拧绕的套圈尖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推送阻力小的优点。将套圈完全从外管中推出,可作为圈套器进行息肉或表层肿瘤直接切除;一种器械同时具有两种功能,避免了手术需要更换器械的麻烦,减少了手术时间,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可降低手术费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医用圈套器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医用圈套器的总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医用圈套器的套圈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套圈,101.尖端,102.V字头,103.Y字尾端,2.外管,3.拉索,4.护导管, 5.前端帽,6.芯杆,7.电源接头,8.滑环,9.助推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圈套器,它包括圈套器主体与套圈1,套圈 1设置在圈套器主体的前端,圈套器主体带动套圈1进行推出或收回,套圈1可完全收回圈套器主体内。
[0021]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套圈1为环形结构,套圈1的前端设置有套圈尖端101,套圈尖端101由套圈1前端的两侧丝材拧绕聚拢而成。
[0022]套圈尖端101先由两侧丝材经顺时针或逆时针拧绕合成一股,再将拧绕段后方两侧丝材通过焊接或粘接方式平行聚拢固定,使套圈尖端101呈平直针状,经过拧绕形成的套圈尖端101刚性明显增强,表面圆滑,套圈尖端101作为针刀在进行粘膜剥离时不发生弯折;平行聚拢固定段可避免套圈1从外管2中推出与收回时,套圈尖端101拧绕处受两侧丝材持续收缩与撑开影响而发生散股的现象。
[0023]如图3所示,套圈尖端101后方经过折弯或冲压方式使两侧丝材呈V字头102,V 字形两侧边长相等,可使套圈尖端101在从外管2中推出时始终居中,避免歪斜;V字头102类似常规圈套器的弯曲尖端,有助于套圈1在从外管2伸出时能够有较好的自然张开力量,同时在特殊的难以套取的病变和部位利用尖端101固定后再张开套圈1,有利于目标区域的完整套取。此外,V字头102可使套圈1从外管2中收回时,降低两侧丝材收缩时外管2内壁对套圈1平行并拢段的外力,进一步防止并拢段散开;套圈1尾端两侧丝材经过折弯或冲压方式呈Y字尾端103,Y字尾端103的折角可使套圈1在从外管2中收回时有效降低回收阻力,同时避免了套圈完全从外管中伸出时发生凸跳的现象。
[0024]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圈套器主体包括外管2、拉索3、护导管4、前端帽5、芯杆6、电源接头7、滑环8和助推管9,滑环8套设在芯杆6上,助推管9设置在芯杆 6内,助推管9的一端与滑环8相连,助推管9的另一端与拉索3的一端相连,拉索3 的另一端与套圈1的尾端相连,电源接头7设置在滑环8上;
[0025]外管2设置在拉索3的外侧并与芯杆6相连,护导管4设置在外管2的外侧,护导管4通过前端帽5与芯杆6连接;
[0026]滑环8沿芯杆6轴线进行往复运动,控制套圈1从外管2中伸出或收回。
[002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源接头7与助推管9电连接,助推管9与拉索3电连接,拉索3与套圈1电连接,电源接头7用于与高频电设备进行连接,高频电设备通过电源接头7对套圈1进行通电,实现电刀的功能。
[0028]本实施例的套圈1为环状,其丝材由一根不锈钢或镍钛丝形成,或由一根不锈钢加镍钛材料复合而成的丝形成。或者,套圈1由多股不锈钢或镍钛编织丝形成,或由多股不锈钢加镍钛材料复合而成的编织丝形成。丝材有一定的耐高温性,可保证在长时间通电受热时不发生断裂、散股或其它变形。
[0029]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圈套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圈套器主体与套圈(1),所述套圈(1)设置在圈套器主体的前端,所述圈套器主体带动套圈(1)进行推出或收回;所述套圈(1)为环形结构,所述套圈(1)的前端设置有套圈尖端(101),所述套圈尖端(101)由套圈(1)前端的两侧丝材拧绕聚拢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圈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尖端(101)呈平直针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圈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1)前端的位于套圈尖端(101)后方的两侧丝材呈V字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圈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1)尾端两侧丝材呈Y字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圈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套器主体包括外管(2)、拉索(3)、护导管(4)、前端帽(5)、芯杆(6)、电源接头(7)、滑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曙谢立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康进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