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入口双向转换仓房氮气充环管道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613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入口双向转换仓房氮气充环管道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制氮机,风机,蝶阀1,蝶阀2,蝶阀3,蝶阀4,风机入口管组,风机出口管组A,仓房氮气循环出入汇管C,仓房氮气循环出入汇管D,氮气入口管组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出入口双向转换仓房氮气充环管道模组采用两对电动蝶阀交叉控制,实现进出仓氮气的双向调换。经过两种模式转换,最终达到氮气循环出入口双向转换的目的。本管道模组所使用蝶阀为电动蝶阀,可通过控制程序实现自动切换,反应迅速,切换方便,有效节省了人为操作的繁琐,提高了操作效率。提高了操作效率。提高了操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入口双向转换仓房氮气充环管道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氮气充环气调
,特别涉及一种出入口双向转换仓房氮气充环管道模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粮食仓储行业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行业政策的调整,粮食仓储企业为了保证粮食储藏安全,及达到绿色储粮效果,仓储企业生产作业都需要使用到氮气充环气调设备。作为氮气充环气调设备重要组成部分,充环管道模组的可调节性也越发突显出其重要性。
[0003]目前现有充环管道为单向传输管道,对于传输方向的调整很不方便,在实现气体传输方向调换时结构复杂,操作流程多。同时现有充环管道对不同使用场景的适应能力低装置结构复杂,操作流程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出入口双向转换仓房氮气充环管道模组,便于在不同气调进出口情况下可以正常运行,实现氮气充环功能。该管道模组包括制氮机、风机、蝶阀1、蝶阀2、蝶阀3、蝶阀4、风机入口管组、风机出口管组A、氮气循环出入汇管C、氮气循环出入汇管D、氮气入口管组B,其特征在于:制氮机具有氮气出气口、制氮原料进气口,风机具有出气口、进气口,风机入口管组具有风机入口管组出气口、风机入口管组进气口1、风机入口管组进气口2、过滤器、三通1,风机出口管组A具有管组A 出气口、管组A进气口,氮气循环出入汇管C具有汇管C气口1、汇管C气口2、汇管C气口3、三通2,氮气循环出入汇管D具有汇管D气口1、汇管D气口2、汇管D气口3、三通3,氮气入口管组B具有管组B出气口1、管组B出气口2、管组B进气口、三通4,氮气出气口经管路与氮气入口管组B的管组B进气口连接,制氮原料进气口经管路与风机出口管组A的管组A出气口连接,管组A进气口与风机的出气口连接,出气口与风机入口管组的风机入口管组出气口连接,风机入口管组的三通1经管道与风机入口管组进气口1、风机入口管组进气口2、过滤器连接,过滤器经管道与风机入口管组出气口连接,氮气循环出入汇管C的三通2经管道与汇管C气口1、汇管C气口2、汇管C气口3连接,氮气循环出入汇管D的三通3经管道与汇管D气口1、汇管D气口2、汇管D气口3连接,氮气入口管组B的三通4经管道与管组B出气口1、管组B出气口2、管组B进气口连接,蝶阀1连接氮气循环出入汇管C的汇管C气口2和氮气入口管组B的管组B出气口2,蝶阀2连接风机入口管组的风机入口管组进气口1和氮气循环出入汇管C的汇管C气口3,蝶阀3连接氮气入口管组B的管组B出气口1和氮气循环出入汇管D的汇管D气口2,蝶阀4连接风机入口管组的风机入口管组进气口2和氮气循环出入汇管D的汇管D气口3。
[0005]蝶阀1加蝶阀3和蝶阀2加蝶阀4两对蝶阀,两对所述蝶阀环形布置,两对所述蝶阀其中蝶阀1和蝶阀3开启,蝶阀2和蝶阀4关闭,或者蝶阀1和蝶阀3关闭,蝶阀2和蝶阀4开启,进行交叉同步控制,实现进出仓氮气的双向调换。
[0006]作为优选管道材质为卫生级不锈钢管道。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出入口双向转换仓房氮气充环管道模组,组成结构简单,管路连接方便,通过该装置的正常运行,氮气循环出入汇管C为充环氮气入口时,氮气循环出入汇管D为充环氮气出口,氮气循环出入汇管C为充环氮气出口时,氮气循环出入汇管D为充环氮气入口,可以在两个进出口之间进行气体传输方向的转换。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制氮机;2、风机;3、蝶阀1;4、蝶阀2;5、蝶阀3;6、蝶阀4;7、风机入口管组;8、风机出口管组A;9、氮气循环出入汇管C;10、氮气循环出入汇管D; 11、氮气入口管组B;101、氮气出气口;102、制氮原料进气口;201、出气口;202、进气口;701、风机入口管组出气口;702、风机入口管组进气口1;703、风机入口管组进气口2;704、过滤器;705、三通1;801、管组A出气口;802管组A进气口;901、汇管C气口 1;902、汇管C气口2;903、汇管C气口3;904、三通2;1001、汇管D气口1;1002、汇管D 气口2;1003、汇管D气口3;1004、三通3;1101、管组B出气口1;1102、管组B出气口2; 1103、管组B进气口;1104、三通4。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11]如图1所示,本技术为氮气冷却装置,包括制氮机、风机、蝶阀1、蝶阀2、蝶阀3、蝶阀4、风机入口管组、风机出口管组A、氮气循环出入汇管C、氮气循环出入汇管D、氮气入口管组B,其特征在于:制氮机具有氮气出气口、制氮原料进气口,风机具有出气口、进气口,风机入口管组具有风机入口管组出气口、风机入口管组进气口1、风机入口管组进气口2、过滤器、三通1,风机出口管组A具有管组A出气口、管组A进气口,氮气循环出入汇管C具有汇管C气口1、汇管C气口2、汇管C气口3、三通2,氮气循环出入汇管D 具有汇管D气口1、汇管D气口2、汇管D气口3、三通3,氮气入口管组B具有管组B出气口1、管组B出气口2、管组B进气口、三通4,氮气出气口经管路与氮气入口管组B的管组B进气口连接,制氮原料进气口经管路与风机出口管组A的管组A出气口连接,管组A进气口与风机的出气口连接,出气口与风机入口管组的风机入口管组出气口连接,风机入口管组的三通 1经管道与风机入口管组进气口1、风机入口管组进气口2、过滤器连接,过滤器经管道与风机入口管组出气口连接,氮气循环出入汇管C的三通2经管道与汇管C气口1、汇管C气口2、汇管C气口3连接,氮气循环出入汇管D的三通3经管道与汇管D气口1、汇管D气口2、汇管D 气口3连接,氮气入口管组B的三通4经管道与管组B出气口1、管组B出气口2、管组B进气口连接,蝶阀1连接氮气循环出入汇管C的汇管C气口2和氮气入口管组B的管组B出气口2,蝶阀2连接风机入口管组的风机入口管组进气口1和氮气循环出入汇管C的汇管C气口3,蝶阀3 连接氮气入口管组B的管组B出气口1和氮气循环出入汇管D的汇管D气口2,蝶阀4连接风机入口管组的风机入口管组进气口2和氮气循环出入汇管D的汇管D气口3。
[0012]工作时蝶阀1加蝶阀3和蝶阀2加蝶阀4两对蝶阀,两对所述蝶阀环形布置,两对所述蝶阀其中蝶阀1和蝶阀3开启,蝶阀2和蝶阀4关闭,或者蝶阀1和蝶阀3关闭,蝶阀2和蝶阀4开启,进行交叉同步控制,实现进出仓氮气的双向调换。
[0013]以上所述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示内容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入口双向转换仓房氮气充环管道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制氮机(1)、风机(2)、蝶阀1(3)、蝶阀2(4)、蝶阀3(5)、蝶阀4(6)、风机入口管组(7)、风机出口管组A(8)、氮气循环出入汇管C(9)、氮气循环出入汇管D(10)、氮气入口管组B(11),其特征在于:制氮机(1)具有氮气出气口(101)、制氮原料进气口(102),风机(2)具有出气口(201)、进气口(202),风机入口管组(7)具有风机入口管组出气口(701)、风机入口管组进气口1(702)、风机入口管组进气口2(703)、过滤器(704)、三通1(705),风机出口管组A(8)具有管组A出气口(801)、管组A进气口(802),氮气循环出入汇管C(9)具有汇管C气口1(901)、汇管C气口2(902)、汇管C气口3(903)、三通2(904),氮气循环出入汇管D(10)具有汇管D气口1(1001)、汇管D气口2(1002)、汇管D气口3(1003)、三通3(1004),氮气入口管组B(11)具有管组B出气口1(1101)、管组B出气口2(1102)、管组B进气口(1103)、三通4(1104),氮气出气口(101)经管路与氮气入口管组B(11)的管组B进气口(1103)连接,制氮原料进气口(102)经管路与风机出口管组A(8)的管组A出气口(801)连接,管组A进气口(802)与风机(2)的出气口(201)连接,出气口(201)与风机入口管组(7)的风机入口管组出气口(701)连接,风机入口管组(7)的三通1(705)经管道与风机入口管组进气口1(702)、风机入口管组进气口2(703)、过滤器(704)连接,过滤器(704)经管道与风机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建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顺安达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