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注浆试验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4446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再生沥青试验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注浆试验模具,包括箱体,箱体的四个侧板上均固定安装有玻璃板,箱体的顶端卡合安装有盖板,盖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定位筒,第一定位筒内插入有注浆管,盖板的顶端且远离第一定位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溢出砂浆收集组件。本试验模具由箱体和盖板组成,在箱体的四个侧板上安装有玻璃板,注浆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透过玻璃板观察到箱体内部的注浆状况,无需在打开盖板即可对试验结构进行观察记录,通过盖板顶部安装的溢出砂浆收集组件,能够对溢出的砂浆进行集中收集,避免砂浆溢出覆盖在盖板表面,无需花费时间对盖板表面进行清洗,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试验操作的繁杂度。的繁杂度。的繁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注浆试验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再生沥青试验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注浆试验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沥青的再生就是老化的逆过程。通常可掺入再生剂,如掺玉米油、润滑油等。掺再生剂后,使沥青质相对含量降低,且提高软沥青质对沥青质的溶解能力,改善沥青的相容性,提高沥青的针入度和延度,使其恢复或接近原来的性能。再生沥青常用于水泥道路的修补,当水泥道路路面底层路基出现空洞时,需要在水泥路面上打孔,将注浆管从孔口插入空洞内部,再将再生沥青注入空洞中,当再生沥青冷却固化后即可对空洞区域进行填补,防止路面塌陷,为了提高注浆的效果,可以在注浆操作之前,使用试验模具对注浆情况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以及情况进行记录,能够更好的用于实际注浆作业。
[0003]传统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注浆试验模具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注浆作业结束后,打开模具才能够观察注浆效果,难以达到实时观察目的,而且未对溢出的砂浆进行有效回收,导致砂浆溢出并附着在模具外表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模具进行清洗,大大增加了试验操作的繁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能够方便对溢出砂浆进行收集并且能够实时观察试验结果的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注浆试验模具。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注浆试验模具,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四个侧板上均固定安装有玻璃板,所述箱体的顶端卡合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定位筒,所述第一定位筒内插入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底端延伸至箱体内部,所述盖板的顶端且远离第一定位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溢出砂浆收集组件,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顶端插入溢出砂浆收集组件内部,所述盖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检测管,所述检测管位于溢出砂浆收集组件与第一定位筒之间的位置。
[0006]优选的,所述溢出砂浆收集组件包括第二定位筒,所述第二定位筒固定安装在盖板的顶端,所述第二定位筒内嵌入并卡合安装有收料盒,所述排料管与收料盒内部连通,通过第二定位筒对收料盒进行限位,方便对收料盒进行拆装。
[0007]优选的,所述收料盒内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内置直管,所述排料管的顶端插入内置直管内部并与其内壁紧密卡接,通过内置直管可以让溢出的砂浆进入收料盒内,并且能够防止砂浆逆流。
[0008]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端开凿有内嵌槽,所述盖板的底端嵌入内嵌槽内并与其卡合连接,所述盖板底端外壁上固定套接有框型结构的橡胶条,所述橡胶条紧密夹持于内嵌槽内壁与盖板外壁之间的缝隙处,通过橡胶条对盖板与内嵌槽接触部分的缝隙进行密封,有效防止砂浆从该缝隙处外排。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筒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橡胶套筒,每个所述橡胶套筒内壁均与注浆管外壁紧密接触,通过橡胶套筒可以对注浆管与第一定位筒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止砂浆从该缝隙处外排。
[0010]优选的,所述盖板上开凿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所述注浆管穿过第一通口并插入箱体内部,所述检测管通过第二通口与箱体内部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检测管的顶端开口处卡合安装有封盖,所述封盖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插入检测管内部并与其紧密卡接,通过橡胶塞对检测管进行封堵,在注浆过程中可以防止砂浆从检测管外排。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试验模具由箱体和盖板组成,在箱体的四个侧板上安装有玻璃板,注浆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透过玻璃板观察到箱体内部的注浆状况,达到实时观察的目的,无需在打开盖板后才能够对试验结构进行观察记录,通过盖板顶部安装的溢出砂浆收集组件,能够对溢出的砂浆进行集中收集,避免砂浆溢出覆盖在盖板表面,故而无需花费时间对盖板表面进行清洗,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试验操作的繁杂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给出了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盖板与箱体组装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溢出砂浆收集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排料管与收料盒连接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中检测管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中第一定位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箱体;11、内嵌槽;
[0020]2、玻璃板;
[0021]3、盖板;31、橡胶条;32、第一通口;33、第二通口;34、排料管;
[0022]4、第一定位筒;41、橡胶套筒;
[0023]5、注浆管;
[0024]6、检测管;61、封盖;62、橡胶塞;
[0025]7、溢出砂浆收集组件;71、第二定位筒;72、收料盒;73、内置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注浆试验模具,包括箱体1,箱体1的四个侧板上均固定安装有玻璃板2,箱体1的顶端开口处卡合安装有盖板3,盖板3的上表面固定有与箱体1内部连通的第一定位筒4,第一定位筒4内穿设有注浆管5,注浆管5的底端插入箱体1内部,盖板3的上表面且远离第一定位筒4的一侧设有溢出砂浆收集组件7,溢出砂浆收集组件7由第二定位筒71以及收料盒72组成,其中第二定位筒71焊接于盖板3的顶部,收料盒72嵌入第二定位筒71内部并与其紧密卡接,盖板3的顶端固定有与箱体1内部
连通的排料管34,排料管34的顶端插入收料盒72内部并与其内部区间连通,盖板3的上表面焊装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检测管6,该检测管6设置在第一定位筒4与第二定位筒71之间的位置。
[0029]基于实施例一的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注浆试验模具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盖板3卡合安装在箱体1顶端开口处,由盖板3与箱体1组成封闭区间,再将注浆管5穿入第一定位筒4中,并让注浆管5底端开口延伸至箱体1内部,将砂浆从注浆管5注入箱体1内部,随着箱体1内部砂浆量的增加,砂浆的厚度不断增加并逐渐向盖板3移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透过玻璃板2,直接并清晰的观察到箱体1内部砂浆的存量,可以手持注浆管5并向上拉动,确保注浆管5的底端开口始终位于砂浆的上方,避免注浆管5底端被砂浆覆盖,这样能够避免注浆时产生大量气泡,确保砂浆能够堆积的更加严实,当砂浆与盖板3的下表面接触后,溢出的砂浆会从排料管34处排入收料盒72中,通过收料盒72可以对溢出的砂浆进行集中收集,防止砂浆覆盖至盖板3的上表面,只需要将收料盒72从第二定位筒71中取出进行清洗,无需对整个盖板3进行清洗,操作简单,整个注浆过程,均能够透过玻璃板2进行观察,将检测用的压棒从检测管6处压入箱体1内部,即可检测砂浆是否堆积压实,无需频繁打开盖板3即可完成检测以及观察记录等操作,大大降低了试验操作的繁杂度。
[0030]实施例二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注浆试验模具,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四个侧板上均固定安装有玻璃板(2),所述箱体(1)的顶端卡合安装有盖板(3),所述盖板(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定位筒(4),所述第一定位筒(4)内插入有注浆管(5),所述注浆管(5)的底端延伸至箱体(1)内部,所述盖板(3)的顶端且远离第一定位筒(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溢出砂浆收集组件(7),所述盖板(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排料管(34),所述排料管(34)的顶端插入溢出砂浆收集组件(7)内部,所述盖板(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检测管(6),所述检测管(6)位于溢出砂浆收集组件(7)与第一定位筒(4)之间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注浆试验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溢出砂浆收集组件(7)包括第二定位筒(71),所述第二定位筒(71)固定安装在盖板(3)的顶端,所述第二定位筒(71)内嵌入并卡合安装有收料盒(72),所述排料管(34)与收料盒(72)内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注浆试验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盒(72)内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内置直管(73),所述排料管(34)的顶端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高峰王波廖辉周宇豪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交通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