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大豆轮作高效施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24464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大豆轮作高效施氮方法,采用释缓氮纤维实现氮肥的追施,所述释缓氮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液体脲甲醛缓释肥10~15份、秸秆纤维5~10份、凹凸棒土10~20份、聚糖多肽生物钾1~3份、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0.5~1.5份、月光花素1~3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轮作周期的叶片光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同时保证大豆产量不降低,使轮作周期总产量提高;通过氮肥的释缓、促吸收、根瘤菌的激活,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显著减少氮肥的施用量。而显著减少氮肥的施用量。

A high-efficiency nitrogen application method for maize and soybean ro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米大豆轮作高效施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大豆轮作高效施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豆与玉米轮作制度下,可充分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养地的优势,改善土壤肥力,同时可利用作物根系来改良土壤耕层的理化性质,降低土传病虫害和重迎茬危害。氮肥作为玉米大豆轮作过程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与玉米、大豆的最终产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如何利用氮肥的合理施用,从而提高玉米、大豆的产量是目前大豆玉米轮作栽培模式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玉米大豆轮作高效施氮方法,在可以提高总产量的同时,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显著减少氮肥的施用量。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玉米大豆轮作高效施氮方法,采用释缓氮纤维实现氮肥的追施,所述释缓氮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0006]液体脲甲醛缓释肥10~15份、秸秆纤维5~10份、凹凸棒土10~20份、聚糖多肽生物钾1~3份、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0.5~1.5份、月光花素1~3份。
[0007]优选地,所述释缓氮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0008]液体脲甲醛缓释肥10份、秸秆纤维5份、凹凸棒土10份、聚糖多肽生物钾1份、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0.5份、月光花素1份。
[0009]优选地,所述释缓氮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0010]液体脲甲醛缓释肥15份、秸秆纤维10份、凹凸棒土20份、聚糖多肽生物钾3份、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1.5份、月光花素3份。
[0011]优选地,所述释缓氮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0012]液体脲甲醛缓释肥12.5份、秸秆纤维7.5份、凹凸棒土15份、聚糖多肽生物钾2份、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1份、月光花素2份。
[0013]进一步地,大豆茬口减施60%的大豆氮,玉米茬口增施50%的大豆氮,大豆茬口在大豆幼苗期和初花期追施氮肥,采用开沟条施的方式。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可提高轮作周期的叶片光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同时保证大豆产量不降低,使轮作周期总产量提高。
[0016]2)通过氮肥的释缓、促吸收、根瘤菌的激活,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显著减少氮肥的施用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8]实施例1
[0019]一种玉米大豆轮作高效施氮方法,大豆茬口减施60%的大豆氮,采用释缓氮纤维实现氮肥的追施,在大豆幼苗期和初花期追施氮肥,采用开沟条施的方式,玉米茬口增施50%的大豆氮。具体的,每生产100kg大豆,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5~10.1kg,磷1.8~3kg,钾2.9~3kg,大豆茬口减施60%的大豆氮为每生产100kg大豆减施氮3~6.06kg,玉米茬口增施50%的大豆氮是指增施当前大豆面积对应的理论产量/100kg
×
(5~10.1)
×
50%。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释缓氮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0021]液体脲甲醛缓释肥10份、秸秆纤维5份、凹凸棒土10份、聚糖多肽生物钾1份、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0.5份、月光花素1份。
[0022]实施例2
[0023]一种玉米大豆轮作高效施氮方法,大豆茬口减施60%的大豆氮,采用释缓氮纤维实现氮肥的追施,在大豆幼苗期和初花期追施氮肥,采用开沟条施的方式,玉米茬口增施50%的大豆氮。具体的,每生产100kg大豆,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5~10.1kg,磷1.8~3kg,钾2.9~3kg,大豆茬口减施60%的大豆氮为每生产100kg大豆减施氮3~6.06kg,玉米茬口增施50%的大豆氮是指增施当前大豆面积对应的理论产量/100kg
×
(5~10.1)
×
50%。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释缓氮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0025]液体脲甲醛缓释肥15份、秸秆纤维10份、凹凸棒土20份、聚糖多肽生物钾3份、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1.5份、月光花素3份。
[0026]实施例3
[0027]一种玉米大豆轮作高效施氮方法,大豆茬口减施60%的大豆氮,采用释缓氮纤维实现氮肥的追施,在大豆幼苗期和初花期追施氮肥,采用开沟条施的方式,玉米茬口增施50%的大豆氮。具体的,每生产100kg大豆,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5~10.1kg,磷1.8~3kg,钾2.9~3kg,大豆茬口减施60%的大豆氮为每生产100kg大豆减施氮3~6.06kg,玉米茬口增施50%的大豆氮是指增施当前大豆面积对应的理论产量/100kg
×
(5~10.1)
×
50%。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释缓氮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0029]液体脲甲醛缓释肥12.5份、秸秆纤维7.5份、凹凸棒土15份、聚糖多肽生物钾2份、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1份、月光花素2份。
[0030]试验资料:
[0031]以辽豆15号、辽单558为供试材料,供试肥料:尿素(N 46%)、磷酸二铵(N 18%,P2O
5 46%)、硫酸钾(K2O 50%),值得注意的是,处理组追施氮肥采用释缓氮纤维,所述释缓氮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液体脲甲醛缓释肥12.5份、秸秆纤维7.5份、凹凸棒土15份、聚糖多肽生物钾2份、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1份、月光花素2份。
[0032]开展豆

玉轮作(大豆茬口)和玉

豆轮作(玉米茬口)模式,每个作物分别设置2个施氮处理:DCK为大豆常规施氮量,DN40为大豆常规施氮量的40%;YCK为玉米常规施氮量,
YN150为玉米常规施氮量+大豆常规施氮量的50%。玉

豆轮作(玉米茬口)的2个施氮处理表示为:实验组1:YN150

DN40;对照组1:YCK

DCK;豆

玉轮作(大豆茬口)的2个施氮处理表示为:处理组1:DN40

YN150;对照组1:DCK

YCK;一个轮作周期内,磷肥和钾肥同当地生产制度;玉米氮肥50%作为基肥施入、50%在最后一次中耕时施入,磷肥和钾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大豆氮肥70%作为基肥施入,10%在大豆幼苗期追施,20%在大豆初花期追施,采用开沟条施的方式,磷肥和钾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大豆播种密度为16.8万株/hm2,玉米播种密度为6.75万株/hm2,处理组与对照组其余田间处理流程同当地生产制定。
[00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大豆轮作高效施氮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释缓氮纤维实现氮肥的追施,所述释缓氮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液体脲甲醛缓释肥10~15份、秸秆纤维5~10份、凹凸棒土10~20份、聚糖多肽生物钾1~3份、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0.5~1.5份、月光花素1~3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大豆轮作高效施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释缓氮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液体脲甲醛缓释肥10份、秸秆纤维5份、凹凸棒土10份、聚糖多肽生物钾1份、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0.5份、月光花素1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大豆轮作高效施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释缓氮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超颜双双王雪来李金旺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