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支护锚杆检测的角度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353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1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支护锚杆检测的角度调整装置,包括上调平板、下垫板、第一垫片、上磁性板和下磁性板;上调平板的尾部与下垫板的尾部铰接,上调平板和下垫板的头部之间至少放置有一个第一垫片,以用于调节上调平板的倾斜角度,上磁性板和下磁性板分别置于第一垫片的上下两侧,以使得第一垫片在上磁性板和下磁性板的磁吸力作用下在上调平板和下垫板之间形成固定状态;上调平板和下垫板设有用于支护锚杆穿过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确保了待检测支护锚杆在检测过程中受力正确,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合理性,检测过程中不产生变形,可适用边坡支护、基坑支护不同倾角的锚杆,适用范围广。范围广。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支护锚杆检测的角度调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支护锚杆检测的角度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锚杆是基坑及边坡支护的重要手段,其相较支护桩更具经济性及施工便利性,因而被广泛用于基坑及边坡支护工程。
[0003]基坑支护时一般基坑为铅锤开挖,偶有放坡开挖,边坡支护一般需要放坡开挖,基坑面或边坡面或将同铅直方向呈一定倾角。锚杆支护时锚杆同水平方向呈一定倾角(15
°
~25
°
)向下倾斜,因而锚杆支护时锚杆的方向一般不垂直于支护面。为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支护锚杆检测规范要求被检测锚杆、检测用千斤顶应在同一条轴线上,该规定要求待检测锚杆须垂直检测平台面(或支护面)。锚杆现场检测时将千斤顶架设好后千斤顶尾部底平面同检测平台面(或支护面)间一般有较大缝隙,千斤顶不垂直于检测平台面(或支护面)。此时直接加载,锚杆受力后杆体受千斤顶荷载作用被逐步压弯,直至检测用千斤顶底平面同检测平台面(或支护面)贴合后,此时未达到“平衡”;但此时锚杆实际被严重压弯,继续加载至检测荷载后停止检测其检测数据严重失真;更有甚者,部分锚杆直至达到检测荷载也达到“平衡”,其检测结果合理性大打折扣。通过上述方式检测的数据明显存在问题,但该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0004]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一、千斤顶不垂直于检测平台面(或支护面)容易被忽视,千斤顶架设好后千斤顶尾部平面同检测平台面(或支护面)间有较大缝隙,在千斤顶荷载的作用下钢筋被迅速压弯,带动千斤顶“回正”而垂直检测面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千斤顶虽垂直检测平台面(或支护面),但内穿锚杆由于被千斤顶挡住无法观察到被已被压弯。二、部分检测人员未意识到被检测锚杆不垂直检测平台面(或支护面)会造成检测数据失真,只从检测最大荷载面得出检测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三、检测现场缺少适应各种坡度的角度调整装置,使被检测锚杆同千斤顶在检测开始就处于同一轴线且被检测锚杆垂直检测平台面(或支护面),目前现场一般采用垫块法调整角度的做法,即通过不同厚度的钢板或木板垫于千斤顶尾部平面同检测平台面(或支护面)的缝隙中;该方法现场难以找到合适厚度的垫板来达到调至最佳角度,且垫块法较容易脱落,需前期人工用手扶住,易出现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用于支护锚杆检测的角度调整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用于支护锚杆检测的角度调整装置,包括上调平板、下垫板、第一垫片、上磁性板和下磁性板;所述上调平板的尾部与所述下垫板的尾部铰接,所述上调平板和下垫板的头部之间至少放置有一个第一垫片,以用于调节所述上调平板的倾斜角度,所述上磁性板和
下磁性板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垫片的上下两侧,以使得所述第一垫片在所述上磁性板和下磁性板的磁吸力作用下在所述上调平板和下垫板之间形成固定状态;所述上调平板和下垫板设有用于支护锚杆穿过的通孔。
[0008]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下垫板的头部设有收纳口,所述下磁性板置于所述收纳口中。
[0009]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收纳口中还设有配合板,所述下磁性板位于所述配合板和所述下垫板之间。
[0010]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上磁性板置于所述上调平板的头部的上表面。
[0011]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上调平板的角度的第二垫片。
[0012]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垫片置于所述上调平板和下垫板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垫片的上方或者下方。
[0013]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垫片的表面和底面均为平整面。
[0014]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垫片的表面和底面均为倾斜面。
[0015]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上调平板上设有把手。
[0016]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下垫板的尾部设有轴筒,所述上调平板的尾部设有与所述轴筒铰接配合的轴杆,或所述上调平板的尾部设有轴筒,所述下垫板的尾部设有与所述轴筒铰接配合的轴杆。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来调整上调平板的角度,使待检测支护锚杆能够垂直检测平台面,确保了待检测支护锚杆在检测过程中受力正确,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合理性,而且通过设计的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使整个装置更加稳固,检测过程中不产生变形,可适用边坡支护、基坑支护不同倾角的锚杆,适用范围广。采用上磁性板和的下磁性板来对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进行固定,无需采用另外的固定结构来进行固定,使用方便。另外,设有的把手使得容易掰动上调平板,操作更加省力、方便。
[0018]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支护锚杆检测的角度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支护锚杆检测的角度调整装置中下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支护锚杆检测的角度调整装置中上调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支护锚杆检测的角度调整装置中第一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支护锚杆检测的角度调整装置中第二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使用效果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下垫板;11、轴筒;2、上调平板;21、轴杆;22、把手;3、第一垫片;4、第二垫片;5、下磁性板;6、配合板;7、上磁性板;8、通孔;100、支护面;200、锚杆;300、千斤顶;400、锁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0]还应当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支护锚杆检测的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调平板、下垫板、第一垫片、上磁性板和下磁性板;所述上调平板的尾部与所述下垫板的尾部铰接,所述上调平板和下垫板的头部之间至少放置有一个第一垫片,以用于调节所述上调平板的倾斜角度,所述上磁性板和下磁性板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垫片的上下两侧,以使得所述第一垫片在所述上磁性板和下磁性板的磁吸力作用下在所述上调平板和下垫板之间形成固定状态;所述上调平板和下垫板设有用于支护锚杆穿过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护锚杆检测的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板的头部设有收纳口,所述下磁性板置于所述收纳口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支护锚杆检测的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口中还设有配合板,所述下磁性板位于所述配合板和所述下垫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护锚杆检测的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磁性板置于所述上调平板的头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国志李正东张朝刚张译天叶毅荣黄晓城陈文杰林佳玲邹耀天黄丽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房屋安全和工程质量检测鉴定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