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酰基型MEL生产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939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8:54
本文提供单酰基型MEL。产生单酰基型M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单酰基型MEL生产菌


[0001]本文公开了涉及生物表面活性剂(更具体地,单酰基型MEL)的生产菌以及应用其制备单酰基型MEL的技术。

技术介绍

[0002]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生产的天然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性高,环境负荷低,具有多种有益的生理功能。因此,如果用于食品工业、化妆品工业、药物工业、化学工业、环境工业领域等,在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是有意义的。
[0003]生物表面活性剂分类为糖脂质型、酰基肽型、磷脂质型、脂肪酸型和高分子型五种。在它们之中,糖脂质型的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最多。作为这样的糖脂质型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已知赤藓糖醇与甘露糖糖苷键连接的甘露糖赤藓糖醇(下文中,也称为ME)中、进一步脂肪酸酯键连接的甘露糖赤藓糖醇脂(下文中,也称为MEL),以及鼠李糖脂、黑粉菌酸、海藻糖脂和槐糖脂等。
[0004]MEL中存在结合的脂肪酸残基以及乙酰基的位置以及数目等不同的各种结构。图1中显示以R1~R5示出氢原子、乙酰基、以及碳原子数3~18的脂肪酸残基的MEL的结构式。R1和R2是脂肪酸残基、且R3和R4是乙酰基的结构物定义为MEL

A,R3是氢原子、R4是乙酰基的结构物定义为MEL

B,R3是乙酰基、R4是氢原子的结构物定义为MEL

C,R3和R4是氢原子的结构物定义为MEL

D。取决于与甘露糖结合的赤藓糖醇的羟甲基来自1位碳或4位碳,得到的ME的结构如图2(a)、(b)所示而不同。以图2(a)所示4
/>O

β

D

吡喃甘露糖基

赤藓糖醇(4

O

β

D

mannopyranosyl

erythrito1)为糖骨架的MEL称为4

O

β

D

MEL。已知筑波拟酵母(Pseudozyma tsukubaensis)以图2(b)所示1

O

β

D

吡喃甘露糖基

赤藓糖醇为糖骨架生产1

O

β

D

MEL

B。1

O

β

MEL

B与4

O

β

MEL

B相比具有水合性提高、囊泡形成能力也高的特征,是作为护肤剂等有希望的生物材料。
[0005]据报告,通过仅以葡萄糖作为碳源培养MEL生产菌,生产脂肪酸仅与图1的MEL中的R2结合,R1、R3和R4是氢原子的单酰基型MEL(单链型MEL)(非专利文献1)。该单酰基型MEL与以往的二酰基型MEL比较亲水性提高(非专利文献1)。
[0006]MEL生物合成途径已被报告,通过结合甘露糖和赤藓糖醇的糖转移酶、结合脂肪酸的酰基转移酶、结合乙酰基的乙酰基转移酶的反应,MEL在细胞内合成(非专利文献2)。
[0007]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使具有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能力的微生物的酰基转移酶的基因缺失,得到脂肪族酰基仅与图1结构式中R1结合的单酰基型MEL(专利文献1)。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2016

191438
[0011]非专利文献
[0012]非专利文献1:Fukuoka et al.,Appl.Microbiol.Biotechnol.(2007)76:801

810.
[0013]非专利文献2:Hewald et al.,Appl.Environ.Microbiol.(2006)72:5469

5477
[0014]专利技术概述
[001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6]在如上述的现状下,提供新的MEL是一个问题。
[0017]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8]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反复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具有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能力的微生物的转运蛋白的基因缺失,得到图1的结构式中仅R1具有脂肪族酰基、R4结合乙酰基或羟基的单酰基型MEL。基于这些发现进一步反复研究和探讨,结果提供下述代表的专利技术。
[0019]第1项
[0020]产生单酰基型MEL

B的拟酵母属(Pseudozyma)微生物。
[0021]第2项
[0022]第1项中记载的微生物,其缺损编码转运蛋白(PtMMF1)的基因。
[0023]第3项
[0024]第1或2项中记载的微生物,其进一步产生单酰基型MEL

D。
[0025]第4项
[0026]第1~3项的任一项中记载的微生物,其中,微生物是筑波拟酵母(Pseudozyma tsukubaensis)。
[0027]第5项
[0028]应用第1~4项的任一项中记载的微生物制备单酰基型MEL

B的方法。
[0029]第6项
[0030]通过培养第1~4项的任一项中记载的微生物得到的含MEL组合物。
[0031]专利技术效果
[0032]提供生产单酰基型MEL

B的手段。
[0033]附图简述
[0034][图1]显示MEL的结构。
[0035][图2]显示4

O

β

D

吡喃甘露糖基

赤藓糖醇(a)以及1

O

β

D

吡喃甘露糖基

赤藓糖醇(b)的结构。
[0036][图3]显示PtMMF1破坏载体。
[0037][图4]显示转化体的菌落PCR的结果。
[0038][图5]显示用薄层色谱分析PtMMF1破坏株的培养物的结果。
[0039][图6]显示用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仪分析PtMMF1破坏株的培养物的结果。
[0040][图7]显示用核磁共振光谱法分析PtMMF1破坏株的培养物的结果。
[0041][图8]显示对于PtMMF1破坏株培养液的丙酮提取物测定表面张力的结果。
[0042]用于实施专利技术的方式
[0043]优选微生物产生单酰基型MEL

B。单酰基型MEL

B如上述,在图1所示结构式中,R1是碳原子数2~2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产生单酰基型MEL

B的拟酵母属(Pseudozyma)微生物。2.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其缺损编码转运蛋白(PtMMF1)的基因。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其进一步产生单酰基型MEL

D。4.权利要求1

3的任一项所述的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田友岳杂贺梓福冈德马北本大菅原知宏山本周平曾我部敦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