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62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其通过转动操作部的处置器具提升台操作柄,从而在固定了导丝位置的状态下即使手离开处置器具提升台操作柄,也能够维持导丝的位置固定。该内窥镜具有用于将从插入部的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上设置的前端开口部突出的处置器具的前端引导至所期望位置的处置器具提升台;驱动上述处置器具提升台的提升台驱动机构,其转动自由地嵌入在设于由封装部件覆盖的操作部内的O型圈保持部件上;用于固定从插入部的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上设置的前端开口部突出的导丝的位置的导丝固定单元;操作该导丝固定单元的操作柄;以及在固定了所述导丝的位置的状态下固定所述操作柄的位置的O型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其使导丝从插入部的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上设置的前端开口部突出,使用该导丝将处置器具引导至患部来进行处置。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公知有将内窥镜插入体腔内,而且在该内窥镜的插入部设置的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中选择性地插入各种处置器具,并使处置器具从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开口突出,从而进行体腔内的各种处置。在这种内窥镜中,在其插入部的前端配置有用于固定该内窥镜的物镜等的部件(以下称为前端硬质部)。在前端硬质部上以贯通该前端硬质部的形式设置有管状部件,该管状部件用于使插入到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中的处置器具插通。该管状部件的前端部的开口与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开口连通,并且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的前端部的内周嵌合固定在管状部件的后端部外周上。该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的后端部在内窥镜操作部中开口。近年来,使用在插入部前端的侧面设有摄像光学系统的所谓侧视型内窥镜,来进行对消化管系统和胰胆管系统处患部的处置。在使用该侧视型内窥镜对胰胆管系统等进行的处置中,包括使用内窥镜对胆管和胰管进行造影的诊断处置,以及使用气囊(balloon)和把持处置器具取出存在于总胆管等内的胆结石的治疗性处置。在胰管、胆管或者肝管等的内窥镜处置时,由于胰管、胆管或者肝管等是非常细的管,难以将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插入上述这些管中,因此通常将侧视型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插入到十二指肠乳头附近,从此处开始在X射线透视状态下,将导丝从插入部前端的侧面即插入部的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的前端设置的开口部插入上述这些管中,并引导该导丝,将导管等处置器具选择性地插入胰管、胆管或者肝管中。并且,在使导丝或处置器具从插入部的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的前端设置的开口部插入上述这些管中时,通过提升设置于插入部的开口部附近的所谓处置器具提升台,使导丝或处置器具的行进方向从内窥镜插入部内的行进方向变更为朝向形成于侧面的开口部的方向。这样,对于管径较细的胰管、胆管或者肝管,一经将导丝插入,则可以使处置器具在上述管中多次进行插拔。另外,在使处置器具从胰管、胆管或者肝管拔出时,由于该处置器具与导丝紧密接触,而存在无意间将该导丝和处置器具一起拔出的情况。如上所述,由于胰管、胆管或者肝管等管非常之细,对这些管插入导丝的操作困难,因此对操作者而言,将导丝多次插入胰管、胆管或者肝管等需要非常烦杂的劳力。因此,操作者在将处置器具拔出时,为了避免使导丝从胰管、胆管或者肝管拔出,助手必须将导丝向着上述管一直插入,而这样的作业对于操作者和助手来说非常烦琐。因此在内窥镜诊断治疗中,存在由于人工成本高,而加重医院和患者的费用负担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案,即在将处置器具从胰管、胆管或者肝管拔出时,通过所述处置器具提升台使处置器具相对于导丝弯曲后的位置从上述管中拔出,然后通过对自由旋转地设置在操作部上的处置器具提升台操作柄进行转动操作,在使所述处置器具提升台进一步提升的同时使导丝进一步提升,通过使该导丝夹持于处置器具提升台和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之间,来固定导丝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处置器具拔出时,导丝的位置固定于处置器具提升台和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之间,因而具有不会使导丝从上述管路拨出的优点。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4905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中,由于没有考虑导丝位置固定状态的维持方法,因此在对处置器具提升台操作柄进行转动操作而使所述处置器具提升台提升,固定所述导丝位置的状态下,当操作者的手从所述处置器具提升台操作柄离开时,处置器具提升台操作柄从固定位置回到转动前的位置,导丝固定被无意地解除,因此可能导致在使处置器具从胰管、胆管或者肝管拔出时,也将导丝从上述这些管中拔出。另一方面,在内窥镜的前端硬质部中配置的管状部件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的内径的情况下,在使处置器具贯通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使该处置器具从前端部的开口突出时,由于管状部件的内径较大而存在处置器具位置晃动的问题。另外,在为了避免插入于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中的处置器具产生晃动,使该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在全长范围内变细的情况下,又导致该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与处置器具间的阻力增大,其结果,存在处置器具的插入力量增大而难以插入相关的处置器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其在通过转动操作部的处置器具提升台操作柄,从而固定导丝位置的状态下,即使手从处置器具提升台操作柄离开,也能够维持导丝的位置固定。此外,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其具有能够在将处置器具插入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而使其从前端部开口突出时,在抑制处置器具的位置晃动的同时减小处置器具的插通力量的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具有处置器具提升台,其用于将从插入部的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上设置的前端开口部突出的处置器具的前端引导至所期望的位置;驱动机构,其自由转动地嵌入在被封装部件覆盖的操作部内设置的轴上,驱动上述处置器具提升台;导丝固定单元,其用于固定从插入部的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上设置的前端开口部突出的导丝的位置;操作所述导丝固定单元的导丝固定操作部件;以及固定单元,其在固定了所述导丝的位置的状态下,固定所述导丝固定操作部件的位置。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具有处置器具插通用的管状部件,其配设为贯通插入部的前端设置的硬质部,其一端与形成于所述插入部前端的开口连通;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其配设在所述插入部中,一端的开口嵌合固定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另一端外周上,另一端在操作部中开口,该内窥镜的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部件的开口的内径比所述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的一端的开口的内径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可以起到如下效果在通过转动操作部的处置器具提升台操作柄而固定了导丝位置的状态下,即使手从处置器具提升台操作柄离开,也能够维持导丝的位置固定。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可以起到如下效果在将处置器具插入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而使其从前端开口突出时,可以在抑制处置器具的位置晃动的同时减小处置器具的插通力。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从前方右斜上侧观察由内窥镜及周边设备构成的内窥镜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设置于图3的前端硬质部的连接管与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的嵌合的变形例的放大剖面图。图5是表示图4的连接管的内径部形状的剖面图。图6是以连接操作柄的提升台驱动机构为中心来说明图1的内窥镜的操作部内部结构概略的透视主视图。图7是沿着图6的VII-VII线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在固定了图3的导丝的位置时的固定操作柄的转动位置的固定单元的变形例的操作部主视图。图9是沿着图8的IX-IX线的图。图10是表示在固定图3的导丝的位置时的固定操作柄的转动位置的固定单元的另一变形例的操作部主视图。图11是表示在固定图3的导丝的位置时的固定操作柄的转动位置的固定单元的另一变形例的操作部主视图。图12是表示在图1的操作柄的把持部的把持面上形成的防滑部变形例的把持部放大立体图。图13表示使用者使用图1的监视器识别正在使用带有导丝固定功能的内窥镜的变形例。标号说明1内窥镜;12内窥镜插入部;13操作部;13g操作部封装部件;13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具有:处置器具提升台,其用于将从插入部的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上设置的前端开口部突出的处置器具的前端引导至所期望的位置;驱动机构,其转动自由地嵌入在由封装部件覆盖的操作部内设置的轴上,驱动所述处置器具提升台;导丝固定单元,其固定从插入部的处置器具插通用通道上设置的前端开口部突出的导丝的位置;操作所述导丝固定单元的导丝固定操作部件;以及固定单元,其在固定了所述导丝的位置的状态下,固定所述导丝固定操作部件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田原崇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