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S弯喷管及其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25672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S弯喷管,涉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该S弯喷管包括S型弯曲段和等直段,所述S型弯曲段的进口与航空发动机涡轮出口对接、出口与所述等直段的进口对接,所述S型弯曲段的横截面形状从其进口处的圆形向出口处的圆角矩形进行过渡,所述等直段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S型弯曲段出口处的圆角矩形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S弯喷管可以以较少的几何参数完成S弯喷管的设计,且避免了S弯喷管的弯曲程度过大造成的气动损失较大的问题。弯曲程度过大造成的气动损失较大的问题。弯曲程度过大造成的气动损失较大的问题。

An S-bend nozzle for aeroengine and its desig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S弯喷管及其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S弯喷管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强隐身是先进战机的关键技术要求之一。排气系统的红外隐身能力是战斗机强隐身的主要技术体现,事实证明,利用特殊结构的喷管在探测方向上对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内部的高温部件进行视觉上的遮挡可以有效的降低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强度,从而增加战斗机的红外隐身能力,在此背景下,结构上呈“S”型弯曲形状的S弯喷管应运而生。
[0003]目前,国内外均有针对S弯喷管的设计方案,但是公开的方案采用的均是对喷管进口实现完全遮挡的设计准则,这类方案使得喷管弯曲程度大,造成较大的气动性能损失;且现有的S弯喷管设计方案涉及的设计参数众多,增加了设计难度,也不利于后期对喷管构型进行气动/红外多目标性能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S弯喷管,解决了对接发动机的喷管设计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S弯喷管包括S型弯曲段和等直段,所述S型弯曲段的进口与航空发动机涡轮出口对接、出口与所述等直段的进口对接,所述S型弯曲段的横截面形状从其进口处的圆形向出口处的圆角矩形进行过渡,所述等直段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S型弯曲段出口处的圆角矩形相同;
[0006]所述S型弯曲段包括第一弯段和第二弯段,所述第一弯段的出口最高点c、所述第一弯段的进口最低点e、及所述等直段出口的最高点a三点共线,所述第一弯段中与航空发动机涡轮内涵道对接的最低点d、所述第一弯段的出口最高点c及所述等直段的进口最低点b三点共线。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S弯喷管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获取航空发动机喷管的初始几何设计参数,包括:喷管进口最大半径R、喷管总长度L、喷管出口面积A
e
、喷管出口截面中心点偏距ΔY2和喷管进口与航空发动机外涵道对接的进口高度h;
[0009]给定S弯喷管设计参数,包括:喷管出口宽高比AR(AR≥1)、等直段长度L3(L3<L)和等直段圆角矩形横截面的顶角圆弧半径r
e
(r
e
>0);
[0010]根据圆角矩形横截面面积与截面几何参数的关系,计算等直段横截面的长轴半宽w2、等直段横截面的短轴半宽h2:
[0011][0012][0013]根据S弯喷管的设计原则,计算第一弯段的轴向长度L1、第二弯段的轴向长度L2:
[0014][0015]L2=L

L1‑
L3;
[0016]基于S弯喷管沿程截面的参数变化规律,计算S弯喷管沿程截面的长轴半宽w
i
和截面短轴半宽h
i
和顶角圆弧半径r
i

[0017]根据S弯喷管的设计原则,计算第一弯段出口处的截面中心点偏距ΔY1:
[0018][0019]h1为第一弯段出口处的截面短轴半宽;
[0020]基于S弯喷管沿程截面的中心点偏距变化规律,计算S弯喷管沿程截面的中心点偏距ΔY
i

[0021]基于以上计算的S弯喷管沿程截面长轴半宽w
i
、截面短轴半宽h
i
、顶角圆弧半径r
i
、中心点偏距ΔY
i
,建立S弯喷管的三维模型,即可得到所需的S弯喷管。
[0022]优选地,所述S弯喷管的设计原则为:所述第一弯段的出口最高点c、所述第一弯段的进口最低点e、及所述等直段出口的最高点a三点共线,所述第一弯段中与航空发动机涡轮内涵道对接的最低点d、所述第一弯段的出口最高点c及所述等直段的进口最低点b三点共线。
[0023]优选地,所述S弯喷管沿程截面的长轴半宽w
i
、截面短轴半宽h
i
和顶角圆弧半径r
i
的沿程截面的参数变化规律分别为:
[0024][0025][0026][0027]其中,L
i
为第i个截面中心点距S弯喷管进口的轴向长度。
[0028]优选地,所述S弯喷管沿程截面的中心点偏距变化规律可选:
[0029][0030]有益效果:
[0031]应用本专利技术的S弯喷管设计方法,可以以较少的几何参数完成S弯喷管的设计,且避免了S弯喷管的弯曲程度过大造成的气动损失较大的问题;如此,可保证对发动机涡轮等
高温部件实现遮挡的前提条件下,降低S弯喷管设计和优化难度,且保证S弯喷管具有较高的气动性能。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图1的参数标记示意图;
[0034]图中:1、S型弯曲段;11、第一弯段;12、第二弯段;2、等直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S弯喷管包括S型弯曲段1和等直段2,其中,所述S型弯曲段的进口与航空发动机涡轮出口对接、出口与所述等直段的进口对接,所述S型弯曲段的横截面形状从其进口处的圆形向出口处的圆角矩形进行过渡,所述等直段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S型弯曲段出口处的圆角矩形相同;所述S型弯曲段包括第一弯段11和第二弯段12,且所述第一弯段的出口最高点c、所述第一弯段的进口最低点e、及所述等直段出口的最高点a三点共线,同时所述第一弯段中与航空发动机涡轮内涵道对接的最低点d、所述第一弯段的出口最高点c及所述等直段的进口最低点b三点共线。
[0036]在专利技术的附图中,标记所代表的含义具体如下:
[0037]程截面:为弯管进、出口中间的横截面。
[0038]a、等直段出口的最高点;
[0039]b、等直段的进口最低点;
[0040]c、述第一弯段的出口最高点;
[0041]d、所述第一弯段中与航空发动机涡轮内涵道对接的最低点;
[0042]e、第一弯段的进口最低点;
[0043]h、第一弯段中与航空发动机外涵道对接的进口高度;
[0044]h1、第一弯段出口处的截面短轴半宽;
[0045]h2、等直段截面短轴半宽;
[0046]w2、等直段的截面长轴半宽;
[0047]R、第一弯段的最大半径;
[0048]ΔY1、第一弯段出口处的截面中心点偏距;
[0049]ΔY2、S弯喷管出口处的截面中心点偏距;
[0050]L1、第一弯段的轴向长度;
[0051]L2、第二弯段的轴向长度;
[0052]L3、等直段的长度;
[0053]L、S弯喷管的轴向总长度;
[0054]L
i
为第i个截面中心点距S弯喷管进口的轴向长度;
[0055]w
i、
S弯喷管沿程截面的长轴半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S弯喷管,其特征在于,包括S型弯曲段(1)和等直段(2),所述S型弯曲段的进口与航空发动机涡轮出口对接、出口与所述等直段的进口对接,所述S型弯曲段的横截面形状从其进口处的圆形向出口处的圆角矩形进行过渡,所述等直段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S型弯曲段出口处的圆角矩形相同;所述S型弯曲段包括第一弯段(11)和第二弯段(12),所述第一弯段的出口最高点c、所述第一弯段的进口最低点e、及所述等直段出口的最高点a三点共线,所述第一弯段中与航空发动机涡轮内涵道对接的最低点d、所述第一弯段的出口最高点c及所述等直段的进口最低点b三点共线。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S弯喷管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航空发动机喷管的初始几何设计参数,包括:喷管进口最大半径R、喷管总长度L、喷管出口面积A
e
、喷管出口截面中心点偏距ΔY2和喷管进口与航空发动机外涵道对接的进口高度h;给定S弯喷管设计参数,包括:喷管出口宽高比AR(AR≥1)、等直段长度L3(L3&lt;L)和等直段圆角矩形横截面的顶角圆弧半径r
e
(r
e
&gt;0);根据圆角矩形横截面面积与截面几何参数的关系,计算等直段横截面的长轴半宽w2、等直段横截面的短轴半宽h2::根据S弯喷管的设计原则,计算第一弯段的轴向长度L1、第二弯段的轴向长度L2:L2=L

L1‑
L3;基于S弯喷管沿程截面的参数变化规律,计算S弯喷管沿程截面的长轴半宽w...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稳李茜雯孙啸林马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