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差分信号扁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520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1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差分信号扁电缆,包括两个绝缘线芯并排布置形成缆芯,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铜塑复合带纵包屏蔽层、PET树脂带间隙绕包层、屏蔽网状导体层和椭圆形聚氨酯外护套,绝缘线芯包括内导体和发泡PFA绝缘层,铜塑复合带纵包屏蔽层为铜塑复合带纵向搭盖包覆结构,铜塑复合带包括铜箔外层和PET薄膜内层,PET树脂带间隙绕包层为PET树脂带间隙螺旋绕包结构且螺旋角度不超过35度,屏蔽网状导体层为内层镀锡铜丝和外层镀锡铜丝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编织构成。该扁电缆缆芯结构均衡稳定,柔韧性更好,屏蔽效果好,确保低压差分信号传输速率和信号传输稳定性,保证电缆稳定可靠的电气特性。的电气特性。的电气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差分信号扁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差分信号扁电缆。

技术介绍

[0002]屏蔽电缆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应用,通过屏蔽电缆路的电信号可以比通过非屏蔽电缆路由的电信号向外部环境辐射更少的EMI/RFI。通过屏蔽电缆传输的电信号可以比通过非屏蔽电缆的信号被更好地保护免受环境EMI/RFI的干扰。屏蔽电缆的信号导体通常成对布置,以传递差分信号。然而,普通的差分信号电缆屏蔽层通常采用铜丝编织屏蔽层,并且在缆芯内部增加接地线用以与铜丝编织屏蔽层连接导通,这种缆芯结构不稳定,柔韧性差,更会导致低压差分信号线芯的特性阻抗匹配性、回波损耗及衰减性能劣化,从而影响信号传输速率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柔性差分信号扁电缆,缆芯结构均衡稳定,柔韧性更好,屏蔽效果好,确保低压差分信号传输速率和信号传输稳定性,保证电缆稳定可靠的电气特性。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0005]柔性差分信号扁电缆,包括两个绝缘线芯并排布置形成缆芯,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铜塑复合带纵包屏蔽层、PET树脂带间隙绕包层、屏蔽网状导体层和椭圆形聚氨酯外护套,所述绝缘线芯包括内导体和发泡PFA绝缘层,铜塑复合带纵包屏蔽层为铜塑复合带纵向搭盖包覆结构,所述铜塑复合带包括铜箔外层和PET薄膜内层,PET树脂带间隙绕包层为PET树脂带间隙螺旋绕包结构且螺旋角度不超过35度,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为内层镀锡铜丝和外层镀锡铜丝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编织构成。
[0006]作为优选,所述铜塑复合带的纵向搭盖幅度为所述发泡PFA绝缘层外径的10%至20%。
[0007]作为优选,所述PET树脂带内表面设有EVA粘接层。
[0008]作为优选,所述铜箔外层厚度为8μm至20μm,所述PET薄膜内层厚度为10μm至25μm。
[0009]作为优选,所述外层镀锡铜丝直径为0.06mm至0.1mm,所述内层镀锡铜丝直径不超过所述外层镀锡铜丝直径的80%。
[0010]作为优选,所述PET树脂带间隙绕包层的绕距不超过15mm。
[0011]作为优选,所述PET树脂带间隙绕包层厚度为20μm至40μm。
[0012]作为优选,所述内导体为若干镀锡铜单丝和若干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丝绞合构成。
[0013]作为优选,所述镀锡铜单丝直径为0.02mm至0.04mm。
[0014]作为优选,所述椭圆形聚氨酯外护套内表面设有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在缆芯外部覆铜塑复合带纵包屏蔽层,通过纵向搭盖包覆使得屏蔽层的PET薄膜内层不易与发泡PFA绝缘层黏连,柔韧性更好,弯曲时发生相应滑移,防止铜箔外层断裂,通过PET树脂带间隙绕包层的绕包固定作用保持缆芯的结构稳定性,并且,使屏蔽网状导体层通过间隙与铜箔外层连接,实现去除接地线的缆芯结构,提高柔韧性,保证缆芯结构的均衡稳定性。铜箔外层和屏蔽网状导体层共同形成屏蔽导体,铜箔外层能够有效的填补屏蔽网状导体层形成的空隙,增强屏蔽性能,确保低压差分信号传输速率和信号传输稳定性,保证电缆稳定可靠的电气特性。
[0017]2.椭圆形聚氨酯外护套比普通的平直扁平状电源线厚度大,有助于提高外护套的结构强度,耐磨耗、耐破损性能更好,耐久使用。
[0018]3.内导体采用镀锡铜单丝和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丝绞合构成,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丝提高内导体的抗拉伸强度,提高耐弯曲特性,不易断线断芯,耐久使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

绝缘线芯,2

铜塑复合带纵包屏蔽层,3
‑ꢀ
PET树脂带间隙绕包层,4

屏蔽网状导体层,5

椭圆形聚氨酯外护套,6

内导体,7

发泡PFA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柔性差分信号扁电缆,包括两个绝缘线芯1并排布置形成缆芯。所述绝缘线芯1包括内导体6和发泡PFA绝缘层7,具体的说,所述内导体6为若干镀锡铜单丝和若干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丝绞合构成,进一步的,所述镀锡铜单丝直径为0.02mm至0.04mm。
[0024]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铜塑复合带纵包屏蔽层2、PET树脂带间隙绕包层3、屏蔽网状导体层4和椭圆形聚氨酯外护套5,进一步的,所述椭圆形聚氨酯外护套5内表面设有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铜塑复合带纵包屏蔽层2为铜塑复合带纵向搭盖包覆结构,所述铜塑复合带的纵向搭盖幅度为所述发泡PFA绝缘层7外径的10%至20%。所述铜塑复合带包括铜箔外层和PET薄膜内层,进一步的,所述铜箔外层厚度为8μm至20μm,所述PET薄膜内层厚度为10μm至25μm。PET树脂带间隙绕包层3为PET树脂带间隙螺旋绕包结构且螺旋角度不超过35度,进一步的,所述PET树脂带内表面设有EVA粘接层,更进一步的,所述PET树脂带间隙绕包层3
的绕距不超过15mm。所述PET树脂带间隙绕包层3厚度为20μm至40μm。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4为内层镀锡铜丝和外层镀锡铜丝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编织构成,进一步的,所述外层镀锡铜丝直径为0.06mm至0.1mm,所述内层镀锡铜丝直径不超过所述外层镀锡铜丝直径的80%。
[00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柔性差分信号扁电缆,其特征是:包括两个绝缘线芯(1)并排布置形成缆芯,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铜塑复合带纵包屏蔽层(2)、PET树脂带间隙绕包层(3)、屏蔽网状导体层(4)和椭圆形聚氨酯外护套(5),所述绝缘线芯(1)包括内导体(6)和发泡PFA绝缘层(7),铜塑复合带纵包屏蔽层(2)为铜塑复合带纵向搭盖包覆结构,所述铜塑复合带包括铜箔外层和PET薄膜内层,PET树脂带间隙绕包层(3)为PET树脂带间隙螺旋绕包结构且螺旋角度不超过35度,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4)为内层镀锡铜丝和外层镀锡铜丝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编织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差分信号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铜塑复合带的纵向搭盖幅度为所述发泡PFA绝缘层(7)外径的10%至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差分信号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PET树脂带内表面设有EVA粘接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差分信号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铜箔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旺高旭皓蔡长威刘书鑫王礼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物产中大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