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径轻质防窜芯通信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520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1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径轻质防窜芯通信电缆,两个绝缘线芯对绞并与一个接地导体和一个AFRP强化芯条呈十字形均布形成缆芯,接地导体和绝缘线芯外径比为1:3至1:5,接地导体和AFRP强化芯条外径比为1:1至1:1.15,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和氟树脂挤包外护套,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为内外双层芳纶捻线互为逆向螺旋绕包编织形成椭圆筒形支撑网体,支撑网体上周向均匀布设有若干导电纤维束,导电纤维束为若干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绞合并涂覆铜导电涂层形成,氟树脂挤包外护套外径不超过3.5mm。该电缆在细径轻质化制作前提下,确保缆芯截面结构均衡,防止线芯窜芯发生,保证电缆电气特性的稳定性。电缆电气特性的稳定性。电缆电气特性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细径轻质防窜芯通信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特别是涉及一种细径轻质防窜芯通信电缆。

技术介绍

[0002]双绞线缆是综合布线最常用的布线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网络中。其由两根具有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组成,按照一定节距绞合,可减低信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出来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然而,当接地线与双绞线共同绞合时,由于外径不同的非对称性绞合形成的缆芯结构不均衡,容易发生窜芯,造成信号传送特性变差,大大影响电缆的电气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细径轻质防窜芯通信电缆,在细径轻质化制作前提下,确保缆芯截面结构均衡,防止线芯窜芯发生,保证电缆电气特性的稳定性。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0005]细径轻质防窜芯通信电缆,两个绝缘线芯对绞并与一个接地导体和一个AFRP强化芯条呈十字形均布形成缆芯,所述接地导体外径和所述绝缘线芯外径比为1:3至1:5,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AFRP强化芯条外径比为1:1至1:1.15,所述绝缘线芯外径不超过1mm,所述绝缘线芯绞距为12mm至30mm,所述绝缘线芯包括内导体和发泡氟树脂绝缘层,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和氟树脂挤包外护套,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为内外双层芳纶捻线互为逆向螺旋绕包编织形成椭圆筒形支撑网体,所述支撑网体上周向均匀布设有若干导电纤维束,所述导电纤维束为若干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绞合并涂覆铜导电涂层形成,所述氟树脂挤包外护套外径不超过3.5mm。
[0006]作为优选,所述绝缘线芯外径不超过0.9mm。
[0007]作为优选,所述接地导体为若干软铜丝绞合并紧压形成。
[0008]作为优选,所述内导体为若干直径0.01mm至0.03mm镀锡铜单丝同心绞合构成。
[0009]作为优选,所述发泡氟树脂绝缘层厚度不超过0.3mm。
[0010]作为优选,所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线径不超过25μm。
[0011]作为优选,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厚度不超过0.3mm。
[0012]作为优选,所述内层芳纶捻线的线径为0.04mm至0.08mm,所述外层芳纶捻线的线径为0.06mm至0.12mm,所述外层芳纶捻线的线径大于所述内层芳纶捻线的线径。
[0013]作为优选,所述AFRP强化芯条为若干芳纶纤维绞合并与热塑性聚丙烯树脂热熔粘接成一体。
[0014]作为优选,所述氟树脂挤包外护套厚度为0.3mm至1.2mm。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通过在缆芯内与接地导体位置对称添加AFRP强化芯条,使得缆芯截面结构均
衡,然后包覆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及氟树脂挤包外护套,有效防止缆芯内部窜芯发生,确保信号传送的稳定性,提高电缆的电气特性。优化接地导体外径和绝缘线芯外径比为1:3至1:5,以及接地导体和AFRP强化芯条外径比为1:1至1:1.15,使缆芯轮廓为椭圆形,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采用双层芳纶捻线编织形成椭圆筒形支撑网体,具有高强度、高模量,有助于提高电缆的抗弯曲特性,在支撑网体上布设导电纤维束,导电纤维束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绞合并涂覆铜导电涂层形成,有效替代金属材料屏蔽层,与接地导体直接接触连接,能够有效的抑制内部的信号或噪音泄漏至外部及抑制来自外部信号的干扰,确保屏蔽性能稳定,并且,有效减轻电缆重量,降低成本,实现轻质轻量化生产所需。
[0017]2.AFRP强化芯条与接地导体对称布置,具有高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大,有助于提高缆芯整体结构的均衡性,承受缆芯弯曲时的侧向压力,能够对外部施加到缆芯上的负载应力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卸力,减少绝缘线芯局部应力集中,提高缆芯的抗弯曲性能,防止断芯断线发生,保证电缆安全可靠的电气特性,耐久使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绝缘线芯,2

接地导体,3

AFRP强化芯条,4

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5

氟树脂挤包外护套,6

内导体,7

发泡氟树脂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细径轻质防窜芯通信电缆,两个绝缘线芯1对绞并与一个接地导体2和一个AFRP强化芯条3呈十字形均布形成缆芯,具体的说,所述接地导体2为若干软铜丝绞合并紧压形成。所述AFRP强化芯条3为若干芳纶纤维绞合并与热塑性聚丙烯树脂热熔粘接成一体。所述接地导体2外径和所述绝缘线芯1外径比为1:3至1:5,所述接地导体2和所述AFRP强化芯条3外径比为1:1至1:1.15。所述绝缘线芯1外径不超过1mm,优选的,所述绝缘线芯1外径不超过0.9mm。所述绝缘线芯1绞距为12mm至30mm。所述绝缘线芯1包括内导体6和发泡氟树脂绝缘层7,具体的说,所述内导体6为若干直径0.01mm至0.03mm镀锡铜单丝同心绞合构成,所述发泡氟树脂绝缘层7厚度不超过0.3mm。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4和氟树脂挤包外护套5。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4为内外双层芳纶捻线互为逆向螺旋绕包编织形成椭圆筒形支撑网体,具体的说,所述内层芳纶捻线的线径为0.04mm至0.08mm,所述外层芳纶捻线的线径为0.06mm至0.12mm,所述外层芳纶捻线的线径大于所述内层芳纶捻线的线径。所述支撑网体上周向均匀布设有若干导电纤维束,所述导电纤维束为若干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绞合并涂覆铜导电涂层形成,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线径不超过25μm。优选的,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4厚度不超过0.3mm。所述氟树脂挤包外护套5外径不超过3.5mm。所述氟树脂挤包外护套5厚度为0.3mm至1.2mm。
[002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细径轻质防窜芯通信电缆,其特征是:两个绝缘线芯(1)对绞并与一个接地导体(2)和一个AFRP强化芯条(3)呈十字形均布形成缆芯,所述接地导体(2)外径和所述绝缘线芯(1)外径比为1:3至1:5,所述接地导体(2)和所述AFRP强化芯条(3)外径比为1:1至1:1.15,所述绝缘线芯(1)外径不超过1mm,所述绝缘线芯(1)绞距为12mm至30mm,所述绝缘线芯(1)包括内导体(6)和发泡氟树脂绝缘层(7),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4)和氟树脂挤包外护套(5),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4)为内外双层芳纶捻线互为逆向螺旋绕包编织形成椭圆筒形支撑网体,所述支撑网体上周向均匀布设有若干导电纤维束,所述导电纤维束为若干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绞合并涂覆铜导电涂层形成,所述氟树脂挤包外护套(5)外径不超过3.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径轻质防窜芯通信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绝缘线芯(1)外径不超过0.9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径轻质防窜芯通信电缆,其特征是:所述接地导体(2)为若干软铜丝绞合并紧压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渭江王成旺李清华吴英俊王礼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物产中大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