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锚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5879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应力锚碇结构,包括锚碇件、桩基础组件、锚碇基础和紧固件;所述锚碇件安装于锚碇基础上,所述桩基础组件的一端卡接在锚碇基础内,另一端与锚碇件连接,且所述桩基础组件内设有至少一件的预应力锚索;所述紧固件安装于锚碇基础上并位于所述锚碇件相对设置的两侧,用于实现锚碇件位置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强底部进行扩挖的桩基础,将大地/山体和该预应力锚碇结构锁定,并采用紧固件对锚碇件进行夹持固定,以与锚碇件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增加该预应力锚碇结构的重量,实现减少使用混凝土方量的目的。减少使用混凝土方量的目的。减少使用混凝土方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锚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锚碇
,具体涉及一种集桩基础于一体的预应力锚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锚碇是一种起稳定作用的结构,一般通过与之相连的缆索向其他结构提供稳定的拉力作用,以保证其他结构的稳定,锚碇的稳定性主要需要考虑锚碇结构的抗滑移性和抗剪切作用。
[0003]目前常用的锚碇结构有重力式锚碇,重力式锚碇主要依靠自重承载,结构形式简单,安全储备较高,对围岩质量级别的要求比隧道式、岩锚等其他形式锚锭结构低,因而适用范围广,成为大跨度悬索桥的首选锚碇形式。其缺点在于体型较大,可能造成经济和资源浪费。
[0004]由于岩土介质力学行为的复杂性,以及目前在重力式锚碇与地基的相互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尚存在不足,使得当前工程上普遍将锚碇简化为独立结构研究其力系平衡,较少考虑锚碇与地基的协同作用,不符合锚锭的真实工作状态。
[0005]目前重力式锚碇设计通常只考虑锚碇混凝土与基岩的平均摩擦系数,然而岩体属非连续非均匀各项异性介质,

不同的节理密度、不同的含水量及矿物成分的差异会影响到摩擦系数的大小,

锚碇混凝土温度梯度的变化、岩体的流变性对长期摩擦系数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锚碇自身的几何形态也会改变与岩体间的摩擦系数,从而影响对其承载性能的评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阻滑结构和回填上覆材料增加承载等措施增强基底摩擦性能的一种预应力锚碇结构。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锚碇结构,包括锚碇件、桩基础组件、锚碇基础和紧固件;所述锚碇件安装于锚碇基础上,所述桩基础组件的一端卡接在锚碇基础内,另一端与锚碇件连接,且所述桩基础组件内设有至少一件的预应力锚索;所述紧固件安装于锚碇基础上并位于所述锚碇件在预应力锚索作用力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侧,用于实现锚碇件位置固定。
[0008]可选的,所述桩基础组件包括多个相同结构的桩基础单体;或所述桩基础组件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结构的桩基础单体。
[0009]可选的,所述桩基础单体为倒置的T形结构或倒置的平头铆钉结构。
[0010]可选的,所述锚碇基础设置为上端小、下端大的结构。
[0011]可选的,所述锚碇件和紧固组件均安装在锚碇基础的上端面上;所述锚碇基础的上端面整体设置为内凹的弧形结构。
[0012]可选的,该预应力锚碇结构整体设置为上端小、下端大的结构,且在所述预应力锚
碇结构的上端,锚碇件和紧固件配合形成凹槽。
[0013]可选的,该预应力锚碇结构上端的凹槽内回填上覆材料。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增强底部进行扩挖的桩基础,将大地/山体和该预应力锚碇结构锁定,并采用紧固件对锚碇件进行夹持固定,以与锚碇件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增加该预应力锚碇结构的重量,实现减少使用混凝土方量的目的。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扩挖后的锚碇基础使剪切面下移,从而使抗滑移能力更强。
[0017]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技术实用例中的一种预应力锚碇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用例中第一种结构形式的桩基础组件与锚碇件连接后的轴测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用例中第二种结构形式的桩基础组件与锚碇件连接后的轴测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用例中第三种结构形式的桩基础组件与锚碇件连接后的轴测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实用例中第四种结构形式的桩基础组件与锚碇件连接后的轴测示意图。
[0024]其中:
[0025]1、锚碇件,2、桩基础组件,2.1、桩基础一,2.2、桩基础二,3、锚碇基础,4、紧固件;
[0026]A表示为连接桥梁锚索的作用力点;
[0027]箭头方向表示为连接桥梁锚索的作用力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等能够更加明确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技术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确比例,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本技术中所提及的若干,并非限于附图实例中具体数量;本技术中所提及的


’‘

’‘

’‘

’‘

’‘

’‘

’‘
顶部
’‘
底部
’‘
中部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基于本技术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不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亦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实用例:
[0030]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应力锚碇结构,包括锚碇件1、桩基
础组件2、锚碇基础3和紧固件4,桩基础组件2设置为仅由桩基础一2.1组成的结构,桩基础一2.1的上端与锚碇件1的底端面连接,桩基础一2.1的下端卡接在锚碇基础3内,并通过与分别设置于锚碇件1的两侧面的两件紧固件4形成一个整体,以增加该预应力锚碇结构的重量。
[0031]可选的,所述桩基础一2.1设置为倒置的T形结构,以保证桩基础组件2与锚碇基础3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桩基础组件2不易拔出。
[0032]当桩基础组件2仅包含桩基础一2.1时,根据应用该预应力锚碇结构的拉力情况,存在两种结构形式。参见图2所示,桩基础一2.1的T形结构的水平段设置为与连接桥梁锚索的作用力方向平行;或参见图5,桩基础一2.1的T形结构的水平段设置为与连接桥梁锚索的作用力方向垂直。
[0033]可选的,所述锚碇基础3设置为上端小、下端大的结构,以使其通过与紧固件4的配合形成一个上端小且带有内凹槽、下端大的结构,并通过在内凹槽内回填上覆材料(如土层),从而提高该预应力锚碇结构抗滑性能;同时通过将该预应力锚碇结构埋入大地/山体内,使该预应力锚碇结构的重心降低,增加抗拉性能。
[0034]所述桩基础组件2除上述所述的结构以外,根据安装该预应力锚碇结构处的岩体实际情况(岩体质量较松时),其结构还可设置为参见图3所示的桩基础组件2

式结构,所述桩基础组件2

设置为仅由桩基础二2.2组成的结构,所述桩基础二2.2设置为倒置的是平头铆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锚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锚碇件、桩基础组件、锚碇基础和紧固件;所述锚碇件安装于锚碇基础上,所述桩基础组件的一端卡接在锚碇基础内,另一端与锚碇件连接,且所述桩基础组件内设有至少一件的预应力锚索;所述紧固件安装于锚碇基础上并位于所述锚碇件在预应力锚索作用力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侧,用于实现锚碇件位置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锚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础组件包括多个相同结构的桩基础单体;或所述桩基础组件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结构的桩基础单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锚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础单体为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洪举赵伟王浩彭力郭吉平刘彬敖登榜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