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N-羟乙基-1,8-萘二甲酰亚胺四苯乙烯衍生物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5309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N

Aggregation induced luminescent microspheres based on n-hydroxyethyl-1,8-naphthalene dicarboximide tetrastyre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N

羟乙基

1,8

萘二甲酰亚胺四苯乙烯衍生物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学分析检测
,具体涉及基于N

羟乙基

1,8

萘二甲酰亚胺四苯乙烯衍生物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分布于心脏中的一种激素,主要在心肌组织中发挥作用。此外,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

proBNP)的测量结果也可以作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生物标志物。由于NT

proBNP 不易被降解、半衰期较长,可以作为较理想的预测指标。因此,开发一种快速,简便,廉价的快速检测方法实时定量检测NT

proBNP对于临床诊断和后期治疗确定方案具有重大意义。
[0003]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检测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特异性好、操作简单和费用低等优点,相比于其它方法更能满足现场大批量检测的需求,因此近年来发展迅猛,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检验、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物监测等领域。传统免疫层析方法由于探针信号强度弱而致灵敏度不高,无法满足一些高灵敏的定量检测需求。荧光探针由于信号强度高,发光稳定,被广泛应用于体外诊断,生物成像等领域。聚集诱导发光微球是一种新型荧光探针,由于其聚集或固态荧光增强的性能解决了大部分传统荧光染料浓度淬灭的瓶颈问题,使得这种材料成为了近年来的热门研究方向。另外,AIE荧光纳米粒子也因其高发光、低毒性、组织穿透力强、光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有望成为荧光标记探针的替代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与难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基于N

羟乙基

1,8

萘二甲酰亚胺四苯乙烯衍生物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N

羟乙基

1,8

萘二甲酰亚胺四苯乙烯衍生物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其以N
‑2‑
(4

(三苯乙烯基

)

苯氧基

)

乙基)
‑4‑
(4

(三苯乙烯基)

苯基)

1,8
‑ꢀ
萘二甲酰亚胺作为AIE分子,通过溶胀法将AIE分子渗透入聚苯乙烯微球内部制备而成;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将N
‑2‑
(4

(三苯乙烯基

)

苯氧基

)

乙基)
‑4‑
(4

(三苯乙烯基)

苯基)

1,8
‑ꢀ
萘二甲酰亚胺作为AIE分子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为A液;
[0008](2)将羧基表面的聚苯乙烯微球分散于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中,为B液;
[0009](3)将A液加入丙酮中混匀,再一边搅拌一边加入B液,室温下磁力搅拌10

20h蒸发丙酮至少量,离心得到产物用超纯水洗涤,获得的荧光聚苯乙烯纳米微球悬浮分散于超纯水中备用。
[0010]进一步地,步骤(1)中AIE分子结构式为:
[0011][0012]步骤(1)中的A液浓度为25mg/mL
[0013]步骤(2)中聚苯乙烯微球粒径为250

350nm;
[0014]步骤(3)中B液与丙酮的体积比为1∶3;
[0015]B液中的聚苯乙烯微球与A液中AIE分子的质量比为1∶0.5

1.5。
[0016]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基于N

羟乙基

1,8

萘二甲酰亚胺四苯乙烯衍生物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的应用,聚集诱导发光微球用于制备定量检测氨基末端B脑钠肽免疫层析试纸条。
[0017]进一步地,所述免疫层析试纸条包括PVC底板、硝酸纤维素膜、结合垫、样品垫和吸水垫,所述结合垫上喷涂有基于N
‑2‑
(4

(三苯乙烯基

)

苯氧基

)

乙基)
‑4‑
(4

(三苯乙烯基)

苯基)

1,8

萘二甲酰亚胺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制备成的探针;所述硝酸纤维素膜设有检测区和控制区,所述检测区和控制区内分别设有荧光条带,所述检测区的荧光条带上设有检测线,所述检测线使用包被抗体,所述控制区的荧光条带上设有控制线,所述控制线上使用二抗。
[0018]具体地,基于N
‑2‑
(4

(三苯乙烯基

)

苯氧基

)

乙基)
‑4‑
(4

(三苯乙烯基)

苯基)
ꢀ‑
1,8

萘二甲酰亚胺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制备成的探针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PB缓冲液中加入基于N
‑2‑
(4

(三苯乙烯基

)

苯氧基

)

乙基)
‑4‑
(4

(三苯乙烯基)

苯基)

1,8

萘二甲酰亚胺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再加入标记抗体,静电吸附15min后加入EDC(对乙基

N,N
‑ꢀ
二甲基丙基碳二亚胺)活化微球表面羧基,之后加入蛋白封闭剂封闭微球表面未与抗体结合的羧基,孵育后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用复溶液复溶制备成探针
[0019]进一步地,探针制备方法中PB缓冲液的pH为5.5

8.0;加入待标记抗体后的抗体终浓度为1~100μg/mL,加入对乙基

N,N

二甲基丙基碳二亚胺后其终浓度为0.01~1mg/mL,加入封闭剂后封闭剂的终浓度为1.5~3%,且所述封闭剂选自酪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卵清蛋白、脱脂牛奶中的任意一种。
[0020]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N

羟乙基

1,8

萘二甲酰亚胺四苯乙烯衍生物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诱导发光微球以N
‑2‑
(4

(三苯乙烯基

)

苯氧基

)

乙基)
‑4‑
(4

(三苯乙烯基)

苯基)

1,8

萘二甲酰亚胺作为AIE分子,通过溶胀法将AIE分子渗透入聚苯乙烯微球内部制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N

羟乙基

1,8

萘二甲酰亚胺四苯乙烯衍生物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乙烯微球粒径为250

350nm,所述AIE分子结构式为: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N

羟乙基

1,8

萘二甲酰亚胺四苯乙烯衍生物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诱导发光微球用于制备定量检测氨基末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响敏程泉凯仲海澄黄小林熊勇华郭亮孔蕴源刘洋范潇璟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