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AG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玻璃熔解用的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96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8:57
一种加热器,其是玻璃熔解用的加热器,具有:接受供电时放射热射线的、包含碳(C)的发热部件;以及收容上述发热部件的、一端被封闭的金属制的筒状部件,上述发热部件沿着该加热器的延伸轴方向具有第一发热部与第二发热部,上述第一发热部配置于比上述第二发热部接近上述筒状部件的上述一端的位置,在将上述第一发热部的沿着上述延伸轴方向的单位长度的电阻设为X(Ω/m),并将上述第二发热部的沿着上述延伸轴方向的单位长度的电阻设为Y(Ω/m)时,下式成立:(1/30)X<Y<(1/2)X(1)式。(1/30)X<Y<(1/2)X(1)式。(1/30)X<Y<(1/2)X(1)式。

Heater for glass mel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玻璃熔解用的加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熔解用的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玻璃的制造工序中,当在熔解炉内制造熔融玻璃时,经常使用一组电极。
[0003]各电极从熔解炉的底部侧以贯通该底部的方式“纵向”地被安装。使电流通过这种配置的电极组,由此能够得到熔融玻璃。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93268号公报
[0005]在现有的玻璃的熔解方法中,在直接加热熔融玻璃时,使交流电流在已插入熔融玻璃的电极之间流动,由此对熔融玻璃进行焦耳加热。因此,在熔解炉的底部形成有电极插入用的贯通孔。
[0006]这些贯通孔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尺寸通常被选定为充分大于电极的与轴向垂直的剖面的尺寸。这是为了防止在熔融玻璃的制造过程中,因熔融炉的材料与电极材料的热膨胀的大小的差而引起电极与形成贯通孔的侧壁抵接,从而电极或者熔解炉破损。
[0007]然而,因这样的尺寸设计,而存在在熔融玻璃的制造过程中熔融玻璃从侧壁与电极之间的“间隙”泄漏的可能性。为了避免该情况,通常在电极的周围设置有冷却部件。
[0008]冷却部件的一部分设置于在将电极插入熔解炉时与该熔解炉的底部的下表面对置那样的位置。
[0009]向这样设置的冷却部件供给空气或水那样的制冷剂,由此在熔融玻璃的制造过程中,能够使经由间隙落下的熔融玻璃在中途凝固。另外,能够将凝固了的玻璃层利用为堵塞间隙的密封材料。
[0010]然而,从玻璃的加热效率的观点出发,这种冷却部件不太优选。即,这种冷却部件的存在会在降低熔解炉底部的熔融玻璃的温度的方向发挥作用。因此,玻璃的加热效率降低。
[0011]另外,由于电极本身不是发热体,所以在上述状况下,为了对熔融玻璃整体给予所希望的温度历程,而需要熔融玻璃能够对流循环那样的追加设备。例如,需要使熔解炉大型化,或者设置搅拌装置。然而,这样的对策导致制造设备的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背景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与以往相比能够有意地提高熔融玻璃的加热效率的玻璃熔解用的加热器。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加热器,其是玻璃熔解用的加热器,其具有:
[0014]接受供电时放射热射线的、包含碳(C)的发热部件;以及
[0015]收容上述发热部件的、一端被封闭的金属制的筒状部件,
[0016]上述发热部件沿着该加热器的延伸轴方向具有第一发热部与第二发热部,上述第一发热部配置于比上述第二发热部接近上述筒状部件的上述一端的位置,
[0017]在将上述第一发热部的沿着上述延伸轴方向的单位长度的电阻设为X(Ω/m),并将上述第二发热部的沿着上述延伸轴方向的单位长度的电阻设为Y(Ω/m)时,下式成立:
[0018](1/30)X<Y<(1/2)X(1)式。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提供与以往相比能够有意地提高熔融玻璃的加热效率的玻璃熔解用的加热器。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简要地表示现有的电极被设置于熔解炉时的样子的图。
[0021]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器的一个结构例的图。
[0022]图3是简要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被设置于熔解炉时的样子的图。
[0023]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器中的第一发热部的其他方式的图。
[0024]图5是简要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被设置于熔解炉时的样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6]首先,参照图1,对现有的玻璃的熔解方法及其问题进行说明。
[0027]图1简要地示出了在玻璃的熔解炉1设置有现有的一组电极20时的样子。
[0028]如图1所示,玻璃的熔解炉1具有能够在收容空间2收容熔融玻璃MG的构造。具体而言,熔解炉1具有侧部3与被该侧部3包围的底部5。底部5具有上表面7以及下表面9。上表面7是底部5的与熔融玻璃MG接触的一侧的表面,下表面9是底部5的与上表面7相反的表面。
[0029]熔解炉1在底部5具有从上表面7贯通至下表面9的贯通孔10。
[0030]电极20由主体22以及导线部件24构成。主体22例如由棒状的铂或钼构成。
[0031]导线部件24设置于主体22的一端的附近。另外,主体22的另一端(称为“前端”)26经由熔解炉1的底部5的贯通孔10被插入收容空间2。
[0032]此外,通常,贯通孔10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尺寸被选定为充分大于电极20的与主体22轴向垂直的剖面的尺寸。
[0033]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电极20仅示出一组。然而,实际上,更多的电极20的组被设置于熔解炉1的收容空间2内。
[0034]如图1所示,通常在电极20设置有冷却部件12。
[0035]冷却部件12具有第一部分13以及第二部分15。冷却部件12的第一部分13设置于在将电极20插入熔解炉1时与该熔解炉1的底部5的下表面9对置那样的位置。另外,冷却部件12的第二部分15设置于与形成熔解炉1的底部5的贯通孔10的侧壁11对置那样的位置。在冷却部件12流通有空气或水那样的制冷剂。
[0036]在这种结构中,电极20的导线部件24与外部电压源那样的供电装置28连接。由此,在两电极20之间经由熔融玻璃流经电流,从而能够对熔融玻璃进行通电加热。其结果,能够将熔融玻璃加热至所希望的温度。另外,在熔解炉1的收容空间2内充满了熔融玻璃MG,使交
流电流在已插入熔融玻璃的电极之间流动,由此对熔融玻璃MG进行焦耳加热。
[0037]此外,在形成于熔解炉1的底部5的贯通孔10与电极20之间存在“间隙”17。因此,存在在熔融玻璃MG的加热过程中熔融玻璃MG从该间隙17泄漏到外部的可能性。
[0038]为了应对这种泄漏,而使用冷却部件12。即,向冷却部件12的第一部分13以及第二部分15供给制冷剂,由此能够使沿着间隙17移动的熔融玻璃MG冷却,而在侧壁11的中途凝固。另外,能够将凝固了的玻璃层利用为间隙17的密封材料。
[0039]其中,冷却部件12的第二部分15被设置于距熔解炉1的底部5的上表面7、即熔融玻璃MG比较近的位置。因此,冷却部件12的第二部分15在使熔融玻璃MG的温度降低的方向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冷却部件12的第二部分15的上侧,难以迅速提高熔融玻璃MG的温度。其结果,可能产生导致熔融玻璃的加热效率降低这样的问题。
[0040]此外,冷却部件12的第一部分13被设置于距熔融玻璃MG比较远的位置,因此与第二部分15相比,使熔融玻璃MG的温度降低的影响较小。
[0041]对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加热器,其是玻璃熔解用的加热器,其具有:
[0042]接受供电时放射热射线的、包含碳(C)的发热部件;以及
[0043]收容上述发热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加热器,其是玻璃熔解用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接受供电时放射热射线的、包含碳(C)的发热部件;以及收容所述发热部件的、一端被封闭的金属制的筒状部件,所述发热部件沿着该加热器的延伸轴方向具有第一发热部与第二发热部,所述第一发热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二发热部接近所述筒状部件的所述一端的位置,在将所述第一发热部的沿着所述延伸轴方向的单位长度的电阻设为X(Ω/m),并将所述第二发热部的沿着所述延伸轴方向的单位长度的电阻设为Y(Ω/m)时,下式成立:(1/30)X<Y<(1/2)X(1)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部以及第二发热部的任一个或双方由碳纤维增强碳复合材料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部具有从由棒状、线圈状、以及具有狭缝或不具有狭缝的中空圆筒状构成的组选择出的一个形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原辉敬丹羽章文兵头俊太郎秋田幸仁榎本高志土井洋二罗格
申请(专利权)人:AG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