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导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6081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骨科导航装置,其包括操作臂固定座、多个位移传感器、操作臂一、打钉装置、操作臂二及定位装置,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操作臂一和操作臂二的位移轨迹;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连接于操作臂二的框体、活动设置于框体内的定位板、活动设置于定位板内的定位件及由定位件的外侧壁向内凹设而成的容置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骨科导航装置的辅助作用,控制系统实时显示出打钉装置、钉道及患者的手术部位的位置关系,医护人员能手动操控打钉装置至合适位置后再将克氏针打入患者的体内,能有效避开错杂纷乱的血管、神经,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患者痛楚。操作臂一及操作臂二的结构简单、灵活性高。性高。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导航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指一种骨科导航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进行骨科手术时涉及一些固定器械的植入,例如骨钉等的植入;在植入固定器械前通常需要预先建立工作通道。医护人员根据对人体解剖结构的了解,结合手感和经验进行的试探性的工作通道的建立过程容易导致了较高的误置几率以及造成不必要的人体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保证工作通道建立的准确性成为骨科手术成功的关键。
[0003]但是,现有的采用机械臂建立工作通道的骨科导航装置,机械臂带动钻头在工作时,即钻头的尖端较锋利,即使存在提示的情况下,依然有可能会钻通骨组织,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且如果工作通道建立时出现误差,也无法及时停止,会对患者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现有的采用VR辅助医护人员建立工作通道的骨科导航装置同样存在很多弊端,骨科医生需要佩戴VR眼镜进行手术,改变了骨科医生的手术习惯,增加了手术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大了手术风险。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导航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骨科导航装置,其包括操作臂固定座、多个位移传感器、一端与操作臂固定座连接的操作臂一、与操作臂一的另一端连接的打钉装置、一端与操作臂固定座连接并位于操作臂一的下方的操作臂二及能与操作臂二的另一端连接的定位装置,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操作臂一和操作臂二的位移轨迹;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连接于操作臂二的框体、活动设置于框体内的定位板、活动设置于定位板内的定位件及由定位件的外侧壁向内凹设而成的容置腔。
[0007]进一步地,所述骨科导航装置还包括射线装置,所述射线装置用于与定位件对应配合使用。
[0008]进一步地,所述操作臂一包括多个连杆一,多个所述连杆一依次首尾铰接;所述操作臂二包括多个连杆二,多个所述连杆二依次首尾铰接;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分别与多个连杆一和多个连杆二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分别检测多个连杆一和多个连杆二的位移轨迹。
[0009]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框体上的分隔板及活动设置于框体内的替换板,所述替换板与定位板分别位于分隔板的两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框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定位插孔,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与两个定位插孔对应连通;所述操作臂二上设置有与定位插孔凹凸适配的定位插头,所述定位插头上设置有激光定位机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活动设置于框体内的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位于定位板的下方,所述下固定板设置有避让孔;所述定位板的厚度小于替换板的厚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的形状呈圆柱形或球形。
[0013]进一步地,所述骨科导航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操作臂固定座的固定装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操作臂固定座包括基座、设置于基座上并沿竖直方向可伸缩设置的固定杆及设置于固定杆上的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与固定装置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与固定杆转动连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骨科导航装置的辅助作用,控制系统实时显示出打钉装置、钉道及患者的手术部位的位置关系,医护人员能手动操控打钉装置至合适位置后再将克氏针打入患者的体内,能有效避开错杂纷乱的血管、神经,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患者痛楚。操作臂一及操作臂二的结构简单,骨科医生直接拉动操作臂一和操作臂二,实现定位装置和打钉装置的位置的调节,在提高手术灵活性的同时,减少了动力源,节约了操作臂一和操作臂二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定位装置的爆炸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操作臂一;2、操作臂二;3、操作臂固定座;4、打钉装置;5、定位装置;6、射线装置;7、手术床;8、固定装置;11、连杆一;21、连杆二;22、定位插头;31、基座;32、固定杆;33、连接杆;51、框体;52、定位板;53、定位件;54、容置腔;55、分隔板;56、替换板;57、定位插孔;58、下固定板;59、避让孔;60、硅胶盲孔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骨科导航装置,其包括操作臂固定座3、多个位移传感器、一端与操作臂固定座3连接的操作臂一1、与操作臂一1的另一端连接的打钉装置4、一端与操作臂固定座3连接并位于操作臂一1的下方的操作臂二2及能与操作臂二2的另一端连接的定位装置5,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操作臂一1和操作臂二2的位移轨迹;所述定位装置5包括连接于操作臂二2的框体51、活动设置于框体51内的定位板52、活动设置于定位板52内的定位件53及由定位件53的外侧壁向内凹设而成的容置腔54。
[0024]进一步地,所述骨科导航装置还包括射线装置6及用于放置定位装置5的手术床7,所述射线装置6位于手术床7的一侧,所述射线装置6用于与定位件53对应配合使用。具体地,所述射线装置6可采用C臂机;所述定位装置5采用在X光下不会显影的材料制成;所述定位件53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操作臂一1包括多个连杆一11,多个所述连杆一11依次首尾铰接;所述操作臂二2包括多个连杆二21,多个所述连杆二21依次首尾铰接;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分别与多个连杆一11和多个连杆二21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分别
检测多个连杆一11和多个连杆二21的位移轨迹;相邻的两个连杆二21的铰接处设置有锁止装置。
[0025]骨科导航装置的导航步骤如下:
[0026]步骤一:在多个容置腔54内注入适量的造影剂,然后使用硅胶盲孔塞60封堵住容置腔54的开口处,然后,再将定位件53插设于定位板52内,最后将定位板52放置于框体51内并固定。
[0027]步骤二:将定位装置5放置在手术床7上,再让患者平躺在手术床7上,并使得定位板52位于患者的手术部位的下方,最后将定位装置5、患者的手术部位与手术床7三者相互固定。
[0028]步骤三:将射线装置6移动到患者的手术部位的上方,启动射线装置6进行影响扫描,并将得到手术部位的影像数据及定位件53的影像数据传输至mimics软件。
[0029]步骤四:在mimics软件里面导入标准的定位件53的模型,再使用mimics里面的点云功能与C臂机扫描得到的定位件53的影像数据来配准,以得到标准的定位件53的影像数据。增加此步骤,是为了避免C臂机扫描得到的定位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臂固定座(3)、多个位移传感器、一端与操作臂固定座(3)连接的操作臂一(1)、与操作臂一(1)的另一端连接的打钉装置(4)、一端与操作臂固定座(3)连接并位于操作臂一(1)的下方的操作臂二(2)及能与操作臂二(2)的另一端连接的定位装置(5),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操作臂一(1)和操作臂二(2)的位移轨迹;所述定位装置(5)包括连接于操作臂二(2)的框体(51)、活动设置于框体(51)内的定位板(52)、活动设置于定位板(52)内的定位件(53)及由定位件(53)的外侧壁向内凹设而成的容置腔(5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科导航装置还包括射线装置(6),所述射线装置(6)用于与定位件(53)对应配合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臂一(1)包括多个连杆一(11),多个所述连杆一(11)依次首尾铰接;所述操作臂二(2)包括多个连杆二(21),多个所述连杆二(21)依次首尾铰接;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分别与多个连杆一(11)和多个连杆二(21)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分别检测多个连杆一(11)和多个连杆二(21)的位移轨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5)还包括设置于框体(51)上的分隔板(55)及活动设置于框体(51)内的替换板(56),所述替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亿兴旺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