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机匣连接承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6598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4:55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机匣连接承力结构,用于连接固定于内层机匣(13)与外层机匣(14)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可调拉杆组件,每两个可调拉杆组件为一组,每组的可调拉杆组件呈八字形布置,并均匀周向布置于内层机匣(13)与外层机匣(14)之间,可调拉杆组件的长度可调,并且具有多个旋转自由度,解决内外层机匣变形不协调的问题。针对现有加力燃烧室试验设备中支板型式的连接固定结构,存在热态条件下变形不协调、拆卸不方便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带球头结构的切向可调拉杆结构的双层机匣连接承力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安装调试方便、能协调双层机匣周向和轴向热态变形量等优点。热态变形量等优点。热态变形量等优点。

A double-layer casing connecting load-bear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机匣连接承力结构


[0001]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机匣连接承力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双层机匣结构是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试验设备中比较常用的结构,在内外两层机匣中分别通入不同状态的空气来模拟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不同状态下进口条件。现有加力燃烧室试验设备的双层机匣结构采用支板结构(固定支板、浮动支板)实现内外机匣之间的连接。
[0003](1)采用固定支板结构能够解决双层机匣的承力传力问题,但是不能解决热态条件下两层机匣变形不协调问题;
[0004](2)采用浮动支板结构能够两层机匣热态条件下周向或周向变形不协调问题,但是不能解决双层机匣的承力传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层机匣连接承力结构,用于连接固定于内层机匣与外层机匣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可调拉杆组件,每两个可调拉杆组件为一组,每组的可调拉杆组件呈八字形布置,并均匀周向布置于内层机匣与外层机匣之间;
[0006]可调拉杆组件具有拉杆,拉杆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均具有内螺纹,第一端连接有具有左旋外螺纹杆的左旋关节球座,所述左旋外螺纹杆连接有左旋锁紧螺母,第二端连接有具有外螺纹杆的关节球座,所述外螺纹杆连接有和关节球座,左旋关节球座与关节球座均具有球形孔,球形孔安装有能够空间自由转动的球头,球头具有中心孔,内层机匣与外层机匣均具有双耳结构,第一端通过螺栓穿过第一端的中心孔与内层机匣的双耳结构连接,第二端通过螺栓穿过第二端的中心孔与外层机匣的双耳结构连接。
[0007]优选的是,内层机匣与外层机匣的双耳结构的孔沿内层机匣与外层机匣的轴向布置,切向上,也是周向上能够承受更多的载荷。
[0008]优选的是,所述双耳结构与左旋关节球座,双耳结构与关节球座连接处均具有垫片,用于调整所述双耳结构与左旋关节球座,双耳结构与关节球座连接处的间隙大小,间隙能够给内层机匣与外层机匣在热膨胀的时候留有形变的空间,避免刚性连接造成应力。
[0009]优选的是,所述螺栓具有与其连接的螺母,所述螺母包括开槽螺母,开槽螺母连接有开口销,用于使开槽螺母锁紧。
[0010]优选的是,每组可调拉杆组件与内层机匣连接的两个双耳结构为一个整体。
[0011]优选的是,每组的可调拉杆组件之间的夹角60
°
~120
°
,避免夹角过小,周向的承载能力不够,角度过大会产生径向的支撑力不够。
[0012]优选的是,可调拉杆组件的数量为2~8组,组数有工况环境而定。
[0013]优选的是,可调拉杆组件总长度为内层机匣与外层机匣距离的1.2~1.5倍。
[0014]本申请的优点包括:切向可调拉杆可以实现内外两层机匣的连接,在热态工作时
可调拉杆可以绕球头转动,解决内外层机匣变形不协调的问题。针对现有加力燃烧室试验设备中支板型式的连接固定结构,存在热态条件下变形不协调、拆卸不方便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球头结构的切向可调拉杆结构的双层机匣连接承力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安装调试方便、能协调双层机匣周向和轴向热态变形量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双层机匣连接承力结构侧向视图;
[0016]图2双层机匣连接承力结构正向视图;
[0017]图3可调拉杆组件布局结构图;
[0018]图4可调拉杆组件结构图;
[0019]图5可调拉杆固定(内层机匣侧)结构图;
[0020]图6可调拉杆固定(外层机匣侧)结构图;
[0021]图7可调拉杆冷热态变形协调示意图;
[0022]其中,1

拉杆;2

球头;3

左旋关节球座;4

关节球座;5

左旋锁紧螺母;6

锁紧螺母;7

可调拉杆固定座;8

可调拉杆固定螺栓;9

开槽螺母;10

开口销;11

拉杆固定座;

12垫片;13

内层机匣;14

外层机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4]如图一种双层机匣连接承力结构设计,由8个拉杆1、16个球头2、8个左旋关节球座3、8个关节球座4、8个左旋锁紧螺母5、8个锁紧螺母6、4个可调拉杆固定座7、16个可调拉杆固定螺栓8、24个开槽螺母9、24个开口销10、8个拉杆固定座11、32个垫片12、1个内层机匣13、1个外层机匣14组成。其特征为:球头2装入左旋关节球座3和关节球座4中,再分别通过左旋锁紧螺母5和锁紧螺母6固定在拉杆1两端组成可调拉杆结构,可调拉杆的一端通过可调拉杆固定螺栓8与固定在内层机匣13上的可调拉杆固定座7相连,可调拉杆的另一端通过可调拉杆固定螺栓8与拉杆固定座11相连,拉杆固定座11穿过外层机匣14后用开槽螺母9固定在外层机匣14上,组成双层机匣连接承力结构系统。
[0025]拉杆1、球头2、左旋关节球座3、关节球座4、左旋锁紧螺母5、锁紧螺母6组成的可调拉杆组件长度可调,具体尺寸可以按照设计要求的内外两层机匣的直径计算得出,并且在装配过程中可以调整;
[0026]可调拉杆固定座7为双耳结构,周向均布4个,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在内层机匣13上,也可以与内层机匣13一体化设计;
[0027]拉杆固定座11,周向均布8个,拉杆固定座位于外层机匣14内侧,并固定在外层机
匣14上;
[0028]拉杆组件两端分别通过可调拉杆固定螺栓8固定在可调拉杆固定座7和拉杆固定座11上,用开槽螺母9固定后并用开口销10锁紧;
[0029]可调拉杆固定螺栓8和拉杆1的直径尺寸可以根据内层机匣重量进行强度评估后确定;
[0030]每组的可调拉杆组件之间的夹角60
°
,避免夹角过小,周向的承载能力不够,角度过大会产生径向的支撑力不够。
[0031]可调拉杆组件总长度为内层机匣与外层机匣距离的1.4倍。
[0032]球头2可以在拉杆组件两端的左旋关节球座3和关节球座4中自由转动,因此可以解决内外两层机匣热态变形不协调问题。
[0033]本申请切向,也是周向可调拉杆可以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机匣连接承力结构,用于连接固定于内层机匣(13)与外层机匣(14)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可调拉杆组件,每两个可调拉杆组件为一组,每组的可调拉杆组件呈八字形布置,并均匀周向布置于内层机匣(13)与外层机匣(14)之间;可调拉杆组件具有拉杆(1),拉杆(1)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均具有内螺纹,第一端连接有具有左旋外螺纹杆的左旋关节球座(3),所述左旋外螺纹杆连接有左旋锁紧螺母(5),第二端连接有具有外螺纹杆的关节球座(4),所述外螺纹杆连接有和关节球座(4),左旋关节球座(3)与关节球座(4)均具有球形孔,球形孔安装有能够空间自由转动的球头(2),球头(2)具有中心孔,内层机匣(13)与外层机匣(14)均具有双耳结构,第一端通过螺栓穿过第一端的中心孔与内层机匣(13)的双耳结构连接,第二端通过螺栓穿过第二端的中心孔与外层机匣(14)的双耳结构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机匣连接承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内层机匣(13)与外层机匣(14)的双耳结构的孔沿内层机匣(13)与外层机匣(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亢王建培李江宁才娟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